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這三年來最大的變化是辦理出口業務越來越方便了!”3月6日,義烏商人金麗仙在辦公室如是告訴記者,“你看,通關不用再到海關報關現場提交紙質單證,在網上操作就行。”
現年45歲的金麗仙是義烏物流行業龍頭企業揚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擔任著義烏市國際貨代倉儲協會秘書長,13年前,她白手起家進入了外貿貨運行業。
金所說的變化來源于去年4月以來,義烏海關開始實施的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小商品進出口企業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向海關發送報關單電子數據,對于低風險貨物,系統會自動審放、自動轉關,集裝箱就可順利出運到港口。
義烏海關關員何劍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推行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后,義烏小商品出口實現了24小時申報、24小時放行、24小時轉關,不再受8小時工作時限限制,“現在,出口報關單從申報到放行最快只需要1分鐘,60%的報關單由系統內自動審放。”
由此,通關效率大幅提升。“試點之前,一般下午5點半以后裝箱的貨物要到第二天才能申報,改革后即便是深夜11點裝箱的貨物,也可以通過網絡向海關申報。不需要等到第二天海關上班后再處理。粗略估算,僅轉船費用和集裝箱滯箱費用一項,一年就能為像我們這樣的企業省下四五十萬。”金麗仙說。
金麗仙的經歷是眾多義烏商人的一個縮影。對于像她這樣的企業主而言,三年以來感受最深的,是義烏主政者在綜改試點過程中制定的一系列市場創新和便利政策。
改革的“重中之重”:貿易方式轉變
作為國內小商品集散地,義烏改革試點的核心任務,是想辦法創新體制,讓義烏更加國際化,升級為國際最大的采購基地之一。目前,全世界有8座購物天堂城市,包括紐約、迪拜、巴黎、倫敦、香港、米蘭、東京、洛杉磯,升級后的義烏欲和它們比肩。
將這一雄心變作現實,攔路虎是貿易方式。由于小商品的交易單筆數額小,存在眾多買賣主體,交易活動頻繁,這樣的交易方式,難歸類管理,核價難,成本高,效益低。
中國現行的對外貿易監管體制,主要是針對大宗商品、成套設備的一般貿易或加工貿易的監管。因此,一直以來,只有專業外貿公司才能從事進出口業務,這使得義烏的市場經營戶與境外采購商只能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無形中增加了經營成本和時間成本。
受限于此,在國貿改革之前,義烏市場采購貿易主要是借“旅游購物商品”監管方式申報出口,“這種監管方式,缺少配套的稅收、外匯等政策,‘管不住’的問題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義烏市場的國際聲譽,不利于義烏市場健康發展。”義烏市改革辦副主任王烈剛說。
客觀而言,外貿是一個鏈條,義烏市場的特殊性在于,供貨商是個體工商戶,采購商是境外自然人,這些小個體沒有能力完成報檢、定船、定倉、裝箱、報關、裝船、清關等全過程。慢慢地,義烏就形成了專業化、精細化的外貿分工鏈條,這些分工鏈條,讓搜尋成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和締約成本大為降低,卻也增加了溯源的難度。
“配套政策的限制導致一些外貿公司沒有辦法享受退稅,所以就選擇去外省注冊。對于義烏來說,這些外貿公司是飄在空中的,沒有辦法管。在試點中,我們就想方設法讓這些公司落地。”王烈剛說。
由此,建立新型貿易方式被列為首要任務,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2012 年8 月, 義烏“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式啟動。一周后,義烏艮兌商品采購有限公司等3 家企業獲批,“商品采購”首次出現在國內企業名稱和營業執照上。
2013年4月13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得到了包括國稅、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管理在內的國家八部委聯合發文確認。按照新政策,80%左右的商品可實現窗口審單放行,極大提高了報檢效率。
“新的貿易方式帶來諸多變革,海關對這一貿易方式采取了諸多便利化通關措施, 將每批次貨值報關限額從原先旅游購物貿易的5 萬美元提高到15 萬美元等。”何劍涯說。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改革后,義烏通過頒發專門用于從事市場采購貿易的營業執照,使一大批個體工商戶和境外自然人獲得外貿經營權。
“世界貿易的趨勢就是開放市場、降低準入門檻;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就是契合了這個趨勢。”王烈剛說。
在義烏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后,義烏本地外貿公司可直接報關,金麗仙便一口氣在義烏注冊了3家進出口公司。她透露,僅幾個月的時間業務量就達1.7億美元,去年1月的業務量更是高達7000萬美元,同比增長數倍。
義烏市改革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義烏試點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兩個月后,就新增外貿公司156家。截至2013 年11 月底,義烏個人跨境人民幣累計結算量突破80 億元,企業跨境人民幣累計結算量則超過600 億元, 其中市場采購貿易主體結算量占比達到85% 以上。
“國貿改革說白了就是讓對外貿易活動變得更便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王烈剛說,“義烏現在做的這種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對國內的其他小商品市場是有這個示范意義。”
國際陸港平臺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過去,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港口都有唯一的代碼,而義烏出去的貨,常常顯示的是其他城市的代碼。而因為兩者屬于不同關區,由義烏發出的集裝箱查驗工作經過義烏海關查驗后,還需再經寧波海關查驗。為了節省這一道工序,不少貨代公司不得不選擇從其他城市出關。
如果說市場采購貿易的轉變是義烏綜合貿易改革的重心,那么義烏為打造大物流而建設國際陸港平臺自然成為了題中之義。
在2013年5月的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0.29% 資金 研報]經濟社會委員會第69屆年會上,義烏作為浙江省惟一、我國首批陸港城市,被列入了《政府間陸港協定》。
義烏市物流辦綜合科科長貝旭東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際陸港城市建設,能幫助義烏打開制約內陸地區國際貿易發展的瓶頸—國際物流通道,有利于實現陸地國際物流與海洋國際物流的無縫連接,減少進出口貨物的中轉環節、加快通關速度,使義烏具有完備齊全的國際港口運行機制和方便快捷的國際物流操作體系,加速義烏和內陸國家與世界經濟的交往。
在義烏當地主政者的努力下,義烏目前已經實現海陸空全方位打通小商品出口通道。去年11月6日,義烏港二期海關監管區正式啟用,義烏港從訂艙、倉儲到報關、報檢的一條龍服務模式開始成型。
如今,在義烏雪峰西路,每天下午3時后,就會出現一條一眼望不到邊的集裝箱車隊長龍,長龍盡頭是義烏港國際物流中心,每天至少有1000多個滿載小商品的集裝箱,要從這里運往寧波或上海口岸。
除寧波港[-0.46% 資金 研報]和上海口岸之外,義烏至舟山金塘港、義烏至溫州狀元岙港等出海新通道開通,每個小商品集裝箱可因此節省費用300元以上。
此外,目前義烏已經打造北方通道,通過“義新歐”(義烏-新疆-歐洲)國際鐵路專列,運輸小商品至俄羅斯等地,這比義烏小商品由海路出口中亞所需時間從1個月縮短至12天,義烏成為名副其實的新絲綢之路起點。
在空運方面,貝旭東介紹,依托義烏至上海的“卡車航班”,義烏進出口貨物與上海浦東機場當日國際航班目前實現了無縫銜接, 48小時內即可抵達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每批貨物不僅能省下1天左右的物流時間,而且還能節省1000—2000元不等的成本。
依托小商品,義烏形成了龐大的物流體系,成為浙江省最大的內陸港,乃至全國最大的零擔貨運配載物流樞紐,由此也形成了明顯的“價格洼地”。
貝旭東透露,目前義烏物流成本占商品總成本12%,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降低了6個百分點,像從福建莆田到山東棗莊,通過義烏中轉運費為每噸800元,比直達節約120元。
在金麗仙看來,隨著義烏國際陸港城市相關配套優惠政策的進一步到位,義烏的物流優勢將更加明顯。
金融創新:供應鏈融資服務
3月7日這天,義烏國際商貿城飾品經營戶陳雪收到了中東客商的貨款,這筆直接收到的人民幣貨款讓她頗為驚喜。
陳雪的驚喜與義烏正在推進的金融專項改革息息相關。去年9月,義烏公布了國貿綜合改革中的金融專項方案。與溫州金改的方案不同,義烏的金改方案突出跨境人民幣結算、外匯管理等貿易金融創新,側重點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它與國際貿易緊密配套,以金融創新促進貿易便利化。
在過去,陳雪需要在結匯、換匯上花費頗多時間。通過改革,義烏已成為全國惟一的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這個項目的結算金額超過了60億元,總款境人民幣業務則累計突破600億元。
今年1月初,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義烏考察期間,特別到位于義烏港的浙江省國貿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在義烏綜改之后成立的這家新公司,由義烏東方之星集團同浙江省國貿集團合作成立。目前,該公司是浙江省首家綜合貿易服務企業、也是全國惟一可為國外個人買家申報授信企業。
在義烏,傳統的外貿業務付款方式是:外商收到貨物后向外貿公司付款,外貿公司收款后向供應商付款。由于匯率波動等多種原因,整個付款周期較長,絕大多數小微供應商受困于流動資金壓力無法正常生產,更無法從銀行融資。
而許多來義烏采購的外商同樣是以個體工商戶的形式存在,也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而外貿公司由于輕資產的經營模式,向銀行融資的能力有限,難以提前墊付貨款。
從金融的功能來看,結算、信貸、兌換是國際貿易的基本工具。2012年4月,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溝通,東方之星集團與工行義烏分行聯手推出了名為“易透”的供應鏈融資服務,為外貿企業上游中小微供應商和下游中小微采購商提供貸款服務。
浙江國貿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超鋒同時擔任著東方之星集團總裁的職務,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與傳統融資不同的是,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1995年到2003年,我們還是貿易公司,帶著義烏小商品到海外去銷售,通過銷售差價賺錢。2003年后,我們變成了服務公司,把外商帶到義烏來,帶領他們買東西,幫他們跑腿,這期間,我們發現服務里最頭痛的兩個問題是資金的安全和缺錢。”鄧超鋒說,“之所以做現在這個新公司,正是致力于破解中小微出口企業面臨的經營成本高和融資難的問題。”
“義烏的外商和外貿公司經營主體不規范,素質良莠不齊,一旦遇到無法支付貨款等情況,往往一走了之,給小微供應商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更有甚者本身就是來騙取貨物。同時在義烏做小商品買賣的門檻比較低,一些來采購的外商也曾上當受騙。”鄧超鋒說。
“當然,對于企業來說,外貿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把經驗變成一種持續的服務能力,這仍然需要探索。”鄧超鋒這么說。
點擊次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