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行15分鐘的距離為半徑,從位于上海曹安公路1781號的上海國際鞋城出發可以到達上海輕紡市場、浙商廣場、東方汽配城、麥德龍等十余個大型商業項目。如果將距離擴大到15分鐘車程,還可以輕松到達嘉定物流中心等多個專業市場。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扼上海西北部交通要道、物流發達、商業氛圍濃厚的經商寶地,多位溫州、武漢、上海等地的華僑華人和其他1800多位購買了上海國際鞋城產權式商鋪的業主,在6年的時間里卻只拿到了年均不足萬元的收益。
本報記者在數月的追蹤調查后發現,針對上海國際鞋城的困境,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和當地政府管理部門各執一詞,包括眾多華僑華人在內的業主們的維權之路,艱辛不已。
記者調查
市政搬遷變卦,鞋城規劃夭折
2秒鐘,隨著進度條顯示“發送照片完畢”,長居加拿大的武漢人葉青(化名)在長久的沉默后,終于無奈地在屏幕上敲出一句話:“鞋城怎么都變成這樣了。”
記者發給葉青的,是數張上海國際鞋城內部遍地灰塵、垃圾散落、門庭冷落的近照。葉青目前在加拿大的時間比在國內多,她向記者回憶:“當時就是看廣告。我做生意經常到上海,鞋城的廣告鋪天蓋地,說投資回報率多高多高,到現場一看,那里的確交通便利,周圍人氣很高,就買了。哪知道,自從2005年投資了這個鞋城商鋪,沒賺到錢不說,還有生不完的氣,操不完的心。”
葉青的購房經歷很具代表性,這里的大多數華僑業主也是被她當年看到的情景所吸引而購買了上海鞋城商鋪。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有的業主甚至是到上海旅游時被廣告所打動購買了這里的商鋪。
時間倒退到2005年,由上海兆地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的上海國際鞋城竣工,一至三層為分割式獨立產權商鋪,共五萬多平方米,由于其地處曹安商圈的充沛人氣和便利交通以及每套十平方米左右、總價僅約3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上海國際鞋城成為當年上海商業地產的銷售冠軍。
但此后這里的招商并未像銷售那樣順利。其銷售時采取包租三年(租金直接抵扣房款或貸款),統一運營的形式運作,定位為“以鞋業批發、兼營零售為主要經營業態的大型專業市場”,其中最吸引人的一項口頭宣傳就是,在上海經營多年有極高人氣和規模的斜土路鞋城將整體搬遷至上海國際鞋城。這項承諾成為讓眾多購房者最終下定決心掏錢的關鍵因素。但至今,斜土路鞋城仍未按原定的市政計劃動遷,上海國際鞋城最初的經營規劃落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兆地地產開發上海國際鞋城之前,曾做過調研,曹安商圈附近沒有大型鞋業批發市場,而且當時已公布的上海市十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在世博會之前,所有位于市中心區域的大型批發市場都必須搬出內環,這意味著斜土路鞋城的商戶一定要另覓新家。
一位曾參與過此階段招商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當時兆地地產多次對斜土路鞋城調研,兆地地產的負責人多次專程拜訪在那里做得規模較大的業主和有關管理方面,初步達成了整體搬遷至上海國際鞋城的意向,這才把曹安這個項目定位為‘上海國際鞋城’。”然而事與愿違,這位知情人透露:“斜土路鞋城所在的街道當時態度非常強硬,表示絕不會讓鞋城遷走。你想,斜土路鞋城一年的利稅上億元,當地政府怎么愿意放棄呢?”
地區利益之爭不僅使得市政規劃落空,上海國際鞋城“大型專業鞋類批發市場”的規劃也因此夭折。
白天開手電,兩家物業管不好一個商場
2008年后,承諾的三年包租陸續到期,原定的斜土路鞋城整體搬遷計劃不了了之,前期進駐的一些商戶由于鞋城招商后續乏力,人氣不足而開始觀望、動搖,鞋城的招商壓力陡然增大。
與此同時,由于商戶的日益減少,負責鞋城物業管理的千曹物業管理公司收不到足夠的物業管理費,停止了對鞋城的物業管理和服務。千曹物業總經理孫輝告訴記者:“商場的物業成本非常高。比如電力部門規定,商場用電是有‘最低消費’的,我們即使最低限度地只開兩臺變壓器,每個月電費最低也要近18萬元。這還不算管理、清潔、保安等人工成本。但商戶太少,根本收不上來物業費,我們做企業的,一直付出沒有收回實在是受不了。2000多個商戶,相當多的人在外地甚至海外,難道我們一個一個地去打官司嗎?2009年年底,開發商兆地地產引進閩商集團,2010年4月成立酒店用品管理公司,把鞋城的招商工作包給他們了,同時,鞋城實際的物業服務都轉交給了這家公司。”
記者在鞋城的二樓辦公區找到了酒店用品管理公司,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周先生證實了這一關于商場物業管理成本的說法。他表示:“我們公司當時是想在上海做個品牌出來,但沒想到竟是‘陷進來’了。我們負責每個月的水電、清潔、保安等費用,也收不到物業費,一年多來公司至少白搭進了上百萬元。”
盡管兩個物業都覺得委屈,但“擁有”兩家物業的商城,卻成了一個沒人管的爛攤子。
從今年6月至8月,記者多次在不同時段到上海國際鞋城探訪。這座地下兩層、地上三層,營業面積12000多平方米的商場,只有一樓臨街和電梯附近的極少數店鋪開張,貨品以幾十元的低檔鞋和服飾為主,乏人問津。商場內過道兩側,搬走的一些品牌店鋪只留下“紅蜻蜓專賣”、“老北京布鞋專賣”等招牌落滿厚厚灰塵和店內的一片空蕩或滿地垃圾。即使是在周圍商場人流不息的周末,鞋城也門可羅雀,不少臨街店鋪被分割出租給紋身店、福利彩票站等,專業批發市場的形象蕩然無存。通往二樓和地下一層的電梯已經停用多時,并拉下了鐵閘門,電梯上扔滿各種垃圾。閘門攔路、斷電,一些二樓、三樓的業主即使想自己經營商鋪也沒辦法進入。
更讓人驚訝的是,一些堅持營業的業主和租戶告訴記者,為了節省費用,商場的空調冬夏都不啟用,即使一樓有商鋪在營業,但仍有大部分區域被切斷電源。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業主的孩子不得不大白天打著手電照明,在空無一人的商城里游戲。
倫敦奧運倒計一周年 騷亂令華人惶恐不安
7月27日,2012年倫敦奧運會正式進入倒計時,同時也預示著華人企業在倫敦奧運中的發展與規劃的倒計時,華人借助奧運創富的激情正在高漲。然而一場騷亂突然發生,讓華人期盼奧運經濟發展的夢想產生恐慌。
記者從眾多華商處了解到,無論是中餐館、超市、旅行社,還是房地產中介,談及明年的倫敦奧運會,業者紛紛表示,“這是期盼多時的創富機會,一定好好把握”。
在英從事進出口貿易的陳建剛表示,他很早就已經與國內一些從事工藝品制作的廠商取得聯系,共同商議明年奧運期間可能熱銷的商品。“無論是在外華商還是國內生產商,通過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會,都已嘗到奧運商機帶來的經濟收益。這次在英華商又迎來一次難得的機會。”陳建剛激動地說,雖然近期騷亂成為奧運的小插曲,華人也有擔憂,但相信英國政府能維護奧運期間的治安。
對于未來的商品銷售,陳建剛也在積極探索新模式。“奧運經濟不僅局限于賽會期間,后奧運經濟也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紀念品的制作與銷售也會隨奧運不同經濟時期的轉變而改變。”陳建剛正在尋找一些可能長期合作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準備打長期“奧運戰”。
對于近些年來一直處于低迷不振狀態的中餐業,從業者表示,“此次倫敦奧運或成為中餐業復蘇的契機。”中餐業者陳先生說,倫敦奧組委預測明年奧運期間,將有32萬觀賽者涌入倫敦及周邊地區,“這無疑是中餐業的發展與振興的最大商機。希望未來一切太平。”
陳先生表示,他早已著手與眾多旅行社取得合作意向,共同為游客提供餐飲服務。同時,與一些奧運贊助商攜手舉辦活動也成為他未來發展意向。
為了應對未來大量訂單可能導致的用工荒,陳先生說:“早已做好招兵買馬的預案。”不過,他也期望中餐業界可以相互協作,共同實現產業的發展和效益的突破。
最熱衷奧運商機的莫過于是旅游業了。據歐美佳國際旅游集團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司英國總部已針對奧運帶來的旅游高峰積極開展各項措施,購進了全新大巴,準備迎戰奧運旅游旺季。
不過,對于此次騷亂,最擔憂的也就是旅游業從業者。歐美佳的工作人員提醒有意向的游客說:“欲在奧運期間前往英國觀光的游客,也需提前做些‘功課’,了解一下英國相關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狀況,學會一些基本的應對保護措施,要做好最壞打算。”
記者手記
睜大眼睛看趨勢,勿沖動!
持續多日的打砸搶燒暴行蔓延至英國多座城市,仿佛一夜之間,這個國家又遭受了一回二次大戰的空襲。眼下,雖然騷亂暫時平息,但該國未來形勢仍撲朔迷離。面對即將到來、炙手可熱的奧運經濟,華商切記:勿沖動!
英國經濟的持續低迷,引來不管是外來者還是本地人,都面臨相似的困境。加上政府削減公共投入,導致中產階層失去對未來的良好預期。這種生存焦慮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從底層蔓延開來。
盡管比起其他黑人社區及少數族裔社區來說,在英的華人社區和商戶一直以來都更受尊重,但華人不可因此掉以輕心。就近期而言,因在英華人居住較為分散,不少華人甚至就住在此次騷亂的中心區,因此華人要保持信息暢通,時刻做好撥打求助電話的準備。
從長遠來講,華人要認清當前世界形勢以及英國國內形勢,時刻關注各方動態,勿被假象迷惑。就當前形勢而言,外表看似穩定,但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社會階層之間長期積累下來的怨恨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完全消除,如當局未能妥善解決各方面的問題,不排除騷亂會再次上演。
作為長期在英生活和工作的華人,要對英當前矛盾有較完善的分析與理解,適時作出預判。眼下倫敦奧運會已進入倒計時狀態,其中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機遇不言而喻,但內中存在的隱患也不容忽視。當前存在的社會矛盾已顯而易見,經濟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騷亂或將持續上演,2012為奧運年,或成騷亂年。
華商要正確認識奧運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利弊,結合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及英國國內的發展狀況,整合切實有效的發展計劃,切忌照搬之前獲得的“奧運經濟經驗”,比如北京奧運,那并沒有太多可比性。
華商還應加強自我經營管理的改進與創新。例如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于中餐業內的衛生問題、日常小商品經營中的假冒偽劣問題。這些平時看似微小的問題卻可能如長堤之蟻穴,到了潰堤時才知醒悟便晚矣,眾多業者需反思與自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