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緊張等壓力越來越嚴重困擾著東部紡織中小企業。日前,記者在江浙等地的毛針織企業采訪時了解到,面對近年來持續高漲的人工成本,以及每年都會出現的階段性用工緊缺,越來越多資金充裕的毛針織生產企業開始重視發揮自動化機械設備的作用以及全力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轉型發展降低用工等生產成本,從而帶動了各類品牌的電腦橫機、相關自動化機械以及具有創意的毛紡紗線的熱銷。
提高設備自動化減少用工
毛針織行業是紡織行業中最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不僅遭遇了來自孟加拉、東盟等勞動力低成本國家的強烈競爭,且從國內情況看,勞動環境、勞動強度等與其他制造業相比均缺乏優勢。招工難在毛針織行業十分突出,特別是一些特殊工種,人才匱乏,人員流動性大,復合性人才緊缺,導致用工荒、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
據了解,毛針織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毛紡行業中一直處于低位,雖然“十一五”期間增長速度較快,年均工業總產值勞動生產率由13.83萬元/人增長至23.61萬元/人,2010年達到28.95萬元/人,但遠遠低于毛紡行業的40.24萬元/人,相對于紡織行業的46.01萬元/人差距更大。其主要原因是用人多和效益差。據統計,2010年毛針織企業的虧損面達14.51%,在毛紡行業中虧損面最大。大量的加工只賺取很少的加工費,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同質化競爭,加上要素成本上升,使這一行業多年來效益得不到根本轉變。
記者在寧波采訪時發現,就在去年,這里一家規模不大的民營公司一下子購置了30多臺全自動電腦橫機,其中包括德國斯托爾全自動電腦橫機和國產慈星全自動電腦橫機,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大投入購進先進設備,一方面是為節約用工,另一方面是著力提高產品檔次。
不僅中小民營毛針織企業熱衷于采購自動化機械,素以規;a取勝的大企業更是如此。寧波雅戈爾集團,從2008年開始,雅戈爾公司就已經陸續購買了120臺各種款式的自動化電腦橫機。而且公司已決定在成衣生產車間內購買安裝一個現代化的“針織自動化吊掛系統”。該系統設備至少需要1000多萬元,投入使用后,公司的成衣效率至少將可以提高25%。這也意味著公司的用工壓力將大大減輕。
隨著我國毛針織服裝企業自動化設備的普及,競爭優勢得到顯著提升。電腦橫機作為毛衫生產的主要設備,以其優良的性能、簡捷的操作、高效率的運轉、花色品種的多樣性逐漸替代了手搖橫機,特別是在勞動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改變傳統設備的生產節奏,既減少用工又能按時交貨。目前,國產電腦橫機在生產普通款產品上發揮了顯著作用,它的性價比是進口設備無法比擬的,國產設備頂替了部分進口設備,節省了企業更新改造的成本。然而,進口電腦橫機的勢頭依然強勁,德國的STOLL仍然占據著針織機械的領軍地位,在生產高端產品或復雜產品以及開發新產品上,國產設備還存在著差距。
保持傳統出口拳頭產品優勢
毛針織是毛紡行業中主要的大類產品之一,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加工水平的提高,新原料、新工藝、加上服裝設計諸多元素的應用,使毛針織服裝不僅具有保暖功能,更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一種休閑服裝,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毛針織產品舒適、便利的性能,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特征,因此,我國毛針織服裝作為外銷傳統拳頭產品,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大眾產品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中國毛針織服裝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量超過50%,毛針織服裝內外銷數量各占50%,內外銷金額比約為65∶35。
在毛針織產品中,羊絨及制品出口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明顯,羊絨制品在國際市場被視為奢侈品,需求彈性大,受經濟環境影響突出!笆晃濉逼陂g,在國家政策導引向下,原料出口進一步減少,以羊絨衫為代表的深加工產品出口進一步增加,自主品牌出口產品出口增加但比例較低,羊絨制品單價尚未出現顯著提升。我國羊絨衫主要出口市場比較固定,市場集中度高,出口日本、美國、歐洲的市場份額超過80%,出口羊絨衫的主要地區是內蒙、浙江、上海、北京、廣東,其中浙江省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8.5%,單價同比增長12.24%。
毛針織加工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并在這些地區形成了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配套的毛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和專業市場,資源的配置使產業集群效應明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著名的桐鄉濮院、湖州織里,東莞大朗、吳江橫扇、山東海陽等毛衫特色鎮,外銷比例都很大,有些產業集群的毛針織產品全部用于外銷。這些集群的形成和成長,對行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生產成本
除了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率,減少用工,降低勞動力成本之外,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抵銷了日益高漲的用工等成本。毛紡紗線作為毛針織產業鏈的源頭,近年隨著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步伐的加快,新原料、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流行色彩的運用,極大豐富了毛紗的花色品種,為毛針織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目前,我國年產毛紡針織紗約67萬噸左右。原料的多樣化為產品創新奠定基礎,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棉、毛、麻、絲等天然纖維和各種化纖、功能性纖維廣泛應用于毛紡紡紗系統中,形成了各有特色而又優勢互補的針織紗線。據了解,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了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型半精紡技術在“十一五”期間得到迅速發展,它解決了傳統精紡和粗紡難于單獨解決的技術難題,特別實現了山羊絨、兔絨、駝絨、牦牛絨等稀有動物的短纖維紡高支紗的要求,還拓展了毛絲、毛棉、毛麻等混紡高支紗產品的開發,隨著該技術的不斷改進,過去只能用粗梳技術達到16公支~26公支紗的紡紗,可以完成26公支~80公支甚至120公支的紡紗。
在一些毛針織企業,記者看到新型紡紗技術如緊密紡、賽絡紡、嵌入式復合紡等得到推廣應用。據企業技術人員介紹,緊密紡、賽絡紡對改善紗線條干,減少毛羽成效顯著,嵌入式復合紡技術打破了目前紡紗支數的極限,大大降低了成紗對纖維根數、長度的要求,對于可紡性較差的原料如羽絨、木棉、兔絨等纖維以及各種短纖維、強度較低的纖維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加工,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優化利用。
目前,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在我國毛針織行業逐漸形成。由于毛紡紗線是半制品,大部分直供毛針織服裝企業使用,紗線的加工以下游企業的訂單為主,最近幾年一些骨干企業,通過參加或參觀國外的紗線展,直觀地感受到了國外的設計理念和流行趨勢,進而挖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設計能力,在原料的使用、色彩的搭配、流行趨勢以及下游品牌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逐步成為國外大品牌的原料供應商和國內知名品牌的原料提供商,這種由上游龍頭企業為首的創新體系帶動了我國毛針織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