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小商品城里依舊熙熙攘攘,但相關統計數據卻透露了幾絲寒意。根據小商品城的運行數據分析,前10月實現貨運總量164萬噸,同比下降4.5%;發運集裝箱24萬只,同比下降4.85%。近6成的經營戶毛利潤率下降5%,其中26%的商戶毛利潤率下降超過10%。
同時,以前一度炒得炙手可熱的商鋪出現了“商位流轉量減價跌、活躍度大幅降低”的現象。前三季度,商位轉讓2002戶,同比下降73%,轉租轉讓價格也同步下滑,如國際商貿城一區轉讓均價下跌8%,轉租均價下跌6%。小商品城集團股份公司董秘陳榮根說,這一現象有點類似股市,由于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商戶對前景預期不明朗,就會在攤位出租上表現相當謹慎,攤位交易也相應出現萎縮。
盡管如此,小商品城特有的經營模式,讓這里的商戶對經濟衰退多少有點抵御能力。陳榮根說,由于商品種類繁多,小商品城出口呈現多元化和多地域性,因此這里的商戶較少受單一區域和單一商品的風險影響。“危機中,不同的市場之間可以明顯互補,比如有的商品在歐美市場有些回落,但在俄羅斯、印度等市場又有所上升。而且,在工藝品方面可能出現訂單下降,但日用品方面的需求又會比較堅挺,比如在牙刷等衛生用品的訂購方面,外國人總不會因為經濟危機就不刷牙了吧?”
這樣的市場轉換,為小商品城的商人們創造了重要的突圍手段。義烏海關最新數據顯示,義烏前三季度出口南美、歐洲的商品數額同比分別增長41%和20%。
目前,義烏市和小商品城集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助這6萬多商戶發揮小商品城特有的優勢,“撐”過冬天。1-10月,小商品城集團與銀行合作開展商位質押貸款,為商戶解決資金積壓難題,累計發放貸款8億余元。此外,義烏還加大了境外宣傳推介力度。9月底,義烏共有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設立代表處1899家,比去年年底增加443家,為歷年來增幅最大。
“撐”過冬天能等到春天嗎?小商品城的管理者和商戶對未來表示樂觀。小商品城集團董事局主席金方平認為,義烏市場的特點是小企業大集群,應變能力非常強。其商品又是以功能型和實用型結合為主,可以靈活調整來適應市場的新變化,在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變的情況下,未來小商品城的市場前景將不會改變。“我們的主動扶持加上經營戶靈活應對,就能渡過寒冬。”
而天天駐扎在商鋪里的何平現在多將時間花在看影碟上,盡管他現在一個月就要虧5萬元,但他并未失去信心。“明年至關重要,現在靠吃老本撐著就是為了明年,再虧也要維系住工人。我的原料存貨那么多,生產設備那么多,要重新做一行、重新起步,基本不可能。現在的虧損還承受得起,而且關鍵是明年可能會有轉機。” 楊曉偉也說,雖然自己的絹花產品不屬于外國的剛性需求,但從客戶反映看,明年年底應該會有轉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