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一、產業集群——中國經濟第三次浪潮的發動機
25年改革開放,中國迎來了三次經濟浪潮。第一次經濟浪潮是農村經濟發展浪潮。20世紀80年代初,由鳳陽縣小崗村搞起的“包產到戶”為源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在中國農村絕大部分地區推廣開來,使廣大農村地區摘掉了貧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形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浪潮。
第二次經濟浪潮是城市經濟發展浪潮。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開始對外打開國門,招商引資,發展經濟開發區;對內實現簡政放權、承包經營,積極搞活國有企業,使深圳、廣州、上海、北京、青島、重慶等城市經濟規模快速膨脹,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形成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浪潮。
第三次經濟浪潮是區域經濟發展浪潮。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打開了放活民營經濟的閥門,私營中小企業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向特色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集聚,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的龍型產業集群隆起帶,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和參與國際競爭的先進產業制造基地,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產業集群發展最好的深圳、東莞 、珠海、溫州、廣州、中山、上海、佛山、臺州、寧波、北京、紹興、廈門、杭州、舟山、泉州、惠州、湖州、蘇州、嘉興等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國前20位。其中的深圳、東莞、珠海、溫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而且,這些產業集群發達的城市,一個地級城市如溫州的財政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區一些省份全省的財政收入,一個鎮如東莞虎門鎮的財政收入高于中西部一個地級市的財政收入。以產業集群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輪中國沿海的區域經濟發展浪潮。
所謂產業集群,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相關產品集中生產、專業化協作配套的企業在同一地理區域大量集聚的現象。產業集群如同成千上萬的螞蟻在群類生活中采取的分工協作、緊密配套、共同完成的集群行為,因此,產業集群也被稱為“蟻群經濟”。如在諸暨大唐襪業集群中,在5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襪子生產企業2453家,年產50億雙襪子;同時還有550家原料生產企業、400余家原料經銷商、312家縫頭卷邊廠、5家印染廠、112家定型廠、305家包裝廠、208家機械配件供應商、635家襪子營銷商和103家聯托運服務企業,并且建有占地400畝、共有商鋪1600多間的大唐輕紡襪業城。以產業集群為特征的“螞蟻雄兵”為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帶來了空前的繁榮。
二、中國產業集群面面觀
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下,2004年9月,由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沈青先生帶隊,會同新華社、《商界》記者一起進行的“產業集群萬里行”考察活動,沿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這一龍型產業集群隆起帶,歷時兩個月,走訪了深圳、東莞、晉江、寧波、溫州、無錫、蘇州、南通、張家港、日照、青島、文登等12個產業集群發達的城市和經濟區域,行程超過萬里,對中國沿海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考察。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中國產業集群擁有一些獨有的特征:
“小產品創造大市場”。如浙江溫州市區的打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70%,嵊州的領帶產量占國內市場的80%、占全球市場的30%,而蒼南鋁制徽章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45%,海寧的許村、許巷的裝飾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5%以上,永康的衡器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二,諸暨山下湖鎮的淡水珍珠占全國總產量近九成等等。
“小概念產生大前景”。福建晉江大力發展休閑服裝、休閑運動鞋、休閑食品、休閑太陽傘等特色產品,休閑概念小而專、有特色。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休閑概念貼近消費心理,符合消費傾向,休閑特色產品前景廣闊。
配套生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出現小企業,大合作的發展局面。如溫州蒼南縣的金鄉鎮標牌產業集群中,小小徽章生產的設計、熔鋁、寫字、刻膜、曬版、打錘、鉆孔、鍍黃、點漆、制針、打號碼、裝配以及包裝等十幾道工序,全都有獨立的企業(加工專業戶)來完成,而且每道工序產生的半成品都通過市場來交易,在不足4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共有800多家企業參與各道工序,集合起來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產“流水線”。
“小集群造就大作為”。在“產業集群萬里行”考察調研中,我們發現在沿海各省小集群,大作為現象十分普遍。如中山市古鎮是“中國燈飾之都”,現有2000多家燈飾成品生產企業和將近2000家燈飾經營門市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燈飾生產、銷售基地。在珠江三角洲,像古鎮這樣以產業集群式發展的專業鎮共有120多個,2002年每個鎮的經濟規模都在20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還形成了跨區域跨城市的產業集群,如從深圳到東莞、惠州一帶形成的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走廊,2002年其經濟規模達2500億元,再如從順德到中山、南海以及廣州部分地區一帶形成的電器機械設備制造業,2002年其經濟規模1300億元。
三、制約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瓶頸
北京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在調研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家辦工廠、人人搞經營、個個做生意的繁榮景象的同時,也發現各地在發展產業集群時不得不面對以下瓶頸和問題。
一是資源短缺,發展空間受限。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經濟發達城市的工業用地已近乎枯竭,土地價格暴漲;水、電、煤等基礎生產資料供應緊張,無法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制約了現有傳統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僅浙江一省,三年間因土地漲價、電力緊張、勞動力短缺等因素的影響,轉移到外省、市投資的企業達500多家,轉移資金達4000多億元。
二是創新能力弱,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差。國內產業集群由于高素質人才缺乏、產業配套不完善、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等原因,大多產業集群還沒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創新功能,即使是產業發達的廣東尚未能成為創新型產業集群,仍然是大而不強。調研顯示,珠江三角洲地區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比例還不到40%,多數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存在著“一流設備、二流管理、三流產品”的現象。同時,剛剛跨入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還沒有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如泉州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中的“七匹狼”、“九牧王”、“柒牌”等11個知名品牌被境外搶注,為企業開發國際市場、創建國際品牌增加了障礙,提高了成本。
三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企業普遍缺資金。我國絕大多數產業集群都是在農村與小城鎮興起的,其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貸款需求急、金額小、需求頻繁、不確定性高,在國營大型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可能性很低。而民營中小銀行成長緩慢、民營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受到嚴重制約,更使產業集群中的中小企業融資無門。金必德考察組在溫州調研時,發現當地很多中小企業只能采取不規范、高風險的民間高利貸拆借方式獲得發展資金,利息有的高達3-4分。溫州一市每年用于民間拆借的游資就超過2000億元。
四是熟練技工少,產業集群急需的人力資源匱乏。中國的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多數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基礎上。隨著競爭日趨激烈,由于產業集群內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太少,多數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導致企業缺乏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各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只能以成本競爭為主,集群內不可避免地持續“價格戰”,使這些產業集群內的企業人員工資維持較低的水平。這種現象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很普遍,雖然當地經濟發展持續走高,但好處并沒有落到產業工人頭上,打工人員的平均工資10年來只漲了65元。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區從21世紀初開始出現了“民工荒”,近期的“技工荒”尤為明顯,使當地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產,無法滿足訂單要求的工期。今年春節,深圳、東莞等地的許多企業和政府勞動部門紛紛把招工工作做到了火車站、汽車站,用人企業和單位在車站就展開了緊張激烈的“搶人戰”。
五是群山無峰,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我國的產業集群絕大多數是從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發展起來的,主要集中在與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關的產業,對企業規模、技術、勞動力的素質要求都不高,產業的進入門檻低,產品多數檔次不高。所以產業集群中大多數企業起點低、規模偏小,并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使產業集群中難以產生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引導產業發展方向的龍頭企業。如山東文登享有“魯繡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唯一的“中國工藝家紡名城”,其工藝家紡產業集群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111億元,年產值超千萬元的家紡制革企業49家,但年產值最大4家企業只有5億元左右,仍然屬于中小企業,群山無峰無法帶動產業集群在技術創新、市場開發等方面向更高層次提升。
六是原材料漲價,低成本戰略受到挑戰。中國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價格,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基礎上;產業集群中個體、家庭企業小生產管理方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僅工藝設備普遍較為落后,技術水平不高,產品“低質跑量”比重大。永康五金產業由于能源價格,尤其是近年來鋼材價格的快速增長,產品綜合成本上升了30%以上,但由于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貼牌生產,價格無法相應提高,企業利潤下降,產業集群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七是反傾銷等貿易壁壘,影響外向型擴張。中國大多數產業集群屬于勞動力低廉、生產成本低、出口價格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時時面臨反傾銷的壓力,層出不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威脅我國許多集群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紡織服裝業是我國產業集群發展最成熟的行業之一,一直是以低價和數量在國際市場上取勝,最具出口競爭優勢。但紡織服裝行業面臨反傾銷指控的壓力也最大,美國和歐洲違背自由貿易原則,開始了新一輪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進口限制浪潮。而且,中國大多數紡織服裝集群的產品以中低檔為主,盡管一些集群開始向高端發展,還沒有出現像法國巴黎那樣的高級時裝集群或意大利那樣的高級成衣集群,同樣阻礙了中國紡織服裝集群的國際性擴張。
四、用科學發展觀,做好區域經濟和產業集群規劃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這樣完整地提出系統的科學發展觀,是北京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在研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地方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招商引資,規劃放活民營經濟,制定產業集群扶持政策的思想基礎。
北京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認為規劃產業集群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根據當地企業經營模式和產業集群發展的態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金必德經濟研究院在幫助福建省晉江市和山東省文登市進行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規劃時,考察市場、調研企業、座談政府官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市場規律、掌握企業需求,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力求制定的區域產業集群規劃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同時,金必德在幫助深圳南山區政府、福建晉江市政府、山東文登市政府編制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規劃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各級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時,都必須花大力氣解決“無產業集群不富、無支柱企業不強、無名牌產品不響”的問題。
例如,對于處于發育期的產業集群,要著重引導產業集群龍頭大企業裂變和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聚集來加快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其一、大型企業一是要結合國有企業轉制與改革的政策,利用精干主業與分離“企業辦社會”的方式,將核心業務之外“大而全”的非核心業務剝離出來,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資產租賃等方式轉制,就近形成一個外部市場配套群體,如一汽、上汽等大型汽車制造業集團,都是把汽車生產中的上千個配件轉移到專業汽車配件企業進行生產,然后圍繞汽車產業鏈進行配套生產和總裝。二是對原有零配件供應商,通過扶持和獎勵的政策與措施,將它們盡可能地吸引和遷移到配套協作園區。金必德在幫助山東威海的文登市做產業集群規劃時,就提出以當地汽車龍頭企業東安黑豹集團為產業龍頭,吸引全國的汽車配件到文登落戶生產,形成山東膠東半島輕卡生產制造基地,壯大汽車產業集群。其二、中小企業要根據本地的市場需求和產業經濟特征,圍繞所在產業鏈主動進行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配套。在社會化大分工、大聯合的時代,一定要摒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陳腐觀念,積極實現產品生產的配套和協作,縮短營銷半徑,降低經營成本,甘做產業集群中的配角,為產業龍頭企業配套,做專做強,形成“蟻群經濟”。只有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分工協作,才能產生良好的群聚效應,從而提升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對于處于成熟期的產業集群,要著重引導集群內發展循環經濟運營模式和共創知名地域品牌來提升產業集群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力。其一、集群內發展循環經濟運營模式一是要扶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引導綜合型龍頭企業緊緊圍繞“產品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廢物高效回收”的循環經濟模式逐步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重點研究開發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綠色產品;二是建立“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將污染較重的加工企業和項目向指定園區聚集,集中進行污染物處理。獎勵創建以龍頭企業(項目)的廢物、廢料為生產原料的下游企業。使園區內的企業在達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范式的同時,降低經營成本。采用這種運用生態學規律,將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產和消費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達到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將會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形式。其二、品牌代表著區域生產體系的競爭力,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共同構成地區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但是,只有區域品牌才能成為區域內所有企業發展的共同資源。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兩條途徑建設產業集群的品牌,一是政企合作,擴大龍頭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帶動產業集群品牌化;二是組織產業集群內眾多的企業以產業優勢為依托,以地方特色為旗幟,共同塑造區域品牌 。
對于處于升級期的產業集群,要著重引導產業技術創新和融入國際產業鏈來開創產業集群新的市場空間和核心競爭力。其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善科技發展體系。首先確立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抓好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技術中心建設,力爭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集團。要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一批名牌大學、科研院所到當地設立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服務中心,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福建晉江市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屋建瓴,花大力氣引入清華大學著名教授在晉江進行新產品技術轉讓,與名牌大學共同成立科技產品孵化器,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同時,要堅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高新技術或先進適用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其二、產業集群的升級,要遵循“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躍升”的思路。形象地講,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形成“根脈在當地、總部在當地、決策在當地;市場在全國、車間在全國、資源在全國;市場在全球、車間在全球、資源在全球”大經濟、打市場的發展格局。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不斷優化產業環境、引導生產要素集聚的同時,要通過政企互動,緊緊把握品牌經營、資本經營和文化經營這三個戰略重點,引導企業在完善誠信系統的基礎上對接國際標準、進入主流商圈,在理性創新制度的基礎上參與合作競爭、實現結盟制勝,在鍛造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核心價值、打造“百年老店”。
北京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作為中國各級城市政府外聘的經濟發展顧問,以政府參謀部的形式,在幫助深圳、福建、山東等地方城市政府進行區域經濟和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過程中發現,當地政府在引導產業集群發展的實際工作中,僅有一份優秀的規劃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觀念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轉變,從服務型的政府向服務引導型政府轉變,實現政企互動。并科學的制定一整套鼓勵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和引導措施,把區域內所有的資源動員起來,積極參與到發展產業集群的潮流之中。晉江市和文登市引入外腦,與專家合作在全國率先完成制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同時,都出臺了一整套極具震撼力的產業集群發展配套扶持政策,把土地、電力、資金等稀缺資源堅決地向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傾斜,對產業集群中為區域品牌塑造和技術創新做出重大貢獻的骨干企業和個人進行重獎。同時,扶持政策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力資源作為產業集群發展中最重要的要素進行培育,為吸引和集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等優秀人才到產業集群中工作和創業制定了各項優惠措施。這些扶持政策的出臺,為“工業立市”向“產業集群立市”轉變產生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作者:沈青,北京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十大策劃風云人物,著名產業集群規劃專家,品牌營銷策劃專家。曾為深圳南山區政府從事2010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為龍崗區從事農村城市化戰略設計,以及為福建晉江市、山東文登市從事產業集群發展和規劃。現擔任深圳市南山區、河南漯河市福建晉江市、山東文登市的政府經濟發展顧問。)
點擊次數: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