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上海,一個名為“洋山首批大宗商品企業入駐頒證儀式”在浦東舉行,會上透露的消息顯示,有意向投資注冊洋山保稅港區的大宗商品運營企業超過20家。
上海試圖加速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臺的建設之路。但爭奪這個機會的不僅僅是上海。
此前的8月29日,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再往前看,7月初,同處于浙江的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成立。
大宗商品交易所爭奪戰,除長三角外,硝煙已在全國彌漫。大連、天津、青島等二線城市,臺州、嘉興、張家港等三線城市港口城市,也加入戰爭,紛紛宣戰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顯然,各地政府試圖在這一輪機遇中為自己找到“新一輪經濟增長點”。不過,專家認為,部分大宗商品市場的產品定位重疊,會導致市場發育不全,競爭過于激烈,導致“定價權”旁落。因此如何差異化競爭就顯得尤為重要。
蜂擁而入的大宗商品市場
一般來說,大宗商品一般分為金屬、能源化工和農產品[14.00 -0.21% 股吧 研報]三大類,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產業,具有資本密集、金融屬性強等特點,在2010年,僅幾種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的總交易額就超過當年中國的GDP。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交易所,更加成為香餑餑。
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宣布,在洋山保稅港區打造全國領先、面向亞太地區的大宗商品集散平臺。包括花旗集團、江西銅業[31.12 -1.30% 股吧 研報]等10家國內外公司,也同時宣布投資洋山發展大宗商品產業鏈。
上海方面試圖將洋山保稅港區打造成為全國領先、面向亞太地區的大宗商品集散平臺,建設有色金屬類大宗商品綜合交易中心,最終形成洋山大宗商品亞太定價功能。
其它城市也不甘落后。如,8月29日,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就正式成立。隨后,由于浙江海洋經濟及舟山開發都受到國家層面支持,浙江嘉興、臺州、舟山先后都將發展大宗商品作為重點施政內容。
以嘉興為例,嘉興的石油化工、鋼材、石(木)材、煤炭、糧食、生產資料6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項目被列入浙江省“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中。
而從浙江向北,江蘇張家港、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天津都在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在即將到來的10月份,在天津保稅區,全國性的大宗商品交易論壇也即將舉行,而天津保稅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已經做得風生水起。
地方大宗商品市場建設沖動的背后則是大宗商品給當地帶來的巨大利益:上海綜合保稅區希望將大宗商品產業成為其新的經濟增長點;浙江則希望到2015年實現大宗商品交易額2020億元,到2020年達4560億元。
爭取定價權
在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成立儀式上,當地領導表示,希望將其發展成為華東地區及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多商品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上海綜合保稅區更是將自己定位于亞太地區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即使在江蘇的縣級市張家港,當地亦定位于打造長三角專業市場密集區、功能區。
目前,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卻仍掌握在西方發達經濟體手中。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要爭奪國際或區域定價權,必須內部首先協調統籌發展,而這是目前國內各大大宗商品市場需要注意的內容。
“每一個品種,都可以是一個市場。”寧波市發改委總經濟師王光旭說,比如廣西的白糖交易,云南有貴金屬交易所,上海的石油交易所。“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什么都可以交易。”
也正因為此,各個地區在選擇主打產品時往往面臨著同業競爭問題。
在張家港,按照張家港市委、市政府對未來五年的規劃,張家港保稅港區大力發展糧油、化工品、羊毛、棉花等各類專業市場和營運中心,而這和寧波有一定的定位重復。寧波方面計劃建成以塑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屬、稀貴金屬、鋼材等五大品種為特色的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寧波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規模已位居沿海城市首位,去年達1700億元,原油、鐵礦石、塑料、液體化工等品種市場交易量均居國內前列。
浙江臺州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則定位于石油化工、糧食及農產品、煤炭、鋼材、工業原材料,依然有產品定位重復。
由于同處于長三角,輻射地理范圍有交叉,顯然,如何有效地避免區域內過度競爭,實現差異化發展是未來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