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一、廣東商貿流體制改革理論先導,決策先行
孫冶方在我國最早批判社會主義“無流通”論,并且呼吁克服“輕商”思想,于1981年發表了《流通概論》,闡述了有流通和重流通的觀點;次年,又針對我國當時出現的商業庫存急劇增加,而生產部門繼續生產不適銷產品,使“工業報喜,商業報憂,倉庫積壓,財政虛收”的反常狀況,發表了《生產和流通都要面向社會需求》的文章。
廣東著名經濟學家卓炯對此有不同看法,他連續發表文章,一方面認為孫冶方的理論和思想有進步,但同時指出,孫冶方所說的流通和價值規律,不是指商品流通及其價值規律,而是指產品流通和產品價值規律。指出孫冶方的理論還沒有擺脫斯大林的影響,仍然是計劃經濟理論,不能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卓炯堅持要破除斯大林的產品經濟體制,實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卓炯認為首先要承認一切社會產品,不論是生活資料還是生產資料都是商品,都要進入商品流通,都要遵循價值規律,他建議廣東要同時進行商業體制改革和物資體制改革。在改革開始前后,全國最流行的觀點是:“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產”,這也是當時國務院及其商業部作為指導全國人民認識商業作用和指導商業體制改革的觀點,對此全國最早提出不同意這種提法的是廣東省學者和流通工作者張井。
廣東的商業體制和物資管理體制從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之初就同時進行。1980年9月,省政府印發了省財貿工作會議制定的《關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促進商品生產,搞活市場的十二項措施》(簡稱《十二項措施》)。主要內容是放開多種經濟成分的市場主體,大幅度放開自由買賣、自由議價的商品種類范圍,完全廢除國內商品流通的地域和批零層次的限制,為廣東省的商業體制改革開了好頭,定了基調。物資(生產資料)管理體制方面,廣東省政府從1979年起,就逐步建立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從1982年起逐步把省、市、縣的物資管理局,改組為物資總公司。這兩項措施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的屬性由產品變為商品,把政府對生產資料的職能,由調配改為貿易。
當時廣東的決策層大都具有很強市場觀念,對流通作用理解很深,他們不但在決策中以重商思想為指導,而且常常在各種場合闡述自己對流通先導作用的精辟見解。如省委書記謝非,1991年7月在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說:“充分發展流通服務,既能幫助農民推銷產品,又能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引導農民生產,并且能夠以流通為紐帶,連結各家各戶,形成專業經營、集約經營、聯合經營、規模經營,進行大批量生產,進入大批量的遠距離流通。”省長葉選平,在1991年的全省市場工作會議上說:市場是整個經濟活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樞紐。承生產之前,啟消費和需求之后……流通這個樞紐活躍不起來,前后兩頭都活躍不了,所以各級政府要善于抓流通樞紐。
二、流通業與廣東經濟協調發展的趨勢
時任省委書記的李長春于2001年12月,主持召開“廣東省流通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發出《關于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的意見》,在中國最先提出了現代流通業的定義,說現代流通業是通過廣泛采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先進經營管理形式,對傳統流通形態進行改造創新和發展,代表了流通業的發展方向,是社會大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引導力量,會議部署了廣東“十五”期間發展現代流通業的戰略任務和目標:①流通業發展要上新臺階。2005年流通增加值要占地方生產總值的18%左右。②連鎖經營較快發展,大中城市連鎖經營企業銷售額占當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30%以上,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連鎖經營龍頭企業。③批發市場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一批輻射力強的高級大型農產品和原材料等專業市場。④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發展一批實力強大的第三方物流業。高水平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⑤電子信息技術在流通業得到廣泛應用。⑥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建立起與國際規則銜接的管理體制和規范有序的商場體系高度認識流通業現代化對廣東經濟的促進作用,是關乎經濟協調發展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廣東省逐步深刻認識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流通業對制造業的約束作用將越來越大。因此,在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和高速發展制造業的同時,必須使制造業和流通業協調發展。結合廣東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必須要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產業,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一定要用先進的理念、思維方式,管理方式和科學的技術手段重塑流通業,用現代流通方式改組改造傳統流通業,全面提升流通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流通產業的經濟貢獻與社會貢獻。
根據廣東近年來零售業的發展,可以預測未來廣東零售業將呈現以下趨勢:零售業態更趨多樣化并逐步走向規范化;新型零售業態進一步得以創新,多種業態混合經營現象將增長;企業發展趨向規模化、管理信息化;國有資本逐漸向民營資本轉移,同時外資會迅速進入零售業領域;中西部與東部等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區域性消費差距縮小;商品經營品牌自有化比重加大;連鎖經營的規模、范圍與比重將繼續擴大。
廣東商品交易批發市場將逐步走上規模化和專業化的良性發展軌道,充分發揮集聚效應,有力推動廣東商品流通業的發展。隨著商品市場體系的完善,商品批發領域批發環節過于分散,進貨渠道不穩定,經營行為不規范等現象將得以改善。在經營管理模式中,批發企業逐步納入供應鏈體系之中,作為重要的供應鏈成員之一,使以大型批發商為主導的批發業,通過信息化、電子商務、規模化、園區化等新的經營方式,發揮著生產與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廣東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和加快服務業發展階段,工業和貿易基礎雄厚,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國際重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基地和高技術產品加工基地,確立了“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地位。配合廣東豐富的物流資源、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以服務業為重點的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正在加快,經濟社會信息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市場秩序不斷規范,都將為廣東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有利環境。
在生活性服務業得到較大發展的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受到高度重視,為廣東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開辟了新的蹊徑,使得廣東在發展現代物流業上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珠三角重鎮也都制定各自的城市物流發展,總共擁有物流企業近百家。《廣東現代物流業“十五”計劃》已經完成,2005年廣東物流業增加值已達到2700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達16.5%。但是,目前廣東經濟運行的物流成本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說明物流成本的節約還有很大縮減的空間。“泛珠三角城市聯盟”形成的大市場、大流通也將促進廣東物流業的提升。廣東產業結構正在不斷調整,重型化工企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物流業已成為廣東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預計在未來的10到20年里,物流的增長空間將非常廣闊。
現代信息技術在廣東的商業經營管理中大量應用,基本做到快速準確的了解市場動態、客戶的需求等信息,有效地實現從市場預測到決策、計劃、組織、控制全過程的網絡化信息處理,增強流通的直接性,大大擴展了流通的領域和范圍,提高的快速反應能力,加快了資金、商品庫存周轉,提高了商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是組織“大生產、大流通”低成本高效益的需要,也是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必然之路。
電子商務在廣東的商貿流通業得到廣泛的應用。電子商務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將進一步改變傳統流通格局和業務模式,使流通對生產活動的服務和組織功能增強。商貿流通企業實現信息化后,以信息流全程優化物流、資金流,高效整合現有電子商務資源,進行內外部業務流程再造,改善以往流通節奏慢,商品周轉率低,流通成本高,市場信息不對稱,運轉效率低等制約流通業發展的問題,這將有利于促進產業鏈的提升與壯大。
三、廣東商貿流通業如何才能再鑄輝煌
1、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宏觀管理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現代流通業的發展,要在我國流通業的市場規范體系下,出臺支持商品市場發展的政策,制定物流業發展的專項規劃,相應政策與指導方針,并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規劃之中,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流通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并作為配合工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給予以重視和扶持;各級政府要加快流通企業的戰略性調整,重點培育全省大型商品流通企業,轉變行政干預為后臺服務,千方百計本著為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提供足夠的創新空間和創新激勵的務實作風上來;對現有流通企業進行轉機建制,產權重組,建立流通業現代企業制度,在企業所有權性質上,要建立起以國有商業企業為主導,民營商業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分工合作,多軌并行發展,競爭有序,開放式的商貿流通市場。
2、遵守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加快城市戰略聯盟
2005年廣州以及廣東的各個地級城市都制訂了城市商業網點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應加快組織實施商業發展規劃的步伐,根據各級城市產業特點與發展趨勢,積極引導商貿流通業調整功能結構、網點布局和經營業態。鼓勵城市商貿流通業的緊密的戰略合作,幫助城市明確地認識工業流通與商業流通的有機結合,幫助處理好本地區物流系統模式和商業模式之間知識的協調關系,做好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在供應鏈上的合作與滲透,做到分門別類、突出重點的發展支柱產業與新興產業,加大產業集群帶來經濟效應,共同提高區域城市流通業的競爭力,帶動全區經濟的持續發展。
在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前提下,積極培育區域性物流中心與批發園區,并建立相應的社會化區域服務體系。在加強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認清流通業結構性功能重復與相互依賴的關系,更要立身于戰略規劃的高度去關注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地和口岸地區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于對現有資源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以免無法各部門各自為政,投資分散,重復建設,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3、規劃商品市場體系,分層次有重點地發展二級城市流通業
應加快研究制定市場準入條件,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使欠發達地區的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對工業、農業起到促進作用。在采用統一規劃、分布實施、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的操作原則,根據各市級城鎮商業網點規劃,健全和完善商品流通市場體系,科學合理地分配與安排城市商業資源,做到分層次、有重點的布局與發展商業網點。省政府應鼓勵企事業單位通過資本市場推進流通企業的重組、兼并,提高國有流通企業盈利能力。要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改進招商引資政策,積極引進大型零售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同時也要積極鼓勵商業業態創新,鼓勵實施連鎖經營,發展電子商務經營模式。
4、推進新型流通組織發展,提高流通企業競爭力
加快多元化流通主體之間、不同區域流通企業之間、流通企業與上游生產企業和批發、零售與外貿等不同環節流通企業之間的重組、合并與聯合,改變廣東流通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低的問題,營造新型的流通組織模式與大型流通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表明,連鎖經營模式已成為零售業、餐飲業和服務業普遍應用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起到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因此,廣東中小流通企業可通過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等形式開展同業合作,發展“聯合艦隊”;另外,政府也要推動連鎖經營向更大范圍拓展,鼓勵有條件的流通企業通過資本運營方式,在“圈牢本土地盤”同時,擴大經營規模,實施“走出去”擴張戰略;同時,也要推動連鎖經營向更深層次發展和延伸,提倡經營信息網絡化的電子商務模式,做到實施集中管理,統一配送,以“規模、質量、速度”來提高企業品牌,打造核心競爭力。
5、培育新型農產品流通組織,加快農產品流通業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流通加工業,逐步形成農產品加工體系,加快開通整車運輸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對于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進行規范化的公司改造和逐步引入拍賣制等現代交易方式的同時,可發展以中心城市配送功能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以區域市場和產地市場為支撐的新型農產品集散、交易與物流配送體系。據統計,廣東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達25%-3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欲想通過開拓農村市場,加強對農業物流的管理,提高農產品流通速度,節約物流成本,增加農產品流通的附加值,增加產品銷售利潤,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提高農業企業、廣大農民的經濟流入。
6、加快流通組織信息化建設,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經營模式
要加快流通企業信息化建設,重點抓好重要標準規范的制定推廣和數字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以標準為前提、以數據為基礎的社會化服務平臺,為中小流通企業服務。進一步提高流通基礎信息的規范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增強流通企業對信息增值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大型計算機數據庫的建立和數據挖掘系統的建設,提高流通企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效率。
鼓勵、扶持重點民營企業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改造現代零售業態,探索連鎖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模式,利用連鎖店鋪的有形網絡,通過開辦網上商店,拓展經營品種與業務范圍,提升傳統商貿流通業的經營模式,具體策略建議如下:
(1)推廣以應用條型碼、商品分類編碼為主的數據標準化技術,如RFID在流通業的應用,以電子收款機、前臺交易數據管理為主的商品銷售信息化管理技術,以電子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倉儲管理自動化為主的現代配送技術。
(2)以建立網絡化流通運營組織結構為目標,逐步推廣電子商務應用,推動流通業的現代化進程。
(3)加快專業化流通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大型流通企業建立以數據庫為核心的決策支持及運營系統,實現商品流通過程數據管理的信息化。
7、加大人才引進與培育,增強流通業的國際競爭力。
流通業吸納消化了大量社會新成長的勞動力和從第一、二產業轉移出的勞動力,流通業逐漸替代第二產業成為社會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為順利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和保持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推進流通現代化,必須具備熟悉現代化流通規則,深知WTO規則與承諾,并在WTO環境下能熟練應用國際商務和法律;熟悉現代流通業的管理理念、熟悉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流通方式,熟練掌握流通業,如POS、EOS、RFID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水平,迎合流通業信息化發展趨勢等的現代流通業人才。廣東要想提升流通業的競爭力,關鍵在于要抓緊吸引,培養和造就一支熟悉現代流通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具體可通過高等院校、政府機構、行業協會與企業等多種渠道,實施進修、培養、考察等形式,提高流通人才的綜合理論與專業知識水平;在流通人才管理上,可通過引入員工持股機制,提高員工忠誠度,增強流通營運活力。
點擊次數: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