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住轉商”成趨勢,萬科、中海加入商業地產市場競爭
2011年,房地產行業最為熱門的詞匯除了“調控”,就是商業地產。
在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下,以萬科為首的國內一線品牌開發商先后表示將涉足商業地產領域。而這些大腕們似乎對二線城市頗為關注。9月,中海與萬科在沈陽似乎已率先展開行動,他們將目光盯向了沈陽的商業項目。
風云再起
大腕在沈開發新戰場
9月,中海寰宇天下80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亮相。除商務公寓產品外,還有甲級寫字樓中海廣場、購物中心環宇城。值得一提的是,寫字樓、購物中心部分將由中海自己持有。
而今年下半年,萬科新項目明天廣場的規劃中,除北區的住宅產品與部分商業外,南區被規劃為商業區,包含了公寓與寫字樓兩種產品。
兩家行業領頭羊房企在沈陽的行動,似乎都表明了自己“住轉商”或“住商并行”的意圖。而據中海地產相關人士透露,今年,中海已成立專門負責商業地產的部門,并已進入沈陽、珠海、南京、天津等多個城市操作商業項目。而萬科的首個商業項目也早已啟動。
競爭加劇
沈陽綜合體已經扎堆
“房企選擇沈陽這樣的二線城市,一方面因為一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相對飽和并且開發成本高,而在二線城市試水,可以住商并行,降低風險,即使有損失也是可控的。”精誠集團精圖企劃策劃總監李昂分析說,“而在沈陽開發商業地產也將面臨一個問題:綜合體扎堆上市。”
不難發現,萬科與中海在沈陽的行動更趨向于“住商并行”,業內稱之為“住宅保底,商業突破”,其寫字樓、公寓產品均與住宅項目一起開發,因而也可視為綜合體項目。
而在沈陽,據李昂介紹,正在開發建設的綜合體項目至少有30~40家。僅金廊沿線就有華潤中心、市府恒隆廣場、裕景中心、佳兆業中心、新華天璽等多個大體量的城市綜合體項目。而在鐵西、大東以及渾南的新興商圈內,也有龍之夢、萬達等商業地產領域的大腕。
加上在沈陽試水“住轉商”的萬科、中海,綜合體在沈陽已是多點開花。而在開發綜合體的大軍中,顯然也不乏資金實力強、運營經驗豐富的商業地產領域大腕,中海、萬科要分一杯羹顯然不易。
出路何在
精準定位服務上用心
“商業地產不是簡單的住宅+商業,后期運營更需要經驗和資金支持。”香港聯祥市場總監何祥俊認為,“商業地產涉及的問題更多,也更具專業性。”
而作為商業地產領域的新兵,“住轉商”的萬科、中海既有優勢又有劣勢。“這些大品牌的基礎好,資金實力強,抗風險性好,綜合體項目多以住宅小區為中心,客戶基礎好。”李昂分析,“而其劣勢則在于項目多在非城市中心主流地段,商業運營的成本較大。”
“城市中心的綜合體要在高端性上下功夫,而由住宅轉商的開發商可在社區服務上精心定位,在運營品牌上與中心的綜合體進行區分。”李昂表示。未來這些大腕究竟誰能笑傲江湖?我們拭目以待。
本報記者 劉軼南
商鋪投資:
啥樣的更有潛力?
地下商鋪、臨街門市、大商業外鋪、社區底商……
今年以來,各種各樣的商鋪類型呈現在投資者眼前,而隨著地理位置、商鋪類型、門檻高低的不同使投資方式也日趨多樣化,那么投資者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商鋪呢?
中心地段
有機會就存在風險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個房地產的取勝法則用在商業地產上也一點不為過。縱觀市場中街名滿天下、中街九龍港、中街新地、太原街新天地、沈陽國際汽車城、北一路萬達廣場、千姿匯等各種琳瑯滿目的投資商品,這些商鋪的地段都坐落在中街、太原街、鐵西等中心地段,產品以地下商鋪、臨街門市、下沉式商業為主,面積不等,但單價都在1萬元以上。
點評:沈陽市房地產研究所研究員周世昌表示:“今年以來隨著沈商業地產的增加,各種新增的商鋪量也越來越多,且大部分都處于已成熟的商圈中,提升了商鋪的使用價值和投資價值,因此受到青睞。”
據了解,要想在這幾個地段投資,選擇一個中等面積的鋪位,投資者手頭的閑錢一般都在60萬元左右,有的甚至上百萬元。周教授談到,商鋪投資的訣竅之一就是“看客買鋪”。哪里的消費能力高,哪里的商鋪投資就越有價值。
沈陽建筑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劉寧博士提醒道,有機會就存在風險。商業街的旺鋪優越在于其商業氛圍、穩定的客流量,決定了該類商鋪的運營收益水平較高。不過,商業街商鋪的投資回報率高,其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非中心地段
要對項目本身做考量
隨著城市中心土地面積的不斷縮減和郊區社區的不斷開拓,郊區化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受歷史發展格局的影響,人們習慣于在傳統的市中心建商業地產,但實際上,目前中心市區的大型商業地產項目已經漸趨飽和,而市郊還有著很大的開發空間。因為有市場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動力。”沈陽豐澤房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耿輝談道。
道義榮信財富廣場、陶樂新天地、華強城、億豐東北五金建材品牌中心、1克拉生活廣場、順豐新未來、保利溪湖林語等,在開發的這些項目中,主要以專業市場商鋪、社區底商為主,商鋪面積不等,投資總價至少在40萬元上下。
點評:“沈陽目前的商業地產主要集合在市區,非傳統商圈相對薄弱,新發展起來的大型居住區是商業地產發展的新空間,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沈陽市房地產研究所周世昌教授表示。
劉寧提醒廣大的投資者,尤其是地段不是在成熟商圈的商業地產項目,單槍匹馬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汪輝工作室總經理汪輝說,投資者在投資時要對項目本身做考量,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價位,最后要看這個城市的發展預期。
本報記者 楊孟渝
數據很單純,
沈陽挺熱乎
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型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指數,遼寧的二線城市錦州丹東首次出現降價,沈陽住宅同比漲幅為6.4%。
對于這個數據的背后隱喻,我想是這樣的:相對于日漸擁擠的沈陽城市中心區域,二環外已經成為沈陽新房供應的主力戰場,不限購的二環外也呈現外地購房客涌入購買,業內人士就此指出,“6.4%的增幅應該是二環外的貢獻較大,另外,沈陽房價本來就不高”。
至于丹東,雖地處三線,但因依山傍水的難得且寶貴的自然資源,房價早于2005年就已啟動,比其他三線城市早3年;而且這幾年漲勢一直迅猛,在限購風聲和政府主動壓制的情況下,出現回落,也是正常的反應。
而另有消息說,近期沈陽的房價漲幅全國最高。在這個大家都在回避“漲幅最高”的時候,沈陽“突出表現”,令人擔憂。事實上,剝離這個“最高”的外衣,我們會發現另一個秘密:在這些年里,曾一度被認為經濟發展較緩的沈陽,經過十余年的產業調整之后,經濟結構越來越趨于合理,單一的工業城市印象越來越被人們淡忘,一個充滿活力的沈陽已經得到國人的認同;與此同時,十年來沈陽的城市格局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商業、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越來越受到重視,進而成為沈陽城最活躍的幾個產業元素。從這個意義上說,“沈陽住宅同比漲幅為6.4%”這一數據佐證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沈陽的城市聚合力越來越大了,對周邊人群的吸納和輻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沈陽的抗打擊能力,遠在遼寧其他三線城市之上。”資深財經評論人劉長杰認為,這不僅體現在房價的走勢上,也體現在城市整體經濟長久平穩運行的過程中。
城市經濟仍將繼續大步前進,這是大勢所趨。至于其他依附于城市經濟這一大勢上的產業,比如房地產市場,那就是“健康+穩定”或“穩定+健康”(別嫌這個組合使用的頻率太高),更直白更東北的說法是“沈陽的房地產市場,還是挺熱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