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貫徹市第四次黨代會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決議,搶抓文化產業發展先機,牢固樹立文化開放的戰略意識,借鑒世界先發展國家經驗,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對加快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很有必要。
當今世界,文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基于文化資源蘊藏的巨大經濟潛力,許多國家和地區將發展視野轉向文化產業,以文化與經濟和科技融合的競爭力正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全球文化產業已步入多元競爭時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化產業先發展國家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主要國際經驗
推進“文化立國”戰略。制訂“文化立國”戰略便于系統化管理和具體落實執行。韓國于1998年確定“文化立國”戰略,賡即設立文化產業局,并于2009年將文化產業振興院、廣播影像產業振興院、游戲綜合支援中心、軟件振興院等文化產業扶持機構統合成立了韓國文化振興院,承擔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制作、流通、市場營銷、吸引投資和促進出口等職責。日本于2007年5月正式通過《日本文化產業戰略》,將文化產業置于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成為日本文化產業的綱領性文件。
根據“文化立國”戰略,日、韓等國相繼出臺《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并完善或制定了《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演出法》、《出版與印刷振興法》等,營造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環境。同時,各國十分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據統計,韓國各大專院校開設的有關文化產業學科的專業總數已逾900個,且學制層次多,實用性強。大量的人才儲備給各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此外,韓、印等國運用國家資源支持文化產品出口,近年已形成國際品牌,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政府大力扶持政策。各國和地區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與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密切相關,政府通過信貸、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經濟手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如韓國除了劃撥預算外,還利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向相關產業提供優惠政策。據統計,2005年韓用于振興文化產業的預算為1911億韓元,占文化總預算的13.4%,目前已逾2200億韓元,其社會融資誘導效果顯著。
“產學研”協作體制。“產學研”協作體制可謂日本特色,頗受各國青睞借鑒。各國厲行政府主導推動、政府和民間協調投入、學界研究機構參與的產業發展體制,特點是(1)政府將有限的產業技術人員和研究經費集中起來,統一指導開發產業研究項目,促進科技創新、加速科研成果轉換和實現產業化;(2)幾乎所有的日、韓一流大型企業都以各種形式支持、參與文化活動,將此視為改善企業形象的重要舉措;(3)文化產業項目均市場化運作。
重視文化發展“標準”。在重視文化發展“標準”上,日本最為突出。日本強調,在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參與國際競爭時,應加強“日本標準”的建設。如,仿照日本已有的各類國際藝術節的形式,舉行國際食品、建筑、機器人、工業設計以及節能等各種領域的評定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加強“日本標準”為國際受眾認知的程度,并在日本或海外舉行各類頒獎活動。
產業合理規劃引導。文化產業具有特殊性,在產業發展中需傳統與現代、民族與國際結合,在其商業化過程中則需社會與經濟效益結合。因此,產業合理規劃引導,行業精心運作產業,如日本,其龐大的媒體網絡、發達的出版業、繁榮的文化演出市場、豐富多彩的休閑產業,造就了無數商機,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國民素養,日本的規劃經驗值得借鑒。
建立文化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鏈,開展集約經營,已成為各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重點。如韓國建立了結構優化現代化的坡州出版產業園區、由數百名藝術工作者建造的工作室、美術館、博物館等組成的Heyri藝術村、富川影視文化園區、春川動畫基地、各類民俗村等,已初步形成文化產業品牌。
整合資源關聯開發。整合文化產業資源,進行關聯開發,實現文化產品利益最大化可謂國際共同經驗。其中,尤以韓國見長。韓由影視作品帶動圖書、音像、服飾、飲食、旅游等領域的發展,由一個成功的動漫形象帶出后續的動畫片、游戲、電影、卡通形象設計利用等,呈“一源多用”模式,實現良性互動發展。
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拓展民間資本。如,三星集團在首爾附近投資興建了類似迪斯尼的主題公園“愛寶樂園”;希杰集團則大力進軍娛樂、傳媒業,已成為韓國最大的連鎖電影院線經營者、最大的電影制作發行商,并擁有20多個電視頻道。融合金融資本。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等文化產業集團除聯邦政府投資,吸收各大公司、基金會和個人捐助外,均有金融大財團的支持,通過與財團的合作,美國的文化產業獲得了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利用國外資本。如,美國政府對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經營限制不多,加、英、日等國都有大量資本通過文化產業的跨國公司進入美國。
重要發展啟示
完善產業促進體制機制。強化政府的責任意識,建議由宣傳、文化、廣電、出版、報業、旅游等部門派員組成產業促進機構,專司我市文化產業規劃編制、文化政策擬制、文化產業基金籌措及使用、重大產業項目協調及監察等相關工作,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分類管理文化生產,構筑文化產業促進平臺,培育文化市場中介機構,扎實推進我市文化資源要素股權化資本化改革,推動文化產權交易,理順新興文化業態管理體制。同時,建立統一高效、適應文化產業發展要求的我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建立完善相關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等組織的產業聯盟機制功能,完善行業評估體系和執業標準,共享文化產業研發、市場拓展信息,共建科學發展、競爭有序的文化生產和消費市場秩序。
加大文化產業公共投入。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增加政府公共投入。建立財政資金支持機制,增加文化產業預算。凡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硬件設施,政府應在用地、配套資金等方面予以保障,以優惠政策推進我市文化資源進行戰略性產業重組,加大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人才培養的政府投入。加大對原創動漫游戲產品的扶持力度,支持重點動漫企業和動漫產業園區發展,大力發展網絡動漫、手機動漫等新媒體動漫業,深化文化產業的用地、財稅傾斜政策,實行文化產品差別稅率和稅金減免,完善其價格補償機制。
推進文化融入提升戰略。文化與科技聯姻,走文化產業融合式、配套式、鑲嵌式開放發展道路。將文化資源和元素全面融入傳統產業或產品,增加產業或產品的文化附加值,由價值量變引起產業或產品的屬性變化,提高汽車、餐飲等物質和服務產品的文化價值含量,推進文化融入旅游服務及產品開發,改變傳統的“農家樂”休閑旅游方式,將文化融入旅游休閑及觀賞農林水種植養殖業,模糊產業邊際并高級化發展,開啟文化旅游新業態,打造極蘊重慶特色具有全球意義的地標性文化產業。
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布局。堅持結構調整主線,創新利用國內外戰略資本,改造提升傳統業態,發展新型業態,虛擬文化元素與實體經濟結合產品化發展。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發展重點文化產業,建立文化產業資源市場,發揮園區基地的集聚功能,聯袂農業、旅游等打造橫向業態,構建文化資源研發、生產、營銷推廣、人才培養等縱向一體化體系。著力培育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結構,構建“一城(主城區)、一帶(長江黃金水道)、兩園(萬州、涪陵)、多極(重點區縣)”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謀取產業化設施及文化資源效能最大化,拓展文化產業的廣度和深度,推進文化專利和品牌戰略,打造資產和銷售收入超“雙百億”的文化產業集團和一批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實現文化產業國際化經營。
拓寬文化產業融資渠道。根據2010年4月中宣部、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繁榮的指導意見》精神,創新我市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拓展我市文化擔保公司的融資擔保業際功能,鼓勵支持文化企業開展銀企合作,培育文化、報業、出版的產業集團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鼓勵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文化產業信貸品種。同時,設立政府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和產業發展基金,探索啟動我市文化產業(企業)的債券、股票、獎券、彩票等籌融資方式。
加快文化產業立法進程。為加快實施我市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應盡快出臺《重慶市文化產業促進條例》,立法解決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性、市場準入等基礎性問題,構建產業促進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文化品質量評價和交易機制、文化產業統計以及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產業政策支撐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強化文化產品市場規范管理,加強地標文化產品的專利和品牌保護,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費環境,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培養文化產業人才隊伍。著力加強我市文化產業領軍人物和各類專門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完善公平競爭和分配激勵機制,完善文化產業人才職稱評定制度,鼓勵和支持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注重海外文化創意、研發、管理等高端人才引進,培養洞悉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前沿、融匯中西的國際創意人才和有文化、善創意的各類操作型、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吸引財經、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優秀人才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培養一大批熟識文化領域專業知識、擅長市場經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厲行文化對外開放戰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需厲行對外開放,這是馬克思主義文化開放觀之真諦。利用重慶直轄市的行政和區位經濟優勢,充分發揮駐外使領館文化處(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等駐外文化機構作用,立足我市文化對外交流基礎,研制策劃實施我市文化產業的主要市場取向、重點產業(產品)、重點領域和途徑、重大戰略舉措、主要國際風險和開放促進政策等,積極開展與世界跨國媒體集團合作,建立北美、歐洲、亞太、非洲等國際主流文化市場的營銷網絡,鼓勵文化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在境外興辦實體、設立分支機構,爭取舉辦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展會、節慶活動,牽手義烏小商品市場,全球營銷我市文化產業資源、產品和服務,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來源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
點擊次數: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