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義烏是小商品的海洋,區域內分布的多是中小規模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一直以來,走的是一條低附加值的發展之路,賺得是“辛苦錢”,被稱為“螞蟻經濟”。如今,在用工荒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工人薪資不斷上漲的壓力,義烏的企業、行業、政府都開始謀劃“轉型之路”。“轉型”說的容易,但如何轉,各方都在摸索。
智能化減少用工依賴
缺工,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是最頭疼的一件事。然而如今,義烏一些企業開始用一些智能化設備來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同時,企業也從中可提高工藝水平,實現產品的升級。最近,義烏的一家科技公司就想出了這個辦法。
義烏漢邦機電科技公司2010年在義烏開了一家4S店,不過它賣的不是汽車,而是服裝自動化設備。記者在這家店里看到,各種電腦自動裁剪機,繪圖機,服裝吊掛系統,自動拉布機等各種智能化設備琳瑯滿目,最貴的一臺智能化設備要100多萬元。
據這家公司負責人介紹,不少義烏企業老板都來選購,尤其在時下用工荒的背景下,智能化設備能大大減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人海”的依賴,還能提高產品工藝水平,助推企業轉型。
不過,記者也在采訪中了解到,也有不少企業不太“舍得買”這種動輒上百萬元的智能化設備。“我們做小飾品的都是幾分幾厘的賺,上百萬的設備,用不起啊。”一家飾品企業老總這樣告訴記者。
創新抬高產品身價
在義烏,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占整個經濟體的比重達70%以上,如何進行升級,對不少企業來說,還是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課題。
襪業是義烏經濟中的一塊招牌,這里云集了襪業企業1000多家,每年有數十億雙襪子從義烏流向世界各地,還誕生了諸如浪莎襪業在內的許多襪業名牌企業。
然而,由于義烏襪業一直以來走的是薄利多銷之路,雖然義烏的襪子在國內的市場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份額,在國際上也占領了不小的市場,然而由于賺的是辛苦錢,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并不高。記者在不少襪廠看到,襪廠里的普工,工作一般為10—12個小時,工資卻只有3000多元,高強度,低工資,使襪業工廠的員工流動率相當高。
針對這種情況,義烏襪業決心要闖出一條“世界品牌之路”,創新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做更大的蛋糕。記者昨在浪莎襪業等襪廠看到,生態襪、防臭襪、按摩保健襪等科技含量高的產品都被擺在廠區的展示廳內,負責人介紹:“通過這些科技創新,一雙襪子的附加值比之前提高了2—3倍,企業也創出了品牌。”
除了襪業,拉鏈業也是義烏經濟發展的特色所在。據了解,由于拉鏈業制造工藝相對簡單,投資額比較低,進入門檻也相對較低,義烏數百家拉鏈制造企業長期以來同質競爭得十分厲害,出現了“企業利潤下降”和“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逆向。
為此,義烏拉鏈行業協會痛定思痛,于2010年5月推出了該市首份“拉鏈行業標準”,它一方面規定了拉鏈質量合格的標準,還通過標準統一,使不同企業生產的鏈頭和鏈帶通用互換成為可能,讓原先分散的市場力量,通過行業標準連接成了一個主體。中國拉鏈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智吾就曾高度評價了這個標準,認為它能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同時通過拉鏈行業力量的整合,還在面對歐美綠色壁壘時凝聚了力量,統一了聲音。
“總部經濟”加速轉型
走在義烏經濟開發區寬闊的馬路上,只見兩旁的工廠廠房一棟挨著一棟,嶄新而又熱鬧,散發著經濟的活躍氣息。
據了解,義烏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規劃總面積44平方公里。經過近20年發展,現有企業20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180多家,主要以傳統的針織、紡織、飾品、拉鏈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3.8億元。
義烏憑借小商品經濟早已蜚聲海內外,但義烏人并不滿足于此。“從2008年起,我們提出要在義烏發展兩個‘總部’。一個是位于國際商貿城附近的金融總部,集聚資本,一個就是位于義烏經濟開發區的‘生產總部’,它可以是生產性企業集團總部或區域性總部,也是其管理、研發、采購、物流、財務、投資、營銷等職能型總部,我們的思路是通過發展‘總部經濟’來助推義烏開發區傳統產業的升級。”義烏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季小丹這樣告訴記者。
季小丹表示,義烏擁有聯通世界200多個國家市場的營銷網絡,這樣的優勢讓把總部搬到義烏的企業有“錢途可期”。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在義烏,已有全球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在義烏設立了2700多家辦事處。全國368個中國馳名商標中,有260多個在義烏設立總代理或總經銷。(特派記者楊晶發自義烏)
點擊次數: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