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喜歡喝茶的汪老師來到杭州的岳王藝術城,想淘一把合適的紫砂壺,結果被多位商家告知,已經沒有一百多元的紫砂壺了。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以一年期估算,普通正宗紫砂壺作品的漲幅也在40%至50%。
在藝術城的一個格子間,徐艷珺給記者沏了一杯茶,開始娓娓道來:“從前年開始,紫砂壺市場逐步回暖,歷經去年五六月央視曝光引發的“紫砂風波”后進一步走熱。為什么沒有低價壺了?僅從泥料一點來看,當地大部分人現在不敢用摻假的泥料,而正宗泥料的價格早已今非昔比。”
如果放到一年前,在杭州買到七八十元一把的紫砂壺并不難,不過,幾十元一把的壺多數是業內稱作的化工壺。在江蘇宜興,經過整頓后,批發市場上以往二三十元的劣質壺也已經難覓蹤影,一把壺至少百元左右。去年一把泥料還可以、品相好的普通紫砂壺,如果賣三四百元,今年可以賣到五六百元。
中高檔泥料被進一步推高
“泥工型款”是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四個方面,把泥放在第一位足見其重要性。雖然泥料不是紫砂壺價格的決定因素,但它的上漲無疑對壺的基礎價格產生影響。
談及泥料價格,在宜興當地做了十多年紫砂壺生意的邵志國引用了當地人常說的一句話黃金有價,紫砂無價。
這句話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自2005年宜興政府頒布“紫砂礦禁采令”之后提煉紫砂泥的原礦確實成為了稀缺資源。也是從那時起,泥料價格進入了快速上漲的通道。
宜興當地銷售泥料習慣按捆計算,一捆為30斤。邵志國告訴記者,若干年前普通紫砂泥每捆的價格在一兩百元左右,現在已經漲了兩倍多,高檔泥料幾年來價格普遍翻了五六倍,甚至更高。2000年前黃龍礦的高檔泥料幾千元一噸,現在要幾萬至十幾萬元。
“泥源坊”是當地一家較大的紫砂原礦開采基地,主產朱泥。根據總經理吳紅娟回憶,5年前一捆朱泥的價格還在300元上下,去年漲到了千元以上,“今年各項成本進一步上升,價格又上浮了20%左右。”
去年央視曝光了宜興當地紫砂產品摻雜化工料的現象后,當地政府加強了對紫砂源頭的控制,僅批準了14家定點泥料生產企業,泥料入市渠道明顯收窄。在吳紅娟看來,摻假的廉價泥料退出后,市場開始對好泥料的價格進行重估。
整頓過后,當地作坊對正宗紫砂料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并且隨著價格的進一步上升,不少工藝師開始囤積泥料,時常做壺的邵志國也是其中一位。不過他反映,現在想拿好料的難度越來越大。最好的紫砂泥料出自黃龍礦,但市場上很難見到。
吳紅娟透露,紫砂風暴來臨前,不少工藝美術大師到泥源坊采購,一口氣拿走了好幾噸料。風暴并未減緩工藝師兇猛的采購步伐,“現在仍蠻厲害,一次性采購上千斤的不占少數。”有的工藝師所囤的泥料估計自己一輩子也做不完。
對于今后的價格走勢,邵志國和吳紅娟都表示難以預測。吳紅娟說,如果生產成本能維持住,上漲的節奏不會很快。但她也提到,提煉好泥料需要有十多年以上的經驗,而這類達到要求的人正在減少。
“只能說市場普遍預期是繼續走高。”邵志國說,“但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宜興并不缺紫砂泥料。”
小貼士
怎樣鑒別紫砂壺的優劣
紫砂壺收藏家、中國茶友俱樂部副秘書長宋雙才說,一把好的紫砂壺要滿足以下五點:壺的砂料要好;壺要具有實用性、適茶性,出水流暢;外形要簡潔大方,表現出張力;壺的做工要好;窯火要適中,因為如果火小了,壺就會有土腥味,火大了,壺的表面就容易剝化。
識別紫砂壺的優劣有幾個簡單的方法:
首先,摸壺身。好的紫砂壺要有砂質的感覺,而劣質紫砂壺的手感如同玻璃。
其次,聞味道。一些不法壺商在制作過程中采用了劣質砂泥,為了掩蓋劣質砂泥色澤的不均勻,就在劣質砂泥中添加各種化學添加劑,但是,在加入熱水后,這些劣質紫砂壺就會發出化學品味道。
再次,聽聲音。用壺蓋敲擊壺身,越是敲打時發出清脆響亮聲音的紫砂壺,是劣質紫砂壺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后,根據紫砂壺特性來鑒別,因為紫砂壺有其獨特的屬性透氣。一位收藏家曾把一塊濕潤的毛巾墊在一把自己收藏的文革期間制作的紫砂壺下,過一陣,壺內竟然能滲出水珠。而如果一把紫砂壺里的水好幾天都不干,也能說明這把壺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