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東市買鞍馬,西市買長鞭”是《木蘭辭》里的句子,如果換算成現實生活,比如2010年的鄭州,這樣的經歷大概會讓每一個鄭州市民高興:買東西太方便了。
可是,如果這座城市的東南西北到處都是鞍馬長鞭的專業市場呢?
昨天上午采訪時,商報記者忍不住在采訪本上寫了副“對聯”,上聯:這兒也建,那兒也建,大家都建;下聯:你求政績,我求政績,心照不宣;橫批:各玩各的。
而“各玩各的”,顯然造就了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經濟發展狀況。
“這里有天馬行空的味道。”一位鄭州市民點評說。
導演馬楚成把花木蘭從東市到西市跑來跑去的情節省略了,現在,如果你就生活在鄭州,也準備購置點東西,比如準備裝修新房,這樣的奔波大體上也能省略。因為鄭州的建材市場實在是太多了。商報記者在互聯網上檢索鄭州有幾座建材市場發現,僅冠名建材市場的專業市場,比如東建材、名優建材城、家園建材超市、國際建材港、西建材、北建材等,就有17個,如果再算上玻璃、陶瓷以及家居裝飾等市場,不下27個。百度“知道”上,一位網友更是把諸如麥德龍等家居建材賣場都搬上來了,共羅列了35個建材市場。
有些建材市場生意火爆,但也有不少建材市場生意冷淡,昨天,鄭州花園路上的一家建材市場就很冷清,市場內到處都在私搭亂建,路上橫七豎八地堆放著一些建筑垃圾,不少店面都關著門。
“我們在別的地方也有店,這個店基本沒啥生意。”一個商鋪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很少有人來,他們租的這個商鋪,平時只能做倉庫用。
現象無處不在的不止是建材市場
記者掌握的情況是,單是茶葉市場,鄭州南北各1個,另有一個占地數百畝的市場已論證完畢。具體到古玩城,二七區3個、金水區2個、鄭東新區1個,總共6個,其中在2007年間被媒體報道、占地百十畝的北古玩城一度門可羅雀。不過上述情況較之鄭州的服裝業,似乎又有不及,據報道,目前鄭州的新鄭、新密、二七、管城和中原都有了各自占地數百畝的服裝園,其中今年1月間開建的滎陽市一個服裝產業園,占地1500畝,設計年產值330億元人民幣。
另外,鄭州還有多座大學城和工業園區。比如惠濟區于2009年開建的信息創意產業園,總占地170.54公頃而同樣在向信息創意產業方向發力的鄭州經濟開發區,2008年間也將一棟大樓的2~3層無償提供給一家企業使用,互為競爭對手的態度顯而易見。
其實早在1998年,鄭州市已發現了“重復建設”的問題,當時鄭州下發文件,決定停止審批建設各類商品市場和大型零售商業設施,以減少商品市場和商業設施的重復建設,并組成清查組,對市內5區已建和在建市場進行集中清查,依法處理。
擔憂法令難禁重復建設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怎么算是重復建設?
昨天上午,一位自稱工作于金融業的鄭先生致電商報經濟部說,如果鄭州只有1個建材市場,顯然不能發揮最大效益,但一下子出現20多個市場,顯然就是不合理的布局。
經濟學界的一個通俗比喻是:建設就是栽樹,結果你栽了一棵又一棵,它不結果,造成了成本和資源的浪費和破壞,這就是典型的重復建設。
資料顯示,在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中,典型的是對土地的大量占用。此前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一度有各類開發區3837家,但經國務院批準的只有232家。
對重復建設,事實上不光是鄭州市政府文件形式的清查,據公開報道,鄭州市于2004年廢止《鄭州市商品交易市場監督管理條例》之后,先是草擬了《鄭州市商品交易市場開辦管理條例》(草案),隨后又審議了該管理條例的修正案,目標都是直指重復建設。
但現實顯示,上述努力,收效甚微——因為諸如現在已多處成功布局的服裝產業園、茶葉市場、古玩市場以及工業園區等,基本上都是這幾年的產物。
辦法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
中央黨校經濟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韓保江曾撰文指出,重復建設的問題需要通過深化干部任用體制改革、完善干部政績評價體系來解決。
“你說的這個問題估計很難解決,”4月7日下午,鄭州金水區一位科級干部在和商報記者閑聊時說,為官一任,都是有政績考核的,“為啥這些年各地都在忙招商,想了各種辦法招商、招大商,因為這和地方的執政者的升遷是掛鉤的,形象工程的出現也是這個原因。這些都是談論過很多年的事情了。”
這位心直口快的“小官”點評說,事實上這些年,鄭州各個縣區一把手的日子都不好過,“其他地方要是發展得比你好,你咋辦?”
他拿鞏義市舉例說:這個市一直在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引進和培育更多的高新項目,可是他們對于其他領域的招商力度一點都沒減,“不敢呀,被追上了多丟人!”而這正是鄭州各個類同產業園、市場林立的原因。
那么,怎么才能消除地方政府經濟發展方式上的天馬行空呢?
“要從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入手,增強各級干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韓保江在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的文章中如是說。
上述那位干部說,他也期待更好的考評機制出臺,否則,“各個地方各顧各”的經濟發展現狀不會改變,讓人心疼的重復浪費也就不可避免。
點擊次數: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