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專業市場的商鋪,招商能力是重要考察內容
“九堡商鋪要嗎?就在杭州新客運中心旁邊,保證年回報率8%……”“零風險投資,早一天投資,早一點賺錢!”
這樣的說辭,聽上去是不是似曾相識?很多讀者向記者反映最近頻繁接到這類推銷九堡商鋪的電話,連記者本人也接到過不止一次。事實上,去年初開始九堡的一批商業地產項目就開始了這樣的“瘋狂”推銷。
不打廣告,只靠“電話直銷”
以杭州九堡新客運中心為圓心,3公里范圍內,分布著很多商業地產項目,它們有的叫“商貿城”,有的叫“市場”,但都有著極其相似的特征。
一是規模龐大,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算小的,25萬~40萬平方米才是標準款。
二是投資回報率高。以記者接到的電話為例,推銷“機電五金城”,17平方米的鋪面報價30萬元,承諾包租三年,年回報率分別為6%、7%、8%,第四年開始按實際租金回報。想退鋪也可以,越往后回購價越高,如果第六年退鋪,回購價為原價的145%。
舉例來說,如果記者購買這樣一間30萬元的商鋪,前三年可以回收6.3萬元,假設第四、第五年的回報率仍按6%算,那么還可回收3.6萬元,第六年按原價的145%退鋪,再收回43.5萬元。六年時間收入53.4萬元,減去30萬元的成本,利潤為23.4萬元,利潤率高達78%,平均年利潤率13%。
三是推廣方式不走尋常路。照理說,如此高回報率的投資項目應該很好賣,但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這些商業項目都不缺鋪,隨到隨買,挑選余地非常大。“因為我們不做廣告的。”推銷人員如此解釋。它們如何做推廣?最常見的是電話推銷,還有信箱廣告,以及委托房產中介代理銷售,記者還在房交會現場收到過這類項目的廣告傳單,總之它們很少在常規推廣渠道露面。
“房交會上是不允許我們設攤的,所以老板安排人在兩個會場的廣場上發傳單,大概有200多人吧。”一位推銷人員告訴記者,發傳單是第一步,主要還是靠電話不斷追訪,請有意向客戶去現場看鋪,以低總價、高回報率說服投資者。
多數沒有產權,租賃期不超過20年
商鋪投資以低總價、高“返租”回報率做賣點并不少見,但像九堡這樣,高密度、高相似度的情況還真不多見。
問題是,為什么是九堡?有一種解釋是:九堡板塊的住宅市場很熱,從去年年初到年底價格幾乎翻了一倍,因此帶動了商業地產項目。這或許是原因之一,但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九堡有地,有大片土地屬于特殊用地,隨著整個板塊的房地產市場進入高熱,這些閑置的特殊用地怎么可能不被人盯上?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九堡的這些商業項目無論規模大小,它的合同有效期都不超過20年,一般是15~20年。因為這些土地既不能劃撥也不能拍賣,開發商獲得土地只能通過租賃,而法定的租賃最長期限就是20年。
既然土地是租賃的,開發商無法獲得產權證,就沒辦法銷售,只能在工程進度差不多的時候,“賣”給投資者合同約定年限內的商鋪使用權,這所謂的“賣”實際上就是“轉租”,開發商說到底就相當于“二房東”。九堡現有的不少商鋪大多都是這么產生的。
只重銷售不重招商,這樣的商鋪風險最大
“雖然都是租賃,但有證沒證差別還是很大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鋪銷售負責人私下告訴記者,他目前操盤的項目股權分配非常復雜,大小股東二三十人,股東之間還得分派系。“人多主意多,大家都想盡快回籠資金,所以想通過后期的市場運營來贏利很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前期銷售。”
對開發商來說,與普通商鋪相比,期權式商鋪不過是另一種商業模式,說白了就是換種“玩法”。只是,有經驗的投資者一個個精明著呢,這種“玩法”在他們那里玩不轉。一位資深投資者告訴記者,他去看過兩個這類的九堡商貿城,低總價確實有一定吸引力,最后沒有下單是因為這兩個開發商都沒有操作商業地產項目的經驗,“信用度”太低。“這種模式,說白了就像開發商定向發行信用債券,大家共擔風險、分享利潤,如果開發商不講信用,拍拍屁股走了,投資者就只能自認倒霉。”
他說的開發商“拍拍屁股走了”的情況可能出現嗎?實際上,由于市場不夠規范,“售后返租”的項目有頭無尾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單是最近兩周,記者已經接到兩起讀者投訴,都是投資產權式酒店、商鋪失敗的情況,原開發商早已不見蹤影,項目轉手,新“房東”不認舊合同,業主毫無辦法。
畫的“餅”再大、再好,也充不了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