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距離新加坡籍集裝箱船“BARELI”輪觸礁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然而,由于事前未保險,義烏貨主的賠償問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本報此前已有相關報道)
今年3月15日,新加坡籍集裝箱船“BARELI”輪在福建海域觸礁擱淺,船上多個貨柜是義烏貨主的,雖然打撈上來了,但里面的貨物卻不翼而飛,義烏貨主損失較大。
貨主仍焦急等待船公司答復
這3個月來,義烏貨主唐女士的心情真的可以用“跌宕起伏”這四個字來形容。“當時得知船觸礁自然是很著急,后來聽說貨上岸了,而且外表也無什么破損,心想還好,總不會太糟糕了,沒想到打開一看,里面全是空的。現在倒好,最后的結果雖然沒有出來,但是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唐女士情緒低落,她覺得賠償問題很可能沒啥希望了。事前并未保險,而船公司也沒能給出說法,索賠無門的她只能默默等待。
記者還聯系到了義烏另一家貨代公司,他們也有一個貨柜在這條輪船上,該貨代公司相關工作人員楊女士告訴記者,對打撈上來的貨柜的第三方檢測報告已經出來了,但船公司至今仍未給出說法。“在國際貨代中,船公司就是船老大,是強勢的一方,而貨主是弱勢一方,如今,貨主的賠償問題也只能等船公司的態度。”據楊女士透露,盡管船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此次觸礁事件的工作小組,但針對賠償問題,船公司的答復也都是一些官方說辭,如“會盡快出臺解決辦法”、“正在討論”……
不保險,僥幸心理在作怪
“誰都想不到竟會遇上貨輪觸礁的事情,概率小之又小,哎,這次真的太倒霉了。”一提到這事,唐女士心里就來氣,但現在的她感受更多的是無奈。
“為何事前不保險呢?”面對記者的疑問,唐女士解釋道,只有在CIF的成交方式下,買方必須購買海運保險,其他成交方式下,要不要購買保險是由買方自己決定的,賣方至多也只是提個醒。唐女士說,由于自己和客戶的成交方式是FOB(即船上交貨),這種成交方式下,要不要購買保險主動權在于買方,況且,海上出事的概率很小,自己也從未碰到過,投保的意識本身就不強。
據人保財險貨運險部工作人員介紹,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保費大約為貨物總金額的千分之一,最高賠付金額為保險金額。但投保的義烏經營戶并不多,他們往往是出了事才會后悔當初不保險。
記者了解到,盡管保費不是很高,但義烏市場上大多數出口的貨物都沒有投保過,說到底還是僥幸心理在作怪。義烏市國睿進出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童新國介紹,之所以很少有投保的,一來是客戶保險意識不強,二來成本高,利潤低,大家投保的意愿也就不強了。
都是賒賬經營的后遺癥
事實上,即便沒有保險,只要通過正常的交易方式進行交易的,又是通過FOB的成交方式的,那么輪船觸礁和貨主其實一點關系也沒有,這些責任都由買家自行承擔的。可為何義烏貨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賠償問題傷透腦筋呢?
其實,那都是賒賬經營的后遺癥。
無論成交方式是CIF(即到岸價格)還是FOB,都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貨款結算方式才是買賣雙方關注的焦點。在義烏,賒賬經營的弊端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大家都愿意為之一搏。
這一次的輪船觸礁事件同樣顯示了賒賬經營的“威力”。
“如果大家都按規矩辦事,全額付款不賒賬經營,那么我們貨主的損失也就能夠避免了。”唐女士說,貨柜沉海里,且貨物不翼而飛,原本都是買家自己的事情,和她沒有關系,但是這批貨她只收了部分定金,“消失”的貨物貨款都還沒有結清,這意味著如果船公司不給賠付,這些損失只能由她自己往肚子里吞了。
賒賬經營,讓唐女士嘗到了苦果。然而,即便唐女士下一次想不再賒賬經營,買家會同意嗎?大不了再找另一家愿意賒賬經營的經營戶。擊鼓傳花,不知道下一次中招的又會是誰?
來源:義烏商報 作者:涂曉暉
點擊次數: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