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市場,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額遠遠超過了義烏中國小商品城。
半年時間,輕紡城實現成交額388.85億元,同比增長15.84%。其中面料市場235.07億元,同比增長17.6%;錢清原料市場成交額153.78億元,同比增長13.48%。“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遠遠超過中國小商品城上半年成交額182.82億元的數額。”
這個統計數據是怎么來的?輕紡城又是怎樣從小棚屋做成全球紡織型專業市場的“巨無霸”?在杭州灣地區,像紹興輕紡業這樣的產業集群又將何去何從?三個問號背后,是一個關于杭州灣地區產業集群的調查。
問號一
統計數據怎么出來的?
數據統計來自紹興縣工商部門的最近發布。
這已經不是中國輕紡城半年的交易量第一次超過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去年上半年我們面料市場的成交額也超過了義烏,但是全年算下來,還是他們高一點。”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會展宣傳處處長王百通介紹,在與義烏的成交額作比較時,一般只統計作為獨立市場的面料市場。
這些數據統計是怎么出來的?“在20個面料市場中選擇8個市場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商鋪和貿易公司進行統計,取平均值后,再乘以所有商戶的數量。”在王百通看來,盡管雙方都有著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公布,但兩者所處的領域不同,各有所長。“如果非要在某些方面比個高下,那么我覺得中國輕紡城的國際貿易比義烏做得好,不僅企業集中,而且規模也相對龐大。”
如今,擁有20785家經營戶的中國輕紡城,在服裝和面料上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貿易公司多達440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從事國際貿易,業務范圍遍及全球。
問號二
這樣的成績怎么做到的?
從25年前,占地僅3500平方米、只有77個門市部和89個攤位的棚屋式市場,到如今占地320萬平方米的全球最大紡織型專業市場,中國輕紡城的快速發展靠的是什么?
在王百通看來,當地政府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出臺和輕紡城各種配套設施的跟進,讓柯橋成了吸引紡織企業的沃土。
從2009年開始,中國輕紡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商戶的獎勵和扶持政策。“只要在輕紡城內擁有續租權的經營者,就能在紹興縣的多家商業銀行貸款。”王百通說,解決了資金問題的同時,輕紡城還給做得好的企業“發紅包”。“今年初,紹興縣出臺了中國輕紡城首個‘五年規劃’,通過設立‘范蠡獎’等形式獎勵1000多萬元給市場經營戶,大大地增強了經營戶的發展信心。”
政策所帶來的效果無疑是明顯的。僅今年上半年,就吸引2486家經營戶在輕紡城“安營扎寨”。新設企業中,在面料和服裝設計上有一定研發能力的公司占7成多。
來自輕紡城的吸引力遠不止于此:每年兩次紡織博覽會和以“柯橋總部+境外窗口市場”為模式的“布滿全球”系列對接活動,為輕紡城帶來持續、長期的客戶資源。
與此同時,投資10億元打造全國最大紡織創意基地,也承載著輕紡城轉型升級的希望。“目前輕紡城正在轉型升級,品質卓越的面料越來越多,非常期待中國輕紡城能為亞洲時尚聯合會提供更多更好的面料。”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蘇葆燕說。
問號三
產業集群未來如何發展?
在杭州灣地區,像中國輕紡城這樣的產業集群不在少數。湖州織里的童裝、嘉興海寧的皮革、寧波余姚的塑料......很多產品已經在全國甚至世界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那么,這些產業集群的未來走向是如何定位的?
“除了進一步完善配套,我們還將盡力打造各種有影響力的平臺。”柯橋人的“野心”早已從實體市場蔓延到了網絡,在他們的規劃中,今年剛上線的“網上輕紡城”,將在三四年后,要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紡織品網上交易平臺。“起碼是一個國內最權威,國際有影響的網上交易平臺。”
與中國輕紡城相比,作為國內童裝行業中的巨頭,市場童裝年銷售額超過百億的中國織里童裝城,從去年開始,就傾力實施市場整體改造。改造后的營業房,將集童裝交易、新品展示、品牌專賣、電子商務等現代化經營功能于一體,為經營戶和客商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
而與前兩個產業集群選擇在本地“發展狀大”不同,中國最大的皮革市場——海寧皮革城,則在努力向外“擴張”。“海寧皮革城要在河南新鄉開分號,打造中西部最大皮革交易中心。”在海寧人的規劃中,河南的市場做起來后,將逐漸吸引海寧的皮革生產商把工廠搬到內地。2011-08-01 來源: 杭州日報 作者: 記者 陳煒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