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迪拜房地產管理局今年將取消的開發項目共500個,總價達10億迪拉姆(1美元=3.67345迪拉姆),折合2.72億美元。
“我不會撤離,這里幾乎沒有潛規則,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憑真本事逐利。”
周女士系浙江義烏人,從事飾品貿易、房地產投資等。和大多數迪拜房產投資者一樣,面臨資金的轉向抉擇。
7月5日,上海古北咖啡館。從迪拜回國已一周的周女士淡定而堅決地告訴記者,迪拜正陸續取消的房地產項目,并沒有動搖她持有資金繼續逗留的計劃。
500個地產項目清場
早在迪拜危機來臨之際就已撤出的迪拜上海島“島主”胡賓稱,這實際上是當地政府在清理“爛尾樓”。這次清理如同一場糾錯。
迪拜的自由,在于建筑的瘋狂。房地產開發鼎盛時期,迪拜擁有的高樓起重機約占世界的1/5,幾乎每一個建設項目都可以冠以“世界最大”、“區域最大”的頭銜。
開發商憑借很少的首付金就可以做投資,房屋買賣高度自由,只需支付少量首付款就可購房,房價一下子被哄抬。
有炒房經驗的老金回憶,一般投資者只需給開發商首付10%,三至五個月后再付5%至10%。其間,300萬的樓花就可贏取100%的收益。房地產開發也類似。拿地后可先付10%,半年后再付10%,再過半年再付10%。地買來,圖紙模型出來后就可以賣了。老金說:“資金回籠很快。”
由此,房價由2007年的每平方英尺400-500迪拉姆,漲到迪拜危機前的1800迪拉姆左右,相當于每平方米2萬多元人民幣,最高達到了三、四萬美元。
一波躁動后,恢復了平靜。
截至目前,迪拜將取消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及承包商名單尚未公布。
迪拜國土局助理總干事穆罕默德·蘇爾坦·扎尼說,期房項目完工80%以上的開發商已著手給購房者寄送通知函,目前有些房產產權已被注銷。
由于開發商不愿繼續償付貸款,購房者對自己的房產產權被注銷沒有異議。據迪拜房地產管理局之前公布的信息,有一家開發商寄出了約225份通知函,收到了200份愿意取消合同的回應。
周女士稱自己所投資的項目就在被清理之列,金額牽涉超億元,其占控股地位,虧損預計達到千萬以上。這些被注銷產權的房產,將交給迪拜國土局進行拍賣,所得款項歸開發商所有。
她介紹,迪拜住房分雙軌制。一類是針對外來人口的商品房,由于外來人口流動性很大,添置物業的需求并不強;另一類是保障房市場,迪拜人可選擇政府免費供應的住宅,也可向政府申請土地自建別墅,或申請補貼購買商品房。此次泡沫破滅,受影響的多是歐美明星、華人富豪、印巴富豪等。
迪拜房地產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迪拜房地產交易量達10552宗,總額300億迪拉姆,同比增加20%。多位投資者認為,這跟當局清理到位有關。
迪拜500地產項目清場:浙資不愿撤退
外埠數據則有所不不同。總部位于倫敦的不動產顧問公司Cluttons稱,迪拜房價去年第四季度降低5.1%,住宅單位也降低了2.4%,租金則跌逾3%。
產業資本復蘇:迪拜辦廠
在周女士的眼里,迪拜龍城(Dragon Mart)的繁華與人氣是鼓吹出來的。
龍城是一個中國商品市場。周女士在2006年首次進入迪拜考察時發現,盡管距離市區較遠,但龍城的人氣不亞于市中心的奢華購物城,配套設施等也遠勝過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市場中,從玩具、電器到五金雜貨、燈具、防盜門等十有八九為中國制造。
當年,她的公司就設立了迪拜辦事處。同時也沿襲了浙商的置業習慣,她聯合十來個客戶和親友,一舉拿下了龍城30套商鋪,但至今仍被套其中。
“迪拜危機之后,該國產業政策肯定會發生變化。”周女士說出了其資金不愿撤離又一主要理由。
她認為,發展工業將是迪拜政府未來可能的選擇。這樣一來,在迪拜開辦貿易公司的義烏商人將迎來新機遇:從義烏市場采購縫紉機、針織機、建材等設備和材料,再賣到迪拜去。
目前,周女士及其商圈中有一批人,已開始轉變之前的貿易思路,在迪拜設廠,享受當地優惠的進出口和匯率政策。
亞洲商務衛視總裁高度說出了華商留守更具體的投資方向:中東與義烏,雙方產品可形成對流,而并非之前的一味輸出。
“這個市場輻射面很廣,到了北非和中東其他地區。我對這個市場仍然持樂觀態度。”亞洲商務衛視董事長王偉勝告訴記者,迪拜輻射15億人口的影響力依然存在。產品打入了阿聯酋,也就意味著打入了占世界人口1/4的大市場。
在這批留守資本擁有者的眼里,迪拜的優勢更重要的在于政策優惠:無論外國人還是本國人,無須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是世界上罕見的“免稅天堂”;此外,貨幣自由匯兌。
旅游業也是迪拜的主要收入來源。第一批進入迪拜房地產市場的浙商胡衛東概括,迪拜作為旅游、消遣、娛樂為代表的世界性游樂場的地位已成型。 (作者: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