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稱世界第三大國際家紡城,海門疊石橋和通州志浩兩大家紡市場可謂蜚聲海內外。然而一條“斷頭路”,暴露了大市場的小家子氣。
市場競爭中,每個競爭主體難免會打自己的“小算盤”,也必然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的競爭優勢。這種自我保護,有助于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是一種正能量。然而,也有一種“競爭”,依靠的是對公共資源的擠占、獨占,甚至不惜使用“損人不利己”的手段,這便是對競爭對手的打壓。從發展歷程看,這“兩大市場”之所以能從路邊小集市成為“南通專業市場最響的品牌”,依靠的正是規模集聚優勢。現在,一方為了維持自己的交通物流優勢,不惜“以鄰為壑”封堵道路。這種人為障礙,阻礙了內部資源流動,影響了整體品牌打造,最終也必將削弱規模優勢。可以說,看似堵的是別人的路,實際上堵的更是自己的路。
兩大市場“以鄰為壑”的背后,暴露出區域發展中的“私利至上”作祟。這里的“斷頭路”之所以久堵不通,核心就在于地處兩市交界。兩地都對“做大自己的市場”有積極性,但是當兩個市場不斷擴大規模,競相追求成為“國內面積最大、檔次最高、配套最全”的市場時,就讓“共贏發展”給“自己發展”讓路。這,不由讓人聯想到兩塊眼鏡片它們每一片立誓要成為最大的那一片,殊不知,沒有眼鏡框讓其成為一個整體,它們永遠都實現不了自己作為眼鏡的價值!
自我發展,實現價值最大化,要競爭,也要競合。
希望“斷頭路”早點打通。這于人于己都有利的事,其實是不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