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量已定的情況下,提高質量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向高層發展”,指的就是一條品牌之路,而且是茶市與茶商的品牌互塑。茶商們的經營理念和模式與茶市形成了有效的共振。
最近幾年,山東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總經理劉勇時常遭遇甜蜜的“煩惱”:
“不斷地有知名茶商、上市公司老板問我,能不能給騰出個地方進駐?”
這些大茶商、大品牌很讓劉勇心動。但他為難的是,有“江北第一茶市”
之稱的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早已客商云集,一“鋪”難求。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這是隸屬濟南供銷社的濟南茶葉批發市場,一直努力的方向。不過,當梧桐樹已長成,鳳凰棲滿枝頭,可金鳳凰還源源不斷地飛來,“這時是調整梧桐樹還是改變樹上的鳳凰,就成了大問題。”劉勇說,這關系到濟南茶葉市場在到達一個頂峰之后,接下來如何峰回路轉、螺旋上升的戰略選擇,也是同類市場如何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命題。
對此問題的思考與探索,最終促使有“中國茶葉的集散中心”、“南茶北銷的樞紐”、“連接茶葉生產銷售的綠色通道”等美譽的濟南茶葉市場悄然轉身,踏上自身的深度挖潛之路。
茶市與茶商的品牌共贏
15年時間,從濟南張莊路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土產倉庫躍升為“中國茶界晴雨表”、“江北第一茶市”,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總經理劉勇經常自問,是茶商托起了茶市,還是茶市造就了茶商?“德利名茶”老板陳木藝是最早入駐濟南茶葉市場的商戶之一。他回憶,“1997年我進駐的時候就是一個土產市場,當時經營茶葉的商戶還很少。不過,商機已經初步顯現。”濟南茶市捕捉住了這一商機。從最初的自發聚集到后來茶葉批發市場的主動引導,茶葉批發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00年,入駐市場的茶葉經銷商已達到300多家。一年之后,濟南茶葉批發市場迎來發展的第一個上升拐點——開始實施大規模整體改造以加強硬件建設,新建了兩座綜合性現代化茶葉交易大樓,并分期分批改造舊有庫房,“邊發展邊改造,以改造促發展”2004年,濟南茶葉市場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這一年,其上級單位濟南市供銷社調整了領導班子,幫助制定了“東擴、西拓、南移、北展”的建設規劃,也是在這一年,劉勇由書記兼任總經理。
之后的2008年,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茶葉市場再次升級提檔:拆除了平方米的3個簡易交易大廳,興建了平方米的中心建筑“聚茗閣”茶文化綜合樓和占地5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廣場。
至此,經過一輪輪的改建、擴建和新建,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經營面積由最初的4萬平方米增加到近10萬平方米。
但劉勇也同時發現,“單純就規模而言,濟南茶葉市場集市區已很難再有拓展的空間。”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因為其名氣與效應,就在濟南茶葉市場周邊,陸續林立起規模不一的7座茶城,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濟南茶葉市場隱隱有被“包圍”之勢。“這種情況決定了,無論是我們栽下的梧桐樹還是引來的金鳳凰,都只能向高層發展。”在劉勇看來,這是“突圍”之道,“當然,為了發展,我們更多的是突自己的圍。”
在數量已定的情況下,提高質量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劉勇說的“向高層發展”,指的就是一條品牌之路,而且是茶市與茶商的品牌互塑。“我們江北第一茶市的品牌與市場內茶商、茶企的茶品牌已初步形成了良性的互動,這種互動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聚變。”劉勇強調。
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領導層眼里,茶市和茶商的關系好比“月亮”和“星星”,“眾星可以拱月,明月同樣閃耀群星。在5月末濟南茶葉批發市場舉辦的第六屆茶博會上,日照“圣谷山”茶場的一款綠茶拍出了一斤19.8萬元的高價,令整個中國茶界為之側目。圣谷山總經理高建華告訴記者:“濟南茶葉市場鼓勵創造品牌、引導打造品牌的氣氛相當濃郁。圣谷山就是沿著品質——品牌這條主線一路完成了從‘谷’到‘山’的跨越。”
實際上,在實現品牌集群的路徑選擇上,濟南茶葉批發市場除了引導茶商積極創造、打造品牌外,引進大品牌、大企業也是重要的“法寶”。
“大益”普洱茶山東總代理趙洪一直“慶幸”自己選擇了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我曾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在市場領導的關心幫助下,重新站在了事業騰飛的起點上。”
據統計,目前入駐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的商戶,70%以上擁有獨具特色的注冊商標和品牌,茶商們的經營理念和模式也與茶市形成了有效的共振。
高端茶文化的集成與整合
中國茶特別值得稱道之處還在于,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從本質上說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劉勇對茶道有自己的獨特解讀,“茶葉市場發展到極致,最終比拼的也是茶文化。”
濟南茶葉市場主要從茶藝推廣和茶事活動兩個方面推動茶文化的普及與集成。
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先后與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山東省茶文化協會密切配合,開展了“評茶員考核考評”工作,并創辦了省內第一家“山東茶藝職業培訓學校”,開展以“茶知識、茶鑒評、茶文化、茶道、茶藝”為特色的專業培訓。截至目前,已先后為市場內外、省內外培養專業人才余人,許多茶店、茶館的老板和工作人員,都曾是這里的學員。這里也成為大、中、小學茶文化教育的學習實習基地。而與此同步的“副產品”是,收獲了數以萬計的“茶客”。“每天來品茶的客人千余人次,”劉勇說,“這些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
2000年,浙江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宣傳暨大佛龍井產品推介活動,選定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并成功舉辦,由此拉開了市場舉辦大型茶事活動的序幕。此項活動的牽線人,濟南云杰大佛商貿公司經理趙云杰至今對此仍感嘆不已:“濟南茶葉市場自此掀開了全新的一頁。”
其后,福建安溪、浙江嵊州、廣西橫縣……紛紛與濟南茶葉市場對接。
2001年5月,“中國濟南首屆國際茶博覽會”在濟南茶葉市場隆重舉行,市場也由此步入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發展階段。迄今,濟南茶葉市場已成功舉辦6屆國際茶博會等大型茶事活動,在海內外茶葉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本屆茶博會上,參會人數達到5.8萬人次,來自全國個產茶區的茶葉企業在本屆茶博會上布展設位1000多個,簽訂交易合同及意向協議1100多份,交易額累計達2.8億元。
借茶博會這個盛大的平臺,濟南茶葉市場進一步把茶文化向高端推進,“公益”、“責任”、“休閑”等符號開始彰顯其獨到的品位。第四屆茶博會期間,“北川愛心茶義賣”活動曾轟動一時;第五屆茶博會上,濟南茶葉市場被旅游局指定為“濟南市旅游定點購物單位”……有專家評價,“濟南茶葉市場非常好地推動了茶文化的集成,把濟南的人文底蘊和茶之神韻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事實上,濟南茶葉市場還成了國際茶文化交流的載體。參與交流貿易的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剛果、斯里蘭卡、韓國、意大利……現經營大佛龍井、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茶的趙云杰告訴記者,就在6月,他拿下了斯里蘭卡茶葉的山東代理權,“斯里蘭卡盡管面積比較小,卻是世界上第三大茶葉生產國,我相信會和中國茶文化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讓劉勇感到欣喜的是,經過市場經濟的歷練,經過茶文化潤物無聲的洗禮,市場經營業戶的經營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他們摒棄了小打小鬧、小富即安的小商販意識,逐漸實現了由茶農到茶商再到茶人的轉變,精神境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差異化經營的細化、提升與開拓
“同樣是茶葉批發市場,商戶憑什么選擇我們?”這是經常縈繞在劉勇腦海的一個問題。他選擇的是差異化經營。
根深才能葉茂,環球同此涼熱。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把根扎在了“服務”上。
“人無我有才叫服務,商戶想不到的我們想到了,才是服務。”劉勇這樣闡釋他的“服務興市”思路,“上兵伐謀,奇正相輔。”
為了建立健全優質高效的質量服務體系,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廣泛聯系工商、稅務、公安、計劃生育等職能部門,在市場設立了“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的綜合服務大廳。這樣,凡是進入市場的業戶,不出市場就可以辦好各種相關手續,大大地方便了廣大客商。
一些外地業戶的子女需要入學入托,市場管理部門克服了許多困難,千方百計為二百多家業戶的子女辦理了入學、入托手續,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市場投資近百萬元,建立了連接海內外市場的濟南茶網、信息發布電子屏幕和茶葉質檢中心,為客戶搭建了解政策、發布信息、行情收集、電子交易、企業宣傳、質量檢測等現代化的服務平臺。
為了給業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市場投資數十萬元,興建了電子監控系統、小時電話服務系統,并實行全天候巡邏值班,市場領導成員在節假日、雙休日和夜間實行帶班制度,業戶有困難、有問題,市場有關人員隨叫隨到,及時協調、幫助解決,實現了服務零距離。
推出了“首問負責制”:無論是市場業戶,還是外來市場的客戶,有問題詢問到市場的任何員工,這位員工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責任人……
真誠的服務換來的是買不到的“口碑”。很多茶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動情地說:“濟南就是我的第二故鄉!”當年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賣茶的浙江茶商夏張桂,“沒想到在濟南茶葉市場一干就是15年,更沒有想到家族100多人會跟隨來濟南發展。”當年懷揣2000元錢到濟南闖蕩的福建茶商陳木藝,未曾料到會長久留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發展,也未料到會帶動家鄉幾百名茶商來濟南創業。在全國各地轉悠近20年的福建茶商嚴建華,也沒想到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迎來了事業發展最快的階段……
不過,包括劉勇在內的領導班子并沒有就此滿足。他們正在勾畫著一個更加細化、提升與開拓的藍圖:以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為核心,開辟高端茶城,整合物流、信息等高端產業,走多元化、集團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