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作為東隴海西行第一縣,以咬定“蘇北爭先”為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以硅產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十一五”末期,超額完成既定任務。其中,2010年,東海縣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3.02億元,同比增收17.6億元,增長69.3 % 。
在“第十一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即將開幕前,東海縣委書記關永健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走上市之路
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
中國經濟時報:東海如何推進以水晶興縣,拉動產業發展?
關永健:實施品牌戰略。為掌握水晶行業“話語權”,我們和國土部、中國寶玉石協會合作,正在做水晶的行業標準和水晶產品鑒定。
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功落戶東海,意味著東海可以代表國家制訂行業標準,從事硅材料深加工產品檢測,同時還可以實施科技研發,為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去年,國家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集聚標準化示范區成功落戶東海,晶海洋半導體在太陽能級多晶硅及硅產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著力辦好東海水晶工藝美術學校,針對水晶雕刻、品牌運營和市場銷售等一系列環節,專門培養一支專業本土人才隊伍,并爭取國家工藝美術協會和省工藝美術協會支持,認真做好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名人申報工作,推動東海水晶業界專家、學者隊伍建設,創辦大師工作室。
強力推進“招才引智”工程,出臺優惠的人才政策,為東海水晶產業發展吸引、積聚足夠多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著力提升服務內涵。將積極推進水晶博物館、水晶城、國家級珠寶玉石質量檢測中心、水晶創意產業園、阿里巴巴網上水晶城等項目建設。
創建一兩個中國馳名水晶商標,籌劃“東海水晶城”在創業板上市,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加快向“百億市場”目標邁進。
硅產業由“區域型”向“國際型”跨越
中國經濟時報:近20年來,東海硅產業是如何實現“區域型”向“國際型”跨越的?
關永健:截至目前,東海縣已有各類硅工業企業52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1家,固定資產超千萬元企業50多家,產值過億元企業15家,占全部規模企業的41.2%。
要實現向國際跨越,必須有世界的眼光。對東海來說,我們始終在謀劃世界定位,中國“水晶之都”,世界獨一無二。我們編制了《東海硅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硅產業發展方向。提出“2015年全面建成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管產品四大國家級硅材料工業基地,硅產業產值超過600億元”的發展目標。
目前,國家級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西核心區,以壯大硅材料為重點綠色產業,并已融資3億元,各種配套設施正在加快建設。先后與北京石英所、中科院化學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國內40余家科研院校長期緊密的產學研合作,實現由“東海制造”向“東海創造”的飛躍。
眼下,石英玻璃制品、新型電光源、石英晶體材料、高純硅微粉、高純晶體硅等7個產業領域的7個博士后流動站有望建立。
下一步,東海將依托中材集團、晶海洋半導體公司、太平洋(601099)石英等一批現有硅工業龍頭企業,實現硅工業企業規模化、裂變式發展。進一步拉長硅材料產業鏈,形成大企業龍頭帶動、關聯企業專業配套、產業鏈上下游產品齊備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硅產業鏈向兩端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全力打造蘇北產業發展的研發高地。
確定“十二五”發展目標
中國經濟時報: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作為水晶之都,東海縣域發展的戰略定位如何,目標如何?
關永健:“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幸福東海”這個奮斗目標,牢牢把握“增創跨越新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工作重心,加快推進東海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
我們的目標是將東海建設成為“三地一樣板”的強縣,即全國優質產業集聚高地、華東休閑度假勝地、江蘇生態宜居福地和經濟欠發達縣域科學發展樣板。
我們很有信心,到“十二五”期末,確保全縣經濟總量達到500億元,人均GDP達到5萬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4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0億元,年均增長27%。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0億元,年均增長25%,其中工業投資15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萬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力爭進入全國百強縣。
按照“示范區”三年建設任務要求,努力實現科研、標準、產業同步,自主創新與標準創新并進,不斷推動東海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