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溫州資本在市場上四處“點火”,爭議不斷。如何讓溫州民間資本擺脫炒作之名?溫州市政府近日專門出臺文件,試圖為數千億元的資本勾畫一條清晰的疏導路線圖。
這份《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被簡稱為“18條”。
規避資本投機風險
溫州市市長趙一德在2010中國(溫州)民間資本發展高峰會上發言時曾表示,長期以來溫州的民間資本始終在保值與貶值的交鋒中發展。逐利是資本的天性,但是幾千億的民間資本在銀行體系之外,而且以短期套匯為主投機,有很大風險。
“18條”為民間資本提供的投資渠道共有3個部分,一是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重點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市政公用和社會事業領域、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領域。
二是地方金融創新,包括大力發展各類創業投資企業,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完善民間投資金融服務、健全融資性擔保體系。
三是鼓勵和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在外溫州人和外資回溫州投資。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稱,目前溫州市的銀行余款超過6000億元。“2010年大量民間資本還是處在徘徊、觀望、等待的狀態,沒有大面積進入某一個領域,大家也都急切地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敝艿挛膶Α兜谝回斀浫請蟆氛f。
在經歷了山西煤改等事件后,溫州民間資本在折戟之余選擇回流。而目前表現出的一些投資傾向,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創投領域以及涉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恰恰與“18條”引導的方向合拍。
找到好項目很難
不過,拓展渠道并不那么容易。讓溫州市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董事長黃偉建感到困擾的是,要找到好項目很難。
去年6月溫州成立了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為項目找資金,為資金找項目。據了解,半年來,該中心共舉行20多場項目推介會,包括金融、基金、環保、新能源、新農業、旅游、交通基礎設施、知識產權等領域。
黃偉建告訴記者,半年多的運作實踐表明,除了項目找上門,更多的時候是資本找上門來。據統計,已經在中心登記的資本就已經接近150億的規模。“目前為止,對接成功12個項目,金額三四億元。”黃偉建說。相對于6000億元資金而言,這個資金量顯得杯水車薪。
“我們可能更關鍵的是營造一個社會氛圍,讓溫州人的投資模式從以前喜歡自己投資,轉向由專業人士投資,這有一個過程!秉S偉建說。
周德文表示,“炒作”一詞是對民間資本的丑化,民間資本一直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投資房地產的原因就是大量資金沒有出路,“為什么大量進入房地產,就因為房地產門檻低,只能往這個領域走”。
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只是溫州為試圖破解民間資本的引導難題打出的組合拳之一,今年1月4日,在“18條”頒布不久,溫州市又公布《溫州市優化民間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實施辦法(試行)》。而在周德文看來,如果“36條”(《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領域真正向民資開放,民資就不會找不到出路。但實際上,要進入一些領域還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