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報道說,尼羅市場最近幾年圍繞拆遷問題一直紛爭不斷。據了解,這些沖突都緣于紅龍新市場和尼羅老市場之間的競爭。這兩個市場都由尼羅集團主持開發,聚集了數千華商。但幾年前開張的紅龍市場無論是商鋪招商,還是商品銷售都無法同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發的尼羅市場相比。尼羅集團早在幾年前就有拆除舊市場、拉動新市場的計劃。但已經購買下商鋪永久使用權的尼羅市場商戶因搬遷補償費用沒有得到滿足拒絕搬走。雙方的矛盾因此愈演愈烈。
對于逐漸升級的矛盾,市場經營方與華商說法截然不同。在接受當地電視臺采訪時,尼羅集團董事局成員弗羅林-蘇伊切斯庫說:“這個市場存在著一個由幾百個中國人組成的暴力團伙,他們極具煽動性和破壞性,非法經營,影響中國人的形象。”此前,管理方曾給出為清理“臟亂差”關閉市場的理由。當地媒體《自由報》和《自由羅馬尼亞報》的報道極具傾向性,對2日的沖突,其大標題分別為“兩名消防員被紅龍市場的中國人狠打”、“尼羅市場丑聞:兩名消防員遭到攻擊”。一名華人說,這些報道讓人心寒。
近些年,在東歐地區經商的華人與當地發生沖突的報道日漸增多。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宿景祥對《環球時報》表示,華商在東歐國家經濟轉型期間,將廉價的中國商品銷售到那些國家,解了燃眉之急。今天,這些國家從政府層面開始調整和糾正過去一些不規范的做法,想重新規劃經濟。但他們比較生硬的做法對華商造成了很大沖擊。另外,由于經濟危機,這些國家出現排擠外國人的現象,華商也在其中。此前,俄羅斯關閉“一只螞蟻”市場與羅馬尼亞此次的手段不一樣,理由不一樣,但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貿易保護主義。
2日,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再次提醒并告誡廣大華商要保持冷靜,不要采取過激行為,同時遵守羅馬尼亞法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