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2011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富民強區、社會和諧為主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勝利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開年紅。
一、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初步測算,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6.78億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0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86.84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06.93億元,增長12.0%。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依次為3.7%、61.3%和35.0%,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17.02億元,增長19.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3.38億元,增長15.5%。財政總收入超越寧波市鄞州區躍居浙江省首位。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受益于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提升,農業產值較快增長。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8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農業產值45.86億元,增長9.1%;林業產值1.06億元,增長7.9%;畜牧業產值25.18億元,增長17.3%;漁業產值9.33億元,增長17.2%。
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進一步加快,五大特色產業增長勢頭迅猛。畜牧、水產、蔬菜、花木和茶果五大特色產業產值73.7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7.6%,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3061公頃,糧食總產量241747噸,分別比上年減少2.8%和1.4%;棉花產量393噸,減少26.0%;絡麻產量24噸,減少44.2%;油菜籽產量11275噸,增長1.5%;蔬菜種植面積28644公頃,減少1.3%;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8791公頃,增長4.2%;水果總產量130407噸,增長7.6%。糧經作物比由上年的43.7:56.3調整為42.9:57.1。
林牧漁業生產保持平穩。全年共完成新林特開發面積1697畝。其中,防護林490畝,用材林67畝,經濟林1140畝。全民義務植樹35萬株。生豬飼養量243.65萬頭,年末生豬存欄96.06萬頭,分別比上年增長10.4%和12.7%;全年豬、牛、羊、兔、禽等肉類總產量121975噸,增長5.4%;牛奶總產量7672噸,增長4.1%。全年水產品總產量54611噸,增長5.5%。特種水產產值占漁業產值比重達83.5%。
農業基礎設施繼續改善。全年農業基礎設施投工3.61萬工,完成土石方554萬立方米;加固加高堤防4.64千米;有效灌溉面積80.42萬畝,有效灌溉率繼續保持100%。
第二產業—工業
工業經濟取得突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02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這是繼2002年全區工業總產值沖千億后,取得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954.65億元,增長16.3%;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4553.20億元,增長21.8%;實現銷售產值4490.35億元,增長21.6%。
創新能力再上臺階。隨著企業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深化,科研投入、人才引進、設備進口等一系列舉措已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自主需求,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又上一個新臺階。2011年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714.74億元,同比增長23.7%,高于工業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實現新產品產值988.04億元,同比增長38.4%,新產品產值率達21.7%。
企業效益顯著下降。全區170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628.38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實現利稅總額352.96億元,其中利潤總額248.08億元,分別增長7.0%和6.7%,增幅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48.6和54.6個百分點;虧損面由上年的6.2%上升到11.4%,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122.0%;工業銷售利潤率為5.36%,比上年下降0.67個百分點。
強隊建設成績喜人。2011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90.6%,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3家企業上榜中國企業500強,18家企業入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11家企業位列全省重點骨干龍頭企業。截至2011年底,全區共有區級以上名牌產品340件,其中中國名牌22件,浙江省名牌97件;區級以上著(馳)名商標累計達到361件,其中國家級55件,省級105件。
第二產業—建筑業
建筑之鄉再獲殊榮。2011年,在全區建筑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建筑業發展取得了“十二五”開門紅,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全年新晉升一級建筑企業6家,新晉升二級企業16家,新批三級企業18家,二級以上建筑企業累計達87家。
年末,在全省建筑業大會上,蕭山區榮獲“浙江省建筑強區”稱號,成為杭州市唯一上榜的縣(市、區)。
第三產業
值506.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0%,總量首次突破500億元,繼續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
經濟貢獻日益加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34.5%提高到35.0%,提高0.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7.4%,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全區服務業實現財政收入90.9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05億元,分別占全區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41.9%和53.8%,服務業已成為全區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內部結構不斷優化。信息、金融和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拓展。2011年全區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91.37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37.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商貿流通業、房地產業、旅游業、社區服務業、文化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平穩發展,新農都等商貿“新十大”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特別是旅游業發展優勢凸顯,2011,成功舉辦休博會、動漫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全年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41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7.8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和16.4%。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投資建設難中有進。2011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8.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完成民間投資277.58億元,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由2010年的52.1%上升到53.5%。分產業看,工業完成投資222.09億元,增長9.2%,其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57.35億元。三產完成投資293.23億元,增長18.9%。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35.32億元,增長12.0%。
房地產業總體平穩。2011年全區房地產開發總體平穩,呈現投資增幅較快、施工規模正常、房價基本平穩,銷售顯著下降的局面。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1.05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增長34.7%。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8.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2.4%,但90平米以下住宅銷售面積逆市上升37.8%。
國內貿易
消費需求持續旺盛。2011年底,全區擁有連鎖經營企業29家,連鎖商場門店1703家,全年實現銷售額84.97億元。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98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286.37億元,增長18.6%;住宿餐飲業50.61億元,增長19.0%。
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年末全區擁有各類專業市場共計153個。其中商品市場151個,億元以上市場26個,百億市場4個。星級市場累計達53個。其中四星級市場3個,三星級市場10個。全年市場成交額達691.40億元,比上年增長8%。
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143.27億美元,增長26.2%。其中,出口總額89.84億美元,增長21.2%。全年一般貿易出口75億美元,增長21.3%;加工貿易出口14.83億美元,增長20.3%。
外貿結構更趨合理。2011年全區機電產品出口24.39億美元,增長20.3%,占全區出口的27.2%;汽車配件產品出口3.34億美元,增長37.3%,高于全區出口增幅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92億美元,占全區出口的3.3%。同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尤其是紡織行業大力發展化纖等上游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出口競爭力,全年紡織品出口增長25.3%,增幅高于全區各行業平均水平。
招商引資逆勢發展。2011年,全區招商引資多管齊下,突出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量,招商引資在逆境中實現了新發展。當年新批外資項目104個,增資63家,合同利用外資13.91億美元,增長4.1%,實際利用外資8.08億美元,增長4.5%。全區共引進市外內資項目306個,協議資金137.44億元,到位資金68.01億元。
市場價格
物價水平顯著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5.2%,漲幅較2010年擴大1.8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呈全面上漲格局(見下表)。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100)
2011年
2010年
項目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5.2
103.4
1.食品
112.2
105.0
2.煙酒及用品
101.8
100.0
3.衣著
100.6
100.5
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1.8
99.2
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2.0
103.8
6.交通和通信
101.5
100.6
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1.2
103.5
8.居住
104.7
106.7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1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
交通運輸、郵電通訊 交通發展有序推進。外環南路五期、新城路北伸二期、金雞路北伸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車,九堡大橋南接線、通城大道涉鐵節點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95.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23公里。內河航道里程達796.83公里。全區機動車保有量達46.83萬輛,其中汽車27.15萬輛。
郵電事業勢頭良好。2011年全區實現郵政業務收入1.59億元,比上年增長32.5%;累計完成函件業務量1440.04萬件,完成包件業務量14.57萬件;郵政儲蓄余額達42.24億元,增長22.5%。年末全區共有固定電話用戶7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08萬戶,電話主線普及率(含移動電話)226.2線/百人;年末全區登記注冊的寬帶用戶數為32萬戶。
金融業
存貸款保持平穩。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586.20億元,比年初增長11.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901.54億元,比年初增加65.83億元;財政存款11.04億元,比年初減少5.04億元;單位存款1616.75億元,比年初增加175.30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2221.89億元,比年初增長14.9%。
二、社會事業
教育與科技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年末,全區共有中小學137所。其中,小學82所,初中42所,普通高中9所,職業高中4所。在校學生191346人。其中,小學106357人,初中46949人,普通高中22698人,職高學生15342人。幼兒園205所,在園幼兒53443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26所,全日制在校學生977人。電大學院、教師進修學校、聾啞學校各1所。全區共有教職工16755人。全區所有鎮街皆創建為市學前教育達標鎮街,共有市學前教育先進鎮街16個。全部鎮街都創建為省市教育強鎮,共有市現代化標志性教育強鎮12個,占杭州市近一半。現有名校集團28個,城鄉學校結對互助共同體50個,新增與國外結對學校6所。全區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繼續保持100%,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9.5%,初步形成完善的學前教育體系。義務教育階段(含特殊教育)入學率、鞏固率等各項指標均達到100%;高中入學率達到99.5%。
2011年我區高考成績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區7608人參加高考,上重點線1331人,重點率17.5%,遠高于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參加高職單考單招2029人,上線1850人,上線率達到91.2%,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2011年再獲全省科技規模綜合評價第一名,全年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12項,其中國家級42項,省級27項。專利申請與授權數持續增長,全年共申請專利5687件,授權專利4068件。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新增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42家,累計達到187家,省級創新型試點和示范企業4家,市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認定省農業科技型企業13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7家,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38家;雛鷹計劃企業21家,青藍計劃企業5家,全區科技規模型、成長型、初創型企業三梯隊建設基本成型,累計達到500家。
文化體育和衛生
文體事業繁榮昌盛。2011年,全區通過“政府主導、企業支持、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模式,充分發揮文化的影響力,成功舉辦多項重大文體活動。成功舉辦了跨湖橋文化節、元宵系列活動、區第十屆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文化活動,舉辦了“英瀚杯”2011蕭山區少兒故事演講大賽和少兒現場書畫大賽,組織參加杭州市“紅歌嘹亮·激情飛越九十年”全民歌詠比賽蕭山專場演出等。成功舉辦了全國圍棋錦標賽和首屆中國蕭山湘湖國際皮劃艇馬拉松邀請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全年文藝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8個、省級18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97場次,觀眾18萬人次。圖書館全年共接待讀者230余萬人次,圖書流通250余萬冊次,辦理借書證近2萬張。共有兩個鎮街被評為省級文化示范強鎮,4個村被評為省級文化示范村,7個村被評為市級文化示范村。全年新建(更新)65個燈光籃球場、40個乒乓球室、110個健身點,維修75個健身點,全區現共有健身點(苑)953個、籃球場667個、乒乓室532個,全民健身工程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醫療服務條件繼續得到改善,成功創建成為省級衛生強區。年末共擁有各類醫療機構725家,其中醫院24家、社區衛生中心28家、衛生院18家;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病床4866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9105人,其中醫生3160人;無償獻血、紅十字援助工作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公共衛生服務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全年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0.81%以下;年末擁有市級以上衛生鎮街25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7個。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有新突破。大力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參保,鎮村干部逐戶走訪動員參保。全年凈增本區戶籍參加養老保險139726人,完成區人代會提出的凈增養老保險參保9萬人的155.3%。同時,全年凈增失業保險45377人,工傷保險70679人,生育保險45222人。參加各類醫療保險總人數達到1261209人。
養老醫療待遇有新提高。2011年,全區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每月160.46元,提高城鎮老年居民生活保障90元,提高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金60元,提高農村居民養老金40元,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10元,各類參保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進一步提高;組織安排6.6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進行免費的健康體檢。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醫保制度從“3+1”模式到“2+1”模式的轉變。進一步優化了城鄉醫保政策待遇,住院報銷比例提高了10%,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70%以上,放開了原新農合區級醫院門診報銷限制,滿足了參保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推進。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集體辦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機構25個,床位2431張,收養883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城鎮525元和農村450元,發放低保金7209萬元。發放基礎養老金7966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95.1%。向困難群眾和企業退休人員發放物價補貼1.73億元。全區102家社會福利企業安置“四殘”職工6105人,殘疾人保護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人口、人民生活和就業
人口
人口結構總體穩定。全年人口出生率9.14‰,死亡率5.66‰,自然增長率3.48‰。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為122.87萬人,其中女性為62.46萬人,占總人口的50.8%,人口性別比例基本均衡;總人口中非農人口50.65萬人,比上年增加3萬人;全區半年以上的暫住人口約89.01萬人,其中城廂、北干、蜀山、新塘四個街道暫住人口約21.75萬人。
人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根據抽樣調查,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8元,比上年增長12.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556元,增長13.8%,恩格爾系數為0.360。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398元,增長15.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381元,增長14.1%。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40.1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78平方米。居民金融資產繼續增長,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本外幣)901.54億元,增長7.8%,城鄉居民人均存款余額達到73371元,增長7.0%。
就業
城鎮登記失業率創新低。通過企業安置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等多種渠道,多層次搭建求職招聘平臺,多方位拓寬人力資源信息發布渠道,有60%的村和社區完成了人力資源信息網絡建設,全年組織大型人力資源市場交流會22次,人力資源市場收集崗位信息3704家167904條,推薦就業57690人次,介紹成功就業14282人次。同時,大力實施就業援助政策,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5039人,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17807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5%,創五年來新低。到年底,充分就業街道、社區和行政村的創建率和達標率均達到100%,11個街道、155個社區和411個行政村全部通過杭州市級考核驗收,實現了創建充分就業城區的目標。
四、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
城市面貌繼續改善。年末建成區面積擴大到76.53平方公里,城區實有道路面積568.15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935公頃,人均公共綠地19.32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9.1%。68個社區建立城市管理工作服務室,數字城管解決率100%。完成27座公廁升級改造,實施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場二期、200噸級區級糞便處理場工程,積極推進東片垃圾焚燒廠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城中村改造扎實推進,拆除違法建筑40.67萬平方米。
公用事業發展迅速。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74.77億千瓦時,增長7.9%。其中居民生活用電11億千瓦時,增長15.5%。全區家庭天然氣用戶數12.53萬戶,全社會氣化率繼續鞏固在100%。推出第一批73個市民卡服務網點,發放市民卡70余萬張。
環境保護
實事工程全面完成。2011年,區政府將“新增區鎮兩級污水管網100公里以上,中心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占有效監測天數的85%以上”作為十件實事之一。一年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中心城區大氣環境優良天數達到311天,占有效監測天數的85.2%。
減排工作扎實推進。全年實施138個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項主要污染物分別削減2.8%、4.0%、4.0%、2.5%以上,圓滿完成減排任務。
生態創建進展良好。積極做好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檢工作,省級生態區創建通過市級技術評估和預驗收。2個鎮創建國家級生態鎮通過省級公示,6個鎮街創建成為省級生態鎮街,市級生態鎮街實現全覆蓋。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人口數采用公安年報數。
點擊次數: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