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港鐵”品牌打造地鐵商圈
貫穿主城、連接三個副城,長48公里
杭州地鐵1號線漸行漸近
在銅鑼灣的地鐵通道直接進入時代廣場,購物、看電影、享受美食;在盈翠半島、匯景花園等居住物業中,底層就可換乘地鐵與公交……這就是香港地鐵商圈帶來的繁華與便利。這樣的情景,或許幾年以后也將在杭州上演。昨天,杭港合作的杭州地鐵1號線特許經營協議正式簽約。這意味著,杭州地鐵將引入“港鐵”品牌,使得這一切皆有可能。
特許經營
市場化運作引入“港鐵”
什么是地鐵的特許經營?對于這個許多市民顯得陌生的詞匯,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杭州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是這樣解釋的: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市政府依法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
地鐵項目投資龐大,其建設、運營、管理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項目市場化運作,可以減輕政府投資地鐵項目建設的資金壓力;形成政府和社會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降低地鐵運營成本,提高地鐵運營質量,確保地鐵營運經濟和社會效益。2006年以來,經國際招募和多輪談判,杭州確定了香港鐵路公司作為合作伙伴。
2009年1月,杭州地鐵1號線項目杭港合作原則性協議簽約;5月,港鐵杭州一號線投資有限公司杭州辦事處掛牌成立。港鐵公司與杭州的合作進入了實質性的啟動階段。
按照協議,在經國家批準后,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將出資22億元,與杭州市地鐵集團合作成立特許經營公司,獲得杭州地鐵1號線25年的特許經營權。
繼北京、沈陽、深圳之后,杭州已成為港鐵公司在內地業務發展的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杭州作為長江三角洲發展迅速的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商業潛力巨大,是港方看好合作前景的一大原因。杭州地鐵1號線項目招商引資工作,探索性地實踐了我國軌道交通項目招募運作模式,為我市軌道交通及其他公用事業項目的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實踐經驗。
發展模式
“地鐵+物業”實現三方共贏
杭州地鐵1號線貫穿主城、連接三個副城,長48公里,是一條既能滿足“交通疏解”需要,又能發揮軌道交通“交通引導發展”(TOD)功能的核心線路。通過軌道交通TOD功能的發揮,可以優化和擴大城市發展的空間結構,優化人口和產業布局,同時也可為“地鐵+物業”的綜合開發建設模式奠定資源和市場基礎。
目前,杭州地鐵1號線建設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據昨天有關部門的通報,目前地鐵1號線31座車站均已開工建設,其中濱康路站、閘弄口站、紅普路站等18個車站已順利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盾構區間工程已有19段盾構隧道安全貫通,累計完成盾構掘進里程34公里。預計2012年1號線可投入運營。
地鐵的開通,一方面會給沿線站點及周邊土地和物業帶來巨大的升值空間。另一方面,地鐵站點及周邊大規模的物業綜合開發又能為地鐵吸引大量的客流,提升地鐵的運營效益。據統計,香港地鐵車站附近500米內,吸納了50%的人使用地鐵。
香港地鐵正是“地鐵+物業”模式成功運營的典范。港鐵自1979年開始運作以來,其管理模式已經形成一條龍服務,采用市場化運作。在港鐵的利潤構成中,物業發展占比超過了一半。
昨天,港鐵公司中國區執行總裁陳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把香港成功的軌道交通經驗帶到杭州,為杭州市民提供更便利、舒適的出行環境。通過整體規劃、沿線開發,運用“地鐵十物業”的發展模式,實現政府、投資者、公眾三方共贏。
前景展望
地鐵商業迎來黃金時代
地鐵七堡車輛段上蓋物業、武林廣場地下空間開發、下沙中心站上蓋物業綜合體……杭州的一個個地鐵物業項目正在被列入開發計劃或已進入啟動階段。
據了解,地鐵建設和周邊物業開發將互為促進,形成地鐵建設、運營的良性循環。同時,通過對站點及周邊實行地上、地下空間“高強度、高密度”開發,可以集約、節約用地,實現土地資源價值的最大化。香港地鐵上蓋物業的建設與營運模式已非常成熟,香港的購物中心中60%都屬于地鐵上蓋物業。結合其國際旅游購物中心的城市定位,地鐵與商業的完美結合使得地鐵上蓋物業的商業價值得以實現最大化,并帶動了周邊商業的發展。
杭州地鐵的開發帶動,將給沿線商業開發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作為城市東部副城的下沙,將主要形成四大地鐵上蓋物業綜合集群,一直被認為商業配套缺失的下沙面貌有望得到徹底改變。業內人士估計,杭州的地鐵物業即將迎來一個黃金時代。
香港等城市的地鐵經濟
香港地鐵被譽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城市地鐵”。有商業服務機構認為,其實它的核心就是地鐵物業。香港地鐵不僅是一家公共交通公司,更是一家商業地產運營公司。地鐵規劃到哪里,建設到哪里,那里的地皮就會升值,物業也會升值。香港地鐵公司就是通過參與地鐵沿線物業的開發,待地鐵開通后物業升值而獲益。而這些物業俗稱“地鐵上蓋物業”。
在地鐵通車以前,雖然香港也有像位于港島的英皇道和九龍的彌敦道等零售業高度集中的購物街區,但是由于交通條件的局限,消費者跨區購物的情況并不普遍。而香港地鐵的通車,大大提高了市民購物消費的活動范圍。香港沿著地鐵網絡分布的大約30個購物中心,約占香港購物中心總數的五分之三。
地鐵自身的商業轉化和應用,除了票價收入外,地鐵商業的經營收益和出租物業收益也占據越來越大的比率。東京地鐵2002年度靠提供場地收取的租金有9億日元,加上它擁有的38家便利店的57億日元銷售額,合計66億日元,雖然這部分收入只占地鐵總收入的2%,但也是一筆很大的收益。地鐵站內不僅可開設商城,也可以使站內和地上商業連成一片,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較為成熟的商圈。巴黎地鐵猶如一個“地下超市”,地鐵站中設有百貨、報刊、飲食、音像、圖書、服裝鞋帽、禮品等商業網點800多家。在廣州,洗衣店、銀行、藥店等均已躋身地鐵站廳。上海在地鐵1號線16個車站開設了20多個書報亭、13個洗衣店、13個快照服務部和14家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