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創新農村住房改造建設模式
義烏新農村建設歷程
第一階段:探索起步階段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些農村開始嘗試舊村改造試點。2001年,出臺《義烏市舊村改造暫行辦法》,明確了舊村改造的規劃、用地、審批程序等內容,指導和規范村民進行舊村改造。
第二階段:實施“小五化”階段
2002年,出臺《義烏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城鄉一體化提高農村規劃建設水平的若干政策意見》,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并在農村開展了以“道路硬化、衛生潔化、路燈亮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為主要內容的“小五化”建設。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城鄉一體化行動階段
2003年7月,出臺被譽為全國城鄉一體化行動的第一綱要的《義烏市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提出“四個區、三步走、二十年、一體化”的總體發展思路,全面實施以城鄉交通、水電、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城鄉一體化行動。
第四階段:全面興起建設新農村熱潮階段
2006年,出臺《義烏新農村建設二十條》和《義烏市新農村住房建設實施辦法》,突出抓好發展新產業、建設新社區、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建立新體制等五項任務,并全面實施綠色村莊工程和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切實提升新農村建設整體水平。
第五階段: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攻堅階段
2008年9月,被浙江省確定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圍繞“兩轉一保”(轉變生產方式、轉變生活方式、推進社會保障一體化),著力在破解統籌城鄉的體制機制障礙上下功夫,出臺了《義烏市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實施辦法》、《義烏市城鄉新社區建設實施辦法》、《義烏市“以承包權換保障、以宅基地換住房”實施辦法》等文件,積極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宅基地換住房和城鄉新社區建設模式等各項改革。
義烏新農村建設主要成效
義烏市共有151個村開展舊村改造,其中39個村已完成改造,538個村基本完成村莊整治,創建省、市各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59個;共拆除舊房1115萬平方米,建新房1597萬平方米;共有2.7萬農戶搬入新居,每年農民房租收入達18億元。
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
建成并投入使用農村垃圾房716座,垃圾中轉站34座,全面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工作。
在全市規劃建設9個自來水廠,確保城鄉供水管網能夠覆蓋到的村莊全面納入水廠供水范圍,全市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率達88.5%。
完成了城鄉一體的交通專項規劃,中心城區至各鎮(街道)之間已建成高等級道路,形成“10分鐘經濟圈”,市域范圍內通村公路等級率100%,行政村通公交車率達到98%。
實施城鄉污水處理一體化,合理布局并規劃建設了8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在農村全面推行厭氧處理、小型沼氣池處理、濕地治理等工作。
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600萬元,大力推進綠色村莊工程建設。
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市財政支農資金連續多年占市財政總支出的1/3以上。自2002年以來,市財政累計撥付村莊整治及舊村改造以獎代補資金5.1億元,帶動農民建房投入達150億元以上。
全市已有54萬人參加了城鄉大病醫療保險,占城鄉居民總數的87%;被征地農村居民全部參加養老保險,做到應保盡保;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線,農村五保、城鎮“三無”集中供養率達100%。
實施技能培訓、就業介紹、就業后服務管理一條龍服務,2008年累計投入培訓經費1350萬元,培訓農村勞動力2.8萬余人,實現培訓轉移就業1.1萬余人。每年安排200畝用地指標和100萬元專項資金,為農村住房特困戶解決住房問題。
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投入30億元完成城鄉學校軟硬件改造,農村義務教育段入學率、完成率均為100%。
建立市、鎮、村(社區)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社區衛生覆蓋面達100%。
市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用于扶持農村開展文體活動,共培育發展農村文藝表演隊1600多支,建成832個標準籃球場和3000多處農村文體活動場所,有線電視、廣播和電話通村率均為100%。
義烏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圍繞把義烏建設成國際商貿名城的目標,統籌城鄉規劃和建設,統籌城鄉人口和產業布局,統籌城鄉配套改革,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因地制宜、分區分步推進農村建設和發展,走出了一條“跳出農業強農業、轉移農民富農民,統籌城鄉興農村”的新路子,實現了“農民得實惠、發展得空間、政府得民心”的多贏,為全國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義烏經驗”。
【義烏新農村印象】
黛瓦片片蓋白墻
澈水潺潺映青山
阡陌宇廈皆忙碌
爽朗笑聲溢滿堂
行走在義烏鄉村,自然與清新溢滿了心頭。滿目而望秀山碧水,瓜果滿山壟,這里沒有了城市的喧囂,這里隔離了令人窒息的尾氣,這里更沒有逼仄透不過氣來的商業廣告,義烏鄉村悄悄地在晨曦日落間述說著千年的生生不息。
村徑曲折卻潔凈,房屋錯落而有致,清清的塘水偶見小魚小蝦游過,十分野趣,村前屋后繁花若隱若現,常青落葉穿插其間,疏密有致。
仿佛義烏鄉村離城市生活很遠很遠,但當人們走進義烏新農村時又發現義烏鄉村離城市很近很近。
環境優美、設施配套、服務完善的全面小康村層出不窮;披紅繡綠、各顯風騷的特色生態村不斷涌現;有著深厚積淀的歷史文化村映照著一張張自信甜美的笑臉。義烏農民豐衣足食,義烏農村生機盎然,越來越多的義烏農村變成了新社區,越來越多的鄉下人變成了城里人……
因地制宜創新多種模式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6年鎖定“三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省委最近指出,“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保增長的應有之義、擴內需的最大潛力、調結構的有效途徑、重民生的戰略重點和促穩定的基本保證”。
今年是義烏市全面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義烏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關鍵一年。
為此,義烏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農村新社區建設模式改革的總體思路、主要措施和目標。
總體思路:高低結合、功能分區、土地節約、環境改善、利益保障。
主要措施:“三改”,即改傳統垂直房安置模式為水平房安置模式、改舊有生產生活混用的村莊建筑布局形態為功能分區的布局形態;改沿襲多年的農村多點分散管理為集中統一的新型社區管理方式。
主要目標:“三增”,即城市用地面積、農民住房面積、農民財產“三增加”。
根據主城區、副城區、城郊區和遠郊區四個區的不同定位,明確了農村新社區建設的多種模式 “城中村”:以高層為主,高低結合,12層以上高層公寓規劃建設用地的比例不低于60%,建設與國際商貿、國際會展、國際物流、國際文化等中心相配套的城市新社區。
“鎮中村”、“園中村”:以生活、生產功能分區改造為主,就近融入城鎮和工業園區。
“近郊村”:以空心村改造和村莊整治為主,改善村容村貌。
“遠郊村”、“山區村”:以實行“宅基地換住房、異地奔小康”為主,鼓勵農戶到就近城鎮居住就業。
點擊次數: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