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興起是今年我國消費市場一個新亮點。不知不覺間,各類團購網站風生水起,有數據顯示,我國團購網站有上千家之多;而參與團購的網民,有20來歲的大學生也有上歲數的退休大媽,消費熱情非常高。
為什么年齡差距這么大、消費習慣各不同的消費群體都喜歡上了團購呢?原因一是實惠,二是便利。
先說實惠,原價數百元的一頓飯,網上團購二三十元就能買到;原價近千元的一次美發服務,團購價格能便宜一半以上。而且網上團購包羅萬象,從大學生到公司職員再到退休大媽,只要是生活中的消費需求,都能在網上找到合適的團購。
再說便利,消費者只需打開電腦瀏覽團購導航網站,選上自己中意的優惠券,進行網上支付后,電子優惠券隨即便發到了消費者的手機里,然后憑此去相應商家消費即可,省去了驅車趕路在人流擁擠的商場貨比三家的勞頓。
從理論上看,團購是一樁“三贏”的買賣。消費者因為“量大價優”,能以低折扣買到心儀的商品或服務;商家因為“薄利多銷”,能在極短時間內招攬到大量客戶,從而獲取不菲的總利潤,同時還不用打廣告就擴大了知名度;團購組織者一般多是團購網站,則從中抽取傭金,并且創新了一種“網上支付帶動網下消費”的商業模式。
但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團購熱面前還需理性對待。
對消費者來說,面對團購“超低價”引爆的消費熱情,特別需要理性消費。有消費者坦言,“習慣了團購后發現,每個月的網上支付消費額比以往高了不少。這些消費里,其實有不少是可有可無的。”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團”餐券、“團”電影票、“團”家電……“團”了一圈后冷靜下來,也許會發現“團”了不少原本并不需要的東西。
對團購網站來說,面對團購這個新興的市場,亟需創新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由于尚處于進入門檻較低的階段,大多數團購網站靠數量取勝,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甚至為了引進足夠多的商家,而對商家的資質、服務能力等缺乏考察。一些餐廳推出團購活動之后,往往人滿為患,找不到座位。這種現象值得重視。如果不能盡快形成獨特的優勢,單純以數量取勝,很快就會有一批團購網站在競爭中被淘汰。
對商家來說,面對團購帶來的商機,必須盡快適應新的消費需求。一些商家單純看中了推出團購活動所能帶來的人氣、銷量和宣傳效應,而不考慮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當“超低價”為這些商家吸引了大量人氣后,因為服務能力不足而導致的服務打折,則會影響其在消費者中間的口碑,得不償失。團購活動往往會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客流,對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抓住這個商機,就得盡快適應新的消費需求。
團購市場方興未艾,有望給消費市場帶來更多機會。但一個新生的事物,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參與各方理性對待、協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