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成都商品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八大商品市場將搬出市區,市區內的傳統市場將陸續退出中心城區,三環外以成都國際商貿城為代表的現代化市場登上了歷史舞臺。時代變革,機遇無限,新生的市場能否抓住這次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讓成都的商貿市場提檔升級,脫胎換骨,一舉成為輻射中西部,影響東南亞,媲美義烏的國際商品貿易中心呢?昨日,記者就此專訪了伊廈成都國際商貿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壽建鴻。
精心做管理:分類聚集劃行歸市打造“成都義烏”
記者:從規劃圖中,我們看到,成都國際商貿城占地面積2090畝,總建筑面積245萬平米,經營規模相當于6個荷花池商圈。如此大的一個市場,成都國際商貿城將如何管理,才能做到科學有序,又好又快發展?
壽建鴻:我們建設的是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商品貿易中心。建成后,6萬個商鋪共包含17個大類,48個行業,43萬多個商品品種,可謂是包羅萬象,沒有好的管理是絕對不行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將采用非常科學的“分類集聚、劃行歸市”模式。這樣的經驗,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向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演變過程中已經取得了成功,我們將在不斷創新中加以運用。
記者:“分類集聚、劃行歸市”對中小商戶來講,這還是一個新鮮名詞,具體是怎么一回事?
壽建鴻:分類集聚、劃行歸市是義烏、紹興等地培育發展市場的一條根本經驗。所謂“劃行歸市”就是按行業類別對市場進行功能分區,同類商品相對集聚,集中經營,提高展示成效和采購效率。劃行歸市的實施有利于快速發揮市場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促使經營主體在相對集中的空間集聚商品信息,有利于客商了解商品信息和價格水平,迫使批發商不斷提高商品檔次和組織貨源的效率,不斷提高競爭的有效程度。要強化劃行歸市的意識,以強有力的政策為先導,相應采取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引導,努力實現相同和相關行業集中布局,鞏固和發展市場集聚輻射優勢。國際商貿城一期市場建成后擁有12000多個商位,就將分成47個行業進行市場布局,實現分塊分區經營,主要包括中藥材、日用品、文體、玩具、皮具箱包、工藝品、針織用品、五金、電子電器等。
記者:這么多的商鋪,在產權管理上如何做到協調一致,嚴格按照規劃來發展?
壽建鴻:我們的產權非常明晰,所有商鋪均是只租不借售。今后,成都國際商貿城將采取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辦法,所有商鋪由市場管理公司全程管理。尤其是商家的誠信經營,市場管理方采取靈活方式,更好地促進整個市場的誠信經營建設,對商家進行誠信經營評估評選,沒有投訴的、講誠信的,星級越高(最高五星),若有投訴的,星級低,或無星級,為產品質量與誠新信經營提供制度保障。
記者:如此嚴格的管理,與精細化的操作,成都國際商貿城不怕得罪商戶們?
壽建鴻:嚴格與精細,是做大做強的保障。成都國際商貿城,要做的是中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商品貿易中心,要將其打造成為“成都義烏”。沒有科學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不可能實現的。我想,一個能與義烏媲美的商品貿易中心,又有哪個商戶會覺得這樣的管理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