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數字化促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的消費需求升級和城市規劃的調整,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已難以適應時下消費需求,以及零售業快速進步導致的交易量分流,轉型升級成為必然選擇。2015年8月,商務部在《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起以產地集配中心和田頭市場為源頭,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農產品零售市場為基礎,以高效規范的電子商務等新型市場為重要補充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規劃強調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
近幾年,我國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一直穩定在5000個左右,年成交額達10萬億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已超過4400家,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市場1671家,全國有各類農貿市場2.7萬個;2016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達4.7萬億元,同比增長8.8%,交易量達8.5億噸,同比增長5.1%。近幾年,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到了爬坡升級的新階段,傳統落后的對手交易模式正受到各類先進交易方式的挑戰。
有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農產品批發交易中的市場占有率已從2000年的80%以上下滑至2016年的66.9%,而這一比例在2012年還保持在75%左右。農產品批發市場占有率下滑與近年來的農超對接、農產品電子商務、基地直供等渠道分流有直接關系。
盡管隨著京東、天貓等各大互聯網平臺搶灘生鮮市場,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先天優勢不斷弱化,但電子商務和批發市場各有優勢,前者在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方面有明顯優勢,而后者在物流、體驗和服務方面有優勢,只要二者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就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農產品批發市場要主動與互聯網相融合,搭建自己的大數據系統,并為下游市場提供更專業完善的服務。
2017年,國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字化改造進程加速,搭建大數據平臺就是一個表現。業內人士認為,農產品批發市場對接線上可以產生大數據,而大數據對形成價格、傳遞信息、提供服務、精準營銷、食品追溯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生產端能更加直觀地了解市場的總供給、總需求。有了大數據平臺,還能重構供應鏈,進而幫助批發商整合全國甚至國際資源,使整個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
近幾年,不少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開始和電商合作,使各自的優勢得以融合,形成更高的流通效率和更好的經營秩序。以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以下簡稱武漢白沙洲市場)與谷登電商的結合為例,武漢白沙洲市場引進谷登電商平臺,市場商戶入駐電商平臺,谷登電商則為武漢白沙洲市場提供信息管理平臺,整合市場內農產品信息,將果蔬、糧油、水產等各類農產品信息在平臺上公開,農產品價格不再由商家或者農戶坐地起價,而是按照市場規則來制定,使其穩定在一定范圍內。據悉,武漢白沙洲市場和谷登電商在合作半年后,解決了市場價格虛高的積弊,實現了農產品價格整體下調的目標。同時,谷登電商還利用大數據報表指導市場管理與布局,改善武漢白沙洲市場落后的管理模式。在谷登電商的協助下,武漢白沙洲市場對農產品實行安全監測,對不合格產品實行無害化處理、為采購商推送物流服務等,創建了一個高效的批發平臺。
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大白菜+”平臺則嘗試批發市場信息化。該公司在全國35個主要城市經營近50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據悉,“大白菜+”平臺會為批發商提供從貨源地、來貨量、銷地、銷量、價格、市場存量等多維度分析的農產品行情走勢。此外,還可以為批發商做用戶畫像,依托實體市場和電商平臺數據,建立批發商的征信風控體系,引入金融機構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該平臺還可以開放農批人圈子,打造農產品電商社交平臺,增加批發商的品牌宣傳。在食品安全層面,平臺通過打通基地備案、進場備案、批發商備案、F.Q.T食品檢測、物流車聯網等信息數據,形成農產品的全程可追溯體系。
近兩年,推進電子結算也成為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的一大重點。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發布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結算交易額同比增長8.4%。2017年11月,寧夏銀川市出臺的《公益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實施方案》提出,以現有大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為主體,以股權投資為主要方式,對銀川市目前5家大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通過加強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市場可持續經營能力,形成集批發——配送——零售于一體的全鏈條公益性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其中,將對5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和電子結算系統,組建銀川市農產品信息交易結算中心(公司)。
遼寧沈陽盛發菜果批發市場則已實現電子結算功能,買賣雙方進場交易使用帶有身份證明信息的儲值卡,并陸續推進電子化交易掃描二維碼、紙質、電子等多種形式的產地準出方式。在完善制度的同時,市場內實現產地農產品品種、上市量、生產者基本信息、產地、聯系人、檢測及質量等級等信息全程可查;同時,全面建設覆蓋蔬菜進場、檢測、交易、結算等環節的全程信息管理,建立批發主體備案入場登記、檢測登記、交易登記,源頭控制,信息追溯,真正實現以食品安全為中心,從田間到餐桌的信息無縫鏈接。
近兩年,國家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建設的政策密集出臺,“互聯網+農批”成為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正迎來新一輪轉型升級熱潮,而數字化信息改造和融合已成為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不二選擇。當然,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不免存在一些偏向,一些地區由于缺乏政府的調控和主導,仍然在盲目新建傳統市場,無序發展,局部地區非正常競爭的現象有增無減。業內人士希望盡快通過立法保障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規劃的執行力和權威性,同時將信息化改造和電子結算作為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扶持政策的重中之重,推動其健康發展。
點擊次數: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