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只要步行片刻就能到菜場?老百姓的“小菜籃”拎得輕松與否?菜籃子里能裝些什么?都與一座城市的“大菜籃”--農貿市場密不可分。9月8日的市政府第41次常務會議上,朱克江代市長聽取了商務部門關于2011年—2015年無錫市區農貿市場布局規劃和改造提升實施意見的專題匯報。而記者從中也了解到有關無錫農貿市場的最新規劃。
無錫市區現有115個農貿市場
據商務部門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無錫市區共有農貿市場151個(涵蓋沒有工商登記的農貿市場36個),其中崇安區10個,南長區11個,北塘區15個,錫山區31個,惠山區31個,濱湖區31個,新區22個。據了解,市區農貿市場從2003年開始,啟動了農貿市場商業化改造工程,截止到2010年,政府共投入了1530萬元用于改造無錫的農貿市場,通過近些年的“農改商”,市場主辦者對經營者的服務意識得到了強化,市場經營者的商品質量意識得到了提高,農貿市場的服務水平和環境衛生都得到了提高。
盡管農貿市場建設在不斷的改進,但是錫城農貿市場的發展現狀與老百姓的需求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隨著現代城市建筑、城市環境質量的不斷提升,農貿市場作為城市構成元素之一,應該充分與城市建設狀況、市場周邊環境相協調。“我們小區附近沒有農貿市場,買菜還得開車去別的地方,太不方便了。”家住太湖錦園的王先生告訴記者。而家住旺莊的李小姐也是怨聲載道,“附近的農貿市場又臟又亂,不是萬不得已,我真不愿去那。”據調查,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一些老市場被拆除,而新建樓盤小區在設計規劃時雖留有商業用房,但租金或房產價格昂貴,農貿市場因經營成本高而無力進駐經營,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居民買菜難;而錫城現存的一些農貿市場臟亂差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
無錫市區新建32個改造115個整合36個
農貿市場是城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之一,是“菜籃子工程”的主要載體。何以讓農民放心,讓市民舒心?無錫市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解決農貿市場突出問題。
根據規劃,下一步要秉著布局合理化,設施超市化,主體市場化,管理規范化,城鄉一體化的規劃要求,今后在農貿市場的規劃布點上,按每2—2.5萬人口、設置距離不低于1公里配置1個農貿市場的原則,由政府統一規劃布點。明確規定市場的軟硬件標準,每個農貿市場設蔬菜區、肉類區、水產區、水果區、鹵菜區和農民自產自銷區。
在農產品的供應上,加強農產品市場批零對接。以朝陽、天鵬兩大集團為城市農產品市場發展的核心,以大型專業批發市場為龍頭,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農產品批發市場與零售店(農貿市場)或消費者之間形成配送—銷售—消費的有機鏈條。
根據規劃,無錫市市區范圍內共規劃設置農貿市場183個,其中規劃新建32個,改造提升115個,規范整合36個。其中崇安區規劃設置10個,改造提升10個;南長區規劃設置15個,新建4個,改造提升10個,規范整合1個;北塘區規劃設置16個,新建1個,改造提升14個,規范整合1個;錫山區規劃設置38個,新建7個,改造提升22個,規范整合9個;惠山區規劃設置40個,新建9個,改造提升12個,規范整合19個;濱湖區規劃設置35個,新建4個,改造提升28個,規范整合3個;新區規劃設置29個,新建7個,改造提升19個,規范整合3個。(任蓉蓉 袁曉嵐 鄒皓美 宋芳 薛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