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展會已成為人們接受最新信息、把握市場趨勢的載體,尤其是紡織服裝類展會更是層出不窮,成為助推產業升級和市場轉型的重要力量。在眾多綜合性展會和專業性展會的比拼過程中,像CHIC(中國服裝服飾博覽會)等綜合性展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而象義烏小商品、紹興紡織等專業性博覽會也開始躋身國際知名展會之列。那么,未來,那種類型的展會將更具發展潛力和生命力呢?
展會的目的決定了展會的未來。未來的"展會"除了極少數大型、品牌類、綜合性展會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之外,其他一些展會將不再不局限于展貿,而是著眼于價值,注重幫助企業和市場打造品牌價值,實現從單純的展會平臺向打造價值平臺轉變。從某種意義上講,單純依靠展會盈利的時代即將遠去,地方政府依靠展會業的吸聚能力促進產業聯動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繁榮,推動"產業集群、專業市場和品牌展會""三位一體"下的展會模式正在日益強盛,"展會"正在成為區域形象和專業市場的新名片。
由于一個品牌展會需要具備"具有業界較高的知名度、具有較好的規模成效、具有明確的市場和專業觀眾、具有規范的服務和完善的功能"四大前提。因此,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展館硬件條件、行業的產業基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我國專業市場經歷了產業推動市場(產地型)和市場提升產業(集散型)的兩大發展階段和兩種成長模式。一段時期內,一些地區側重發展了產業而弱化了市場功能;一些地區側重了市場的發展繼而帶動了產業發展,如義烏。但在目前各區域普遍重視市場發展的環境下,"產業+市場"的組合成為品牌商圈發展的基礎,象紹興,在具有強大產業集群的基礎上著力整合和拓展專業市場,更展現出新的活力和前景。
值得關注的是,專業市場開始形成了集"集群采購、商品展示、品牌孵化、電子商務、倉儲配送"于一體的市場產業鏈,并形成了以生產企業為下游產業,博覽會展為上游產業的產業鏈體系,形成了"專業市場拓展新的空間,品牌展會尋求新的平臺"的新的發展格局。目前,一些獨立展會正在尋求與專業市場的合作,努力拓展屬于展會的產業鏈;而專業市場正在增加展會功能而積極延伸專業市場的產業鏈。兩者之間的博弈,是 "展會+市場"還是"市場+展會"? 是"強強結合"還是"強弱組合"?讓人拭目以待。
作為一個更為完整產業概念的展會業,專業市場所能夠調動和激發的資源要素較為有限,而從展會自身的內涵來說,展會所形成和包含的產業鏈也十分強大,遠比單純的專業市場的商品交易豐富和全面,并且具備更大的公眾參與性,吸引人流、聚攏人氣的能力也更強。因此,在展會業概念的引導下,專業市場可以設計更為齊全的相關功能項目群。但是,如果從市場化因素看,專業市場依托的"產業集群、生產企業、品牌商品和專業市場平臺"則更加具有號召力和說服力,如果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市場+展會"的形式更具有發展潛力和生命力。可見,專業市場必然會成為永不落幕的展會。
展會給專業市場未來的發展帶來的深刻啟示:
(1)在某一種主題的產業發展到相當規模、形成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生產基地和銷售中心的情況下,通過舉辦大規模、高檔次的國際性展會,可以給現有優勢產業帶來一次突破性的產業裂變,聚集并釋放出巨大的裂變能量,推動本地產業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全國或全球市場,獲得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
(2)一旦實現了這樣一次產業裂變,應當設法使裂變的成果固化下來,繼續向縱深發展,形成定期的會展活動。
(3)一次高檔次的國際性展會活動就可以提高一個區域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這是以傳統的市場交易方式所難以達到的。
(4)品牌展會可以在這個產業上代表中國與世界進行全方位的交流。
(5)在現代化的區域大交通格局已經形成的條件下,會展效應將形成了區域經濟中的"會展經濟"現象。
"產業+市場+展會"的組合至少給專業市場帶來三個方面的轉變:
一是交易方式的變化,實現從現貨交易到展貿定購的方向轉變;二是經營主體的變化,實現從商品代理商向品牌生產商的轉變;三是運營模式的轉變,實現從"商戶+市場"的市場群經營向"政府+商圈"的產業鏈運營的轉變。
"市場+展會"的形式將給未來專業市場的發展帶來更多新變化:
一是,專業市場開始逐步以商圈的形式展現,構建以專業市場為核心的市場綜合體--MM(market mall);
二是,生產企業開始進駐專業市場,設立專屬的品牌展示區,打造專業市場內的EBD(Exhibition Business District)博覽商務區,形成"產業型總部";
三是,融合展會中"會議博覽、論壇培訓、品牌展示、信息交流、文化創意、休閑娛樂"等內容,形成"購物旅游區"。
相信,市場與展會的結合,尤如旋轉起來的"雙人舞",歡暢起來的"二人轉",必將會為全球金融危機陰影下的中國專業市場的發展帶來了一縷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