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在這里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聚集到這里,形成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成交金額最高的紡織品專業市場,這就是位于浙江紹興縣城柯橋的中國輕紡城,也被稱為“世界布市”。
“全球紡織看中國,中國紡織看浙江,浙江紡織看柯橋。”紹興縣三分之二的工業總量來自紡織業,故而有人將紹興縣譽為“托在一塊布上的經濟強縣”。
20多年前,中國輕紡城由一條自發形成的“布街”起步,發展到初具規模的“輕紡市場”,再到如今現代化的“國際紡織之都”,紡織業是當之無愧的“領銜主角”,中國輕紡城更是當地動力最足的“經濟引擎”。
發展: 打造國際紡織之都
通過全力推進“二次創業”,市場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輕紡城的產業集聚力、市場競爭力、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紹興縣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改革開放以后,紹興更是大力發展以紡織、印染為主體的鄉鎮輕紡工業。
“當年,人們把紹興的輕紡產品推向全國各地,也在輕紡企業較為密集、交通相對便利的柯橋擺攤設點,坐地銷售。”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回憶說,就這樣,一條地產專業布街悄然誕生了。1984年,已有200多戶生意人在柯橋街上、旅店等開設“窗口”,具有水鄉交通特色的大批“烏篷船”架起了買賣雙方的橋梁。
如果說此前的市場是自發形成的,那么政府的大力扶持與積極引導,促成了自發市場向規模集貿市場的重要轉折。
1985年7月,紹興縣工商局在柯橋西側建造一個棚屋式的“柯橋輕紡產品市場”,第一代輕紡市場應運而生,年銷售化纖布200萬米,成交額約2000萬元。到上世紀90年代初,市場所在的柯橋、華舍等地已發展成為輕紡產品生產基地,為形成輕紡專業市場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1992年市場成交額達16.6億元,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場。也是在這一年,紹興輕紡市場正式更名為“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成為全國首批被冠之以“中國”的專業市場。
2000年紹興縣城遷到柯橋后,中國輕紡城的提升發展步入快車道。2006年4月,紹興縣組建了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把輕紡城作為紹興縣紡織產業的立業之本、新縣城的立城之本、經濟強縣的立縣之本來抓,全力推進“二次創業”,市場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輕紡城的產業集聚力、市場競爭力、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旗下擁有6家紡織企業的浙江宇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宇,早年隨父輩自四川開始創業,足跡遍及廣東、廣西、浙江,并扎根于紹興。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宇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國內知名服裝品牌的主要供應商,是集紡織科技、創意設計、貿易營銷為一體的國家紡織基地企業之一。陳宇父子兩代人在20多年的創業生涯中,見證了中國輕紡城的成長,如今把集團總部設在了中國輕紡城,紹興柯橋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在柯橋,除了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各地的成功企業也紛紛設立辦事處。
張家港市巨橋毛紡織染有限公司在柯橋東升路毛紡面料市場設立了辦事處,工程師王建政說:“柯橋作為國內最大的紡織行業一級批發市場,是直接面向客戶的好窗口,誰都不想錯失這塊陣地。”
如今,中國輕紡城已經基本形成了“南部傳統交易區、北部市場創新區、中部國際貿易區、西部原料龍頭區和東部物流配套區”五大市場區,擁有市場建筑面積320多萬平方米,傳統區營業房20000多間,注冊經營戶及公司20000余家,常駐境外采購商近5000人,境外代表機構近千家。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中國輕紡城仍然實現成交額708億元,同比增長11.5%,出口達14.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7%。
提升:調整結構的“風向標”
通過市場轉換、產品升級、結構調整等手段,紹興的紡織企業很快就走出危機,并企穩回升,實現了增長
2009年中國輕紡城的成績來之不易。
“中國輕紡城主要依靠市場升級與產業升級聯動、市場拓展與城市發展聯動的‘兩方聯動’戰略,助推紡織產業向現代集群發展。”紹興縣委書記何加順說。
紹興紡織產業集聚度很高,對外依存度高,但是走高端路線并注重產品研發和品牌發展的企業并不多,因此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嚴重。然而,危機與契機同在,通過市場轉換、產品升級、結構調整等手段,紹興的紡織企業很快就走出危機,并企穩回升,實現了增長。
“紹興的紡織產業不進行集群升級是沒有出路的。”紹興縣縣長孫云耀說,從紡織產業鏈來看,紹興的化纖原料具有規模優勢,“印染+市場”也有優勢,但織造的優勢在弱化、在轉移,而服裝、家紡還有潛力。市場的升級與紡織產業的集群升級必然緊密相聯。
“靠低成本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通過提升產品檔次,我們逐漸占領了中高端女裝面料市場,最近幾年,我們的銷售額每年都在翻番。”紹興縣鳳凰莊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錫輝說,競爭對手會激發自己的創造力,通過不斷調整升級,立于不敗之地。
“為了能讓經營者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我們建設了‘網上輕紡城’。”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成榮介紹說,“網上輕紡城”是根據中國輕紡城的特點量身定制的紡織品電子貿易平臺,立足于服務有形市場,啟動了營銷的“雙引擎”。目前,網上輕紡城擁有超過10萬注冊會員,2009年網上實現了過百億元的交易額。
來到位于柯橋創意大廈11層的國家紡織面料館,負責人賀顯偉對記者說:“我們正在嘗試建設一個‘面料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國際級紡織面料館。在館內,可以看到一塊塊已經編好代碼的樣布像圖書一樣陳列在架子上,這里可以容納100萬塊面料樣品。
國家紡織面料館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和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共同組建,實行會員制運作,由會員企業提供產品樣本及企業信息,面料館進行信息收集和標準制作,并通過網上平臺等向采購商提供信息。
掌握信息才能真正掌握行業話語權,2007年,“中國·柯橋紡織指數”推出,又一次提升了柯橋在輕紡業的影響力。
“中國·柯橋紡織指數”包括紡織品價格指數、紡織品景氣指數、紡織品出口指數和紡織品訂單指數。指數的基礎數據采樣范圍為中國輕紡城6個面料批發市場和錢清輕紡原料批發市場以及縣內若干紡織品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參考國際和國內紡織品分類標準,涉及原料、坯布、服裝面料、家紡、服飾輔料等5大類、35中類、288小類,每個小類中再抽選若干個代表品種。
“指數不但可以引導相關生產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更重要的是奠定了紹興縣在紡織業界的地位。”周如生說。“中國·柯橋紡織指數”的發布,對占全球最大市場份額的中國紡織業最大的意義在于,能夠推動行業升級轉型,轉變中國紡織業的發展方式,引導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競爭力。
超越:插上“創意的翅膀”
以服裝、家紡產業鏈終端為驅動器,通過發展創意產業謀求二次創業,柯橋的面料企業有了求新求變的渴望,將研發設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了世界一流的市場、一流的設備和無可替代的產業集群優勢,輕紡城還缺什么?缺的是流行發布的話語權!
中國應該有自己的時尚和色彩發布中心。“現在的中國輕紡城,紡織產品向高端邁進的動作很大,很多世界頂級品牌的采購商都來這里采購,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大品牌的布料來自中國輕紡城。”周如生說,一批有實力的經營戶已經逐步走向公司化經營模式,搭建起了一個由研發、設計、倉儲、物流、營銷等多個環節組成的現代化公司。
市場創新區的目標定位是“中國輕紡城的主體市場和國內最具性價比競爭優勢的紡織品交易區”,架構起一個現代業態市場的全新體系。3個紡織創意基地已經落成,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總投入超過5億元,分別是創意大廈、科創大廈和服裝家紡市場的創意設計專區,為各類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極好的創意舞臺。
“輕紡城非常注重培育創意產業關鍵要素,我們召開了中國輕紡城紡織創意產業基地研討會,還成立了國內首家紡織面料設計師協會,并加強與國內外紡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創意機構等的交流合作。”孫成榮說。他們還專門設立了“零成本創意工作室”,吸納在校大學生加入。
如今,國內大大小小的服裝設計大賽、時尚峰會、流行趨勢發布都有柯橋的身影。2008年起“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落戶柯橋,2009年“首屆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首屆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博覽會”也在柯橋隆重舉辦。
“未來的柯橋不僅是面料基地,更是紡織服裝時尚創意基地。”周如生說,紹興縣近年勾勒出了包括“國際紡織創意中心”在內的紡織之都建設藍圖,并將創意產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扶植,令人振奮。
點擊次數: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