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沃爾瑪的李洪(化名)發現沒有人聯系他。這已經是商務部幫助他們和陜西洛川縣牽線10多天后。
洛川蘋果很有名,但也難以擺脫賣難。商務部希望類似沃爾瑪這樣的超市可以和當地有效對接,由超市直接采購蘋果,降低流通環節。不過現在沃爾瑪卻發現,自己不知道應該去找誰。“畢竟不能單獨去聯系農戶。”
遇到類似問題的不只是沃爾瑪。商務部從去年開始推動“農超對接”,并希望4年內試點企業鮮活農產品(13.08,0.25,1.95%)產地直接采購比例達到50%以上。不過,這很可能受到中國農村農業合作組織依然弱小的牽制。
對接錯位
為了解決陜西省賣蘋果難的問題,李洪上個月末隨家樂福、麥德龍和一些批發商參加了商務部組織的與陜西省洛川縣的對接活動,也留下了聯系方式,但是十幾天過去了,一直沒有人聯系他。
洛川全縣優質蘋果面積達50萬畝,人均3.1畝,居全國之首。前些日子,這個有名的蘋果產區還為“賣難”困擾。不過上周李洪說:“不知道該找誰。”他說,“我昨天剛剛去了商務部,正好遇到了家樂福的人,我們遇到了相同情況。讓相關領導幫忙聯系一下。”
商務部組織的活動被稱為“農超對接”,即由大型商業企業直接與農民及經濟合作組織建立采購關系,商務部認為,此舉將降低流通環節費用,使農民增收并使消費者得到好處。過去一年,商務部一直在推動“對接”,并于去年末正式啟動試點。
根據商務部的計劃,到2012年,試點企業鮮活農產品產地直接采購比例達到50%以上。
不過李洪說,目前操作起來有不少困難,比如直接收購時票不好開,一個地區農民生產單個產品的量往往也達不到超市要求,果蔬進入超市需要品質鑒定,而鑒定報告對農民來講是有經濟負擔的。
“在解決這些實際困難的時候是需要一些中間商來配合我們的。”李洪說,而商務部領導給他的也正是延安洛川縣果業集團的聯系方式。
洛川縣果業集團現在已經和四個超市集團下面的46家超市簽訂了合作意向,但是前些天他們在昆明、福建、南寧也搞了一些推介活動,邀請了當地的經銷商和批發商,來刺激銷路。
“現在中國老百姓吃的果蔬等農產品,主要還是從菜市場購買,超市并不是主流。”洛川縣果業集團銷售部的曲主任說。
目前,洛川蘋果的主要銷售渠道還是客商直接來采購蘋果,然后拉到南方市場。今年通過企業銷售出去的也就是十幾萬噸,差不多占總產量的1/5,應該說還不是主要銷售渠道。
降低流通費用不易
商務部推動“農超對接”,原因之一是農產品流通環節太多,農民增產無門,消費者也不得不付出更高代價。
商務部推農超對接降低流通環節費用
根據商務部和農業部等部門去年年中所做的調查,農產品(13.08,0.25,1.95%)市場價格波動,農民徘徊于盈虧之間,加工經銷各環節的利潤卻相對穩定。比如,農民種植尖椒2007年成本利潤率為-31.0%,2008年轉為盈利。但是經銷過程利潤穩定在 28.7%-34.1%,超市成本利潤率穩定在89.8%-96.8%。(相關報道見本報2008年5月報道 《農產品流通暴利起底》)
從2008年年初開始,商務部即力推“農超對接”。當年4月,商務部主管內貿的副部長姜增偉主持召開座談會,并與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負責人就農產品“農超對接”進行溝通。11月末,商務部再次召集座談會,以推進“農超對接”。
去年12月,商務部正式啟動了相關試點。盡管目前很多超市都與一些產地簽約,不過就降低交易費用來看,似乎并不容易。
沃爾瑪的李洪說,盡管是通過農超對接方式,洛川的蘋果在深圳的超市的貨架上也要賣到5.9元,與以前相比,并沒有什么明顯區別,流通環節少了價錢卻沒有降下來。李洪說:“這種對接的方式采購,我們也是微利。因為這要增加一些成本,我們涉及到要派人、派車,一系列的中間環節都要跟進,整個流程下來我們的利潤并不高。”
延安市洛川縣果業集團銷售部的曲主任也說:“現在因為要經過中間公司這一環節,農民的收入確實并沒有增加。”
商務部相關官員說:“主要原因還是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相對落后,生產關系和營銷方面的要求不相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發揮不出來,利益也得不到體現,沒有能力把果農吸納進來。合作社的發展也仍然需要一個過程。”
他打了個形象的比喻,現在兩者還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關系。企業發展相對快一些,而農民專業合作社剛剛起步。
據統計,截至2008年6月,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近6萬家,入社成員77萬余人。
中國農業大學的李秉龍教授說:“現在合作社之上又出現公司,與很多合作社和農戶掛鉤。又多了一道環節,但是沒有辦法,目前合作社都很小,主要集中在本村,它的弱勢是不如公司靈活。”
不過他說:“農產品從生產開始,需要按照不同市場的要求,訂單要求,來把農戶組織起來,企業目前做不到這一點,企業只是產品和市場對接的一個橋梁,真正要把農產品從生產環節到市場整個連起來,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可替代。”
果業集團的曲主任也贊同農民專業合作社必定發展壯大的觀點,但他并不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替代像他這樣的公司。
曲主任說:“我們將來可能是競爭關系,也可能各有各的空間,果業集團將來可以發展合作社涉及不到、沒有能力去做的一些環節,例如大型設備的投入、產出、運輸、調運,這些龍頭企業都可以承擔。”
上海、北京、南京、廈門等一線或者發達城市一直推行標準化菜市場的改造,也是環境向超市改,但是和真正的超市又有些區別。仍然是以單個經營者為主體,相互之間有競爭,保留著傳統菜市場的特點,符合中國老百姓買東西可以貨比三家、價比三家的購物習慣。
曲主任說:“這些個體經營者的果蔬來源仍是批發商,不論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果蔬集團難以直接代替。”
李秉龍認為,目前“農超對接”的鮮活農產品停留在一些高檔或者有機產品,“要想完成大規模的對接,就要把產品過度包裝和超市的占地費用降下來,這樣才能吸引廣大的消費者走進超市消費。不然消費的少了,基于鮮活農產品的儲存問題,超市也不會大規模與合作社簽單。”
沃爾瑪的李洪則表示:“鮮活農產品在貨架上占的空間較大,為了配合老百姓對農產品需求種類頗多的要求,大型的配貨中心或者集團也是我們與不同合作社之間很關鍵的服務商。因為這個事情我們現在自己來做并不容易。”
點擊次數: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