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紡織商圈不轉型升級、不整合,未來沒有出路,在轉型的痛苦過程中,龍頭企業可以發揮帶動作用,推動整個商圈的升級。”28日下午,海珠區經濟貿易局副局長方奕濤在廣州中大千億紡織商圈論壇上說。該論壇由珠江國際紡織城主辦、南方都市報承辦,經濟學家郎咸平做客演講,來自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大紡織商圈的升級之路。
海珠區經濟貿易局局長沈杰在致詞中表示,中大紡織商圈從80年代初開始自發形成,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政府的規劃引導下逐步形成今天的規模,中大紡織商圈是海珠區的重點商圈,珠江國際紡織城的建設符合展貿型、現代化的專業市場的發展方向,是海珠區的標桿項目,政府將進一步完善配套,給商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珠江國際紡織城負責人介紹,該商城承載著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三級政府建設“中大布市千億商圈和全球紡織品牌采購中心”的規劃目標,同時引領著中大紡織商圈業態的全面升級。
商圈升級迎來良好時機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夏令敏表示,當前中國正迎來紡織服裝業發展的最好時機,紡織品的內外銷今年是收獲最大的一年。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1月,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6%,紗、布、服裝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4.8%、19.2%和19%,化纖增長14.4%。“紡織產業突破研發和營銷瓶頸,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順應了提升產業競爭的需求,作為流通渠道的專業市場的轉型,更接近市場消費。”夏令敏說。他表示,中大紡織商圈現在的轉型是“天時地利人和”,珠江國際紡織城有實力帶領商圈轉型,提升商圈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表示,中大紡織商圈現在正進入從成長到成熟的轉折時期,也就是傳統的以“三現交易”為基本模式的第一代專業市場快速向以“傳統市場+國際展示貿易+電子商務”為基本特征的第三專業市場升級轉型階段。“隨著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廣州城市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僅主城區擴展到二環外,而且城市形態已經完成從閉合型向開放型轉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已經呈開放型狀態,城市的分工和定位也更加清晰。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中大商圈在內的中心城區的部分市場從硬件到軟件必須進行升級改造,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王先慶說。
升級方向:人物分流、展貿結合
海珠區經濟貿易局副局長方奕濤表示,可以用24個字來概括中大紡織商圈未來的發展愿景,即“人物分流、展貿結合、電子商務、價格標桿、總部經濟、產業互動”,“其中,人物分流、展貿結合是商圈升級的方向,我們的發展思路是從整合到升級,再到提升。”方奕濤說。
王先慶表示,根據廣州市和海珠區兩級政府的規劃與安排,中大紡織商圈已經納入到廣州市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系列。這種轉型的基本方向是:推進專業市場向現代服務業轉型,促進專業市場的組織形態從傳統批發市場向現代化、商業化、國際化的新型商貿業發展,市場功能由單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匯集、價格形成、產品研發等方向拓展,實現市場交易方式由傳統的現金、現貨、現場“三現”交易為主向電子商務、洽談訂單、物流配送等現代交易方式的轉變,形成一系列新型市場業態。“第三代專業市場的核心和重點在國際展示、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的有機融合,這也正是珠江國際紡織城發展的重點方向。”王先慶說。
培育紡織品展覽品牌
珠江國際紡織城總經理官小鷗介紹,珠江國際紡織城的目標是引領中大紡織商圈業態的全面升級和確立全球紡織品牌交易市場地位。珠江國際紡織城超大體量的產業平臺、獨立產權寫字樓、四星級酒店等高端配置,可以為企業提供廣闊發展平臺。她表示,在軟件服務上,珠江國際紡織城通過“全球紡織直通車”帶領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通過“珠江匯”這一行業組織整合國內外商戶、設計師與采購商資源,正在打造“廣東紡織設計師總部基地”,幫助企業進行面料的研發與服裝設計等。
方奕濤表示,會展業是海珠區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大紡織商圈可以與海珠區的展貿資源結合,帶動會展經濟發展,同時以展覽推動貿易。“我們希望在中大紡織商圈能培育知名紡織品展覽會,海珠區在會展業上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中大紡織商圈能成立統一的機構,例如商會與展覽機構進行對接。”方奕濤說。他還表示,在人物分流上,浙江柯橋已經先行一步,中大紡織商圈正在迎頭趕上,但是需要改變單打獨斗的現狀。“變革是要革傳統商業模式的命,一些舊的商業慣性難克服,希望珠江國際紡織城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特別是對人物分流問題的解決進行示范,后面整個中大紡織商圈的整合就會有標桿。”方奕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