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桑蠶絲生產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而萎縮,一些從事繭絲綢生產的企業以及一些棉織企業開始轉型生產化纖長絲織物。20多年來,中國長絲織造產業已成長為意氣風發的“青年”,渾身散發著無窮的活力。
8月19日,中國長絲織造協會在吳江市盛澤鎮召開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期間,成功舉辦了中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發展論壇,吸引了近300位會員企業代表及相關專家學者的現場聆聽與交流。如果說,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的成立使相關企業找到家的感覺,那么,這場產業發展論壇則讓他們對這個家以及這個行業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和信心。
三大活力增添行業發展信心
對于中國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現狀,新就任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的中國紡織工業副會長徐文英用“三個最具活力的產業”進行了精辟概述。
首先,長絲織造產業是我國紡織工業中最具生長活力的產業之一。上世紀90年代,隨著化纖原料生產的迅猛發展,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近10年來,我國長絲機織布產量以20%的平均年增長速度高速發展,2010年長絲機織布年產量近300億米,已成為僅次于棉織產業的第二大機織面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呈現出明顯的區域聚集的特點,而且涌現出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如恒力集團、福華織造、浙江天圣、蘇州志向、臺華特種紡織、岜山集團等。這些企業實施全方位覆蓋的企業發展模式,在開發產品、創新技術、開拓市場等方面示范效應明顯,骨干企業的迅速成長為行業整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
其次,長絲織造產業是我國紡織工業中最具市場活力的產業之一。我國長絲織造企業以民營經濟為主,產業發展正處在企業投資主體從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改革的關鍵階段,因此企業的產權明確、權責清晰,企業管理能夠在市場化、規范化的背景下,采用現代公司治理模式,開展經營活動。企業發展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市場需求上,著力于產品研發、技術提升和產業升級,不斷滿足市場需求,最終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長絲織物多年來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2010年我國長絲織物累計出口76.96億米,同比增長16.49%;出口金額達到67.46億美元,同比增長27.63%。今年上半年,棉織物、短纖織物受棉價波動影響出口增長放緩,長絲織物出口卻保持了量價齊增的良好態勢。這一方面表明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已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產業間良好的替代性,為保護我國紡織工業全面均衡穩定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目前,我國長絲織造產業仍有70%以上為內銷,生產加工和貿易主要集中在盛澤、王江涇、長興、紹興、晉江等地區,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知名的東方絲綢市場、南方絲綢市場等主要的長絲織物交易市場。內銷市場的成熟穩定和巨大的吞吐量,不僅推動了企業的規模發展,也促使企業積極開展深加工、精加工,不斷提高產品檔次,以滿足市場需求。
再次,長絲織造產業是我國紡織工業中最具技術活力的產業之一。10年來,上游產業的紡絲技術發展迅速,細旦絲、超細旦絲、異型截面絲、多組分復合絲以及各類新材料紡絲不斷推出,為長絲織造產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資源。與此同時,下游市場對長絲織物的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等需求也為長絲織造產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勁的動力。目前,長絲織造行業的無梭化率已接近100%,高于棉毛絲麻行業的水平。其他新型工藝如提花織造、織物復合等技術應用廣泛,印染后整理技術的發展極為活躍。
長絲織造產業集群各具特色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呈現出明顯的區域聚集的特點,除在山東、江蘇蘇北等地有少量大型企業外,長絲織造產業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湖州市長興縣、嘉興市秀州區王江涇鎮、紹興縣以及福建省晉江市龍湖鎮等地。根據調查,2010年江蘇吳江市長絲織物的產量達110億米,秀洲區長絲織物的產量達50億米,長興縣長絲織物的產量達45億米,紹興縣長絲織物的產量達7.8億米,四地的產量合計已超過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因此,在本次論壇上,吳江盛澤、湖州長興、嘉興王江涇當地政府親自率隊參會,充分展示了三大產業集群不同的發展特色和較強實力。
盛澤鎮鎮長王益冰談到,目前,全鎮擁有各類企業2400多家,12萬多臺無梭織機,年產各類紡織品100億米,250萬噸紡絲能力,30億米印染后整理產能。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面積達到4平方公里,來自全國各地的6500余家絲綢商行云集場內,經營10多個大類、數千個品種的紡織品。2010年市場交易額實現710.8億元,連續6年市場交易額居全國同類專業市場首位。
王益冰認為,盛澤不能躺在已有的優勢上發展,必須走出符合當地實際的創新之路。盛澤在今后的發展中必須突出“三大創新”,一是突出服務創新,抓好項目建設,確保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26%~33%,達到95億元,力爭達到10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力爭突破65億元。二是突出科研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大力開發支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點項目和共性、關鍵技術,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實施高起點改造,提高紡織行業整體水平。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高水準的研發平臺。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促進企業技術進步。三是突出載體創新,提升交易效率,加快市場升級改造綜合工程建設進度,努力實現市場硬件載體的提檔升級,實現紡織品交易營銷模式轉變。細分專業市場,落實劃行歸市,突出擴大市場份額和招商旺市兩個重點,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著力做大做強原料市場和色坯市場,進一步豐富市場內涵,拓展市場外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不斷壯大無形市場。力爭全年實現市場銷售超800億元,交易所成交額400億元。
本次論壇上,長興縣榮獲“中國長絲織造名城”稱號并舉行了授牌儀式。這塊沉甸甸的牌匾意義非凡,標志著長興縣成為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成立之后第一個獲得命名的專業名城,堪稱“中國長絲織造第一城”。長興縣紡織協會會長姚鋤強在論壇上十分激動,他告訴記者,紡織一直以來都是當地重要的民生產業。長興縣紡織產業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占全縣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國家紡面料、服裝輔料、窗簾布主要供應地之一,年產各類織物近36億米,化纖絲近26萬噸,印染布近13億米,擁有從化纖、織造、服裝、家紡、經編、紡織印染、紡織機械等較為完整配套的產業鏈優勢,目前從事紡織及相關行業的人員已達5萬多人。
談到長興縣今后發展時姚鋤強說,一方面要加速長絲織造產業提升,加快推動化纖原料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面里料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印染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量、低效益”向“低成本、低排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轉變,服裝家紡由貼牌化向品牌化轉變等。另一方面要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產業鏈的延長和補缺,重點發展高科技的環保型、保健型、多功能產品,進行相應的各類阻燃、抗靜電、多功能及綠色可降解纖維原料的配套開發;加大麻纖維、竹纖維等綠色環保纖維的應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努力達到資源的供求平衡。另外要培育紡織產業新的增長點,積極向針織面料、針織服裝、家用紡織和裝飾面料方向延伸,培育和開拓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產業用紡織品。
王江涇鎮黨委書記陳天榮介紹說,王江涇鎮紡織產業已形成從原料、織布、印染及后整理一條龍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陳天榮談到,“十二五”期間,王江涇鎮將立足“產業+市場”的集群特色優勢,結合該鎮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以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培育為導向,加快紡織產業集群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產業集聚度、低能耗、低污染的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到2015年,實現紡織產業規模化、生產國際化、結構合理化和技術高新化的“四化”目標。(下轉8版)
企業有效應對發展中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長絲織造行業在20多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直接影響著產業的轉型提升。
江蘇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告訴記者,在目前長絲織造產業發展中存在著市場需求與產品結構調整之間的矛盾。全球經濟復蘇的路途漫長而多變。市場需求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總體而言,產品需求結構的調整幅度短期內還不會有明顯起色。外需市場產品結構并沒有大幅調整,同時內需市場產品結構沒有發生質的變化,這種需求與調整之間的矛盾致使織造產業發展總體上仍然沿著既有的方向進行。少數企業的先行先試和他們的成功案例尚不能代表整個織造產業的整體態勢。
陳建華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長絲織造企業經營管理的轉型升級應將強化技術升級與管理升級同步推進,將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擺到突出的位置。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在創新體系建設方面應有所區別。中小型長絲織造企業要將創新資源集中于產品創新上,在產品多樣性方面多下功夫,避開與大中型企業的直接競爭,尤其是成本競爭;大中型企業,特別是擁有化纖、織造、后整理等產業鏈較長的超大型企業應將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除延伸到產品創新之外,更應關注目前以及未來影響和決定長絲織造行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突破,特別要注重產業鏈上的協同創新。
志向紡織科研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向談到,志向公司是“重研發、小生產、強服務”的防寒面料供應商,多年來實行重點打造“微笑曲線”兩端的經營策略,形成現代紡織服務類型的企業。近年來,他們始終以中國防寒面料領跑者的要求自我鞭策,與行業內大專院校緊密合作,引進中國紡織工程院院士和博士加入研發隊伍,并與歐洲、亞洲紡織專家共同開發產品,在提升產品科技含量的同時,打造差異化的品牌運營模式。目前公司擁有男裝休閑面料品牌“酷夫”、女裝時尚面料品牌“衣維新”、高檔商務面料品牌“古德家族”、低碳環保功能面料品牌“XINGMAX”,產品已從高檔、時尚、休閑面料向低碳環保、功能性面料方向拓展,為廣大的服裝企業打造最專業的紡織面料服務平臺。
目前,志向公司通過建立上下游產業鏈聯盟的戰略合作方式,擁有緊密合作供應鏈近50家,每年研發新產品500個以上,面料的品質在行業內居于領先地位,實現了公司“聯盟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志向以盛澤為主輻射至北京、上海、香港、廣州、大連、柯橋、常熟等各大紡織市場設有服務處11個,為廣大客戶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盛澤地區的許多紡織企業在流行面料的開發上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了更好地發揮優勢,2010年盛澤地區的100家致力于流行面料研發工作的企業聯手合作,成立了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流行面料聯盟,加強信息溝通,共同調研市場,使整個地區的產品開發工作再上臺階。去年,聯盟有93家企業的141款面料入圍中國流行面料,進一步提升了綢都盛澤與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環境問題使長絲織造企業在發展中普遍感到壓力,浙江三志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丁云法在論壇上介紹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做法,節能減排已經為三志公司帶來現實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經過多年攻關,三志紡織公司目前已實現了污水零排放。該公司污水處理系統投入使用后,根據當地環境保護局監測報告數據顯示,該公司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污水不外排,進行回用,系統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按目前300臺噴水織機用水計算,企業每天用水1300噸,全年生產330天用水量為42.9萬噸。按目前長興工業用水每噸4.5元的價格計算,企業要支付水費193.05萬元。然而,通過污水處理循環回用,每天只需添加13%的補充水就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用水的需求,全年可減少工業用水37.32萬噸。處理回用成本每噸為1.45元,可減少支出113.85萬元;全年COD產生量283.28噸,通過污水處理循環回用,可減少COD排放18.66噸,按長興縣紡織行業COD排污權交易基準價每噸3萬元計算,可實現經濟效益55.98萬元。
極高的參與度、高昂的熱情,使這場非同凡響的論壇與長絲織造這一活力四射的產業交相輝映,折射出產業未來發展的巨大魅力,吸引著更多企業投身其中,奮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