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眾多國際國內品牌建材商整體入駐之后,8月底,大港建材城又迎來了成都農商行的盛情加盟……隨著大港建材城一期項目進入收尾階段,一個以建材為產業支柱,擁有定制式品牌建材總部、情景式精品總匯、主題型批發市場、倉儲化物流中心、配套類辦公、酒店、住宅各類綜合配套的城市綜合體正悄然破繭而出。大港,正在成為城北的一座新城,而且含金量極高。
杜絕復制聯合國內企業做全球生意
大港建材城,占地2300畝、總投資30多億元,目標是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建材市場。其總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共設上萬間鋪位,可容納幾千家陶瓷建材企業進場經營。
作為產業調遷的承接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承接沿海城市乃至全球產業向西部、向成都轉移,成都新建設的產業項目絕對不能走簡單復制的路線,只有具有規模優勢,交易手段更符合國際化需求的項目,才能掌握行業話語權。
大港建材城,緊密整合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建材產業高端,規劃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四大價值高地,坐擁鐵、陸、空全方位物流優勢及成綿、成南、成巴、成金青、繞城與大彎散貨園區組成的成都半小時物流圈,對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與陳舊的老市場相比,大港建材城規劃區域獨門大倉儲物流配套,集成建材批發流通的黃金環節。倉儲區設計內雙向貨車道,路寬16米,保證物流配送門到門服務;物流服務中心引入第三方專業物流管理公司提供訂貨、咨詢、取貨、包裝、倉儲、裝卸、中轉、送貨等物流服務,借助與三大物流樞紐中心零距離、零成本的對接優勢,極大程度降低經營商戶的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集散效率,實現了建材產業的跨越式升級。
業態豐富八大功能平臺實現“360度”服務
目前,大港建材城沿街商鋪已經進入封頂階段,如期開業指日可待!僅僅從市場布局上看,大港建材城作為城市標志性商業建筑群,具有城市地標的氣質。總體布局上,充分體現出開放、便捷、實用的設計理念。項目一期共八個區和沿街,有107幢建筑物,倉儲和市場排列規整,內部路網暢通,與外部城市道路交通直接相連,形成便捷高效的商業氛圍。沿大港路和成青金快速通道是3-4層沿街商鋪,在大港路與成青快速通道交叉口處規劃為一棟高層商務辦公樓,實現內部倉儲與市場高效簡潔的科學布局。
這僅僅是大港建材城的一個小小角落。而整個市場是以世界發展眼光拓展開發思路,規劃設計了定制式品牌建材總部、情景式精品總匯、主題型批發市場、倉儲化物流中心、配套類辦公、酒店、住宅類綜合配套,打造商品貿易、品牌展示推廣、電子信息、物流倉儲、國際會展、工商服務以及產品研發設計、產品檢測服務八大功能平臺,業態豐富,可以滿足不同環節對于空間功能的不同需求。其中,多元化建筑類型,既奠定了項目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基礎,又為客群搭建了價值實現平臺,并保障了項目未來持續增值。大港建材城還將通過展會、博覽會等“360度”服務,助國內外采購商完成“一站式”采購,提升客商全球化的競爭力。
創造財富共享第三次產業掘金盛宴
建成后,成都大港建材城年成交將達300億元。在助推產業升級的同時,這無疑讓大港建材城變成造富的搖籃。屆時,將有一大批新富翁在“大港”之城中產生。
“我們一期3000間鋪面,基本全部滿租。”據大港建材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年底招商開始到目前招商已經全部完成。“一期的租金價格為每月每平方米20-30元,并且租一年送一年,市場既愿與客商分擔前期運營的資金壓力,也愿意與客商共享產業升級帶來的財富盛宴。”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引進商家,雖然犧牲一些眼前的利益,但保證了整個市場的商業氛圍。
“我們在大港租用了8間店鋪,面積近900平方米。”雅士利涂料蘇州有限公司成都總代理負責人表示,之前在另一建材市場租用的100多平米的店鋪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在多方考量后選擇了大港建材城。他認為,自己公司正處于快速上升通道中,需要更大的店鋪作為支撐。最后他將大港建材城的店鋪作為其四川市場的旗艦店,并將四川總部的辦公室也搬遷至此。
“我們在前期尋鋪過程中,考察了不少專業市場,大港最為吸引我們的地方在于其在專業市場方面的獨特優勢。”該負責人表示,大港建材城不僅僅引入其在“長三角”龐大的陶瓷衛浴資源,還整體引入了大西南板材城,一個大型綜合類市場能夠擁有建材中兩大核心基礎業態。“這不僅在成都,包括我所去過的其他城市都是絕無僅有的!這樣的市場氛圍將會越來越濃厚,其他附帶產業也就都紅火了,最終入駐的企業與市場一道成長,共享產業升級帶來的巨大財富。”他說。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板材市場——阿壩州林業局旗下的大西南板材城目前已經整體入駐大港。標志著大港建材城得到了越來越多業界的認可。俗話說:“板材旺則建材旺”。對于建材行業來說,板材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類業態,板材市場的繁榮與興盛更能夠反映一個建材市場的興旺水平,板材市場的做大做強不僅會對整個建材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而且能帶動其它類別建材產品降低了流通成本。大港建材城與大西南板材城的聯袂,再次證實了大港建材城的創富道路上,將贏得更多的同行者和分享者。華西都市報記者何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