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感恩節、萬圣節和圣誕節等西方節日需求的帶動,從6月份起,汕頭玩具和圣誕用品出口開始進入傳統旺季,但今年玩具出口形勢喜人,圣誕用品出口卻遭遇“寒流”。據汕頭海關統計,今年6至9月我市企業出口玩具達2.3億美元,比增20%;而出口圣誕用品只有2915萬美元,比降23.5%。
為何同樣的旺季圣誕用品和玩具出口卻是“冰火兩重天”?海關業務人員分析說,主要原因是汕頭玩具擁有“自主品牌、自主創新、配套完善、市場轉移和信貸支持”五大法寶,產品質量有口皆碑,國際競爭力強,是我市主要出口產品之一,在“假日經濟”的刺激下出口形勢更好。而圣誕用品花色品種不多,缺少創意,多為簡單模仿的塑料制品,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價值也較低,結果在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以及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假日經濟”的刺激效應并不強。在過“洋節”已經成為國內一種消費時尚的情況下,生產企業更傾向于內銷,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出口意愿。
制作圣誕玩具的廣東信寧工藝玩具廠董事長林岳說,他們生產的是大件圣誕禮品,目前出口還沒有受影響的跡象。同樣生產圣誕玩具、禮品的廣東全宇工藝玩具有限公司蔡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今年出口的小圣誕禮品的確出現下滑跡象,如圣誕襪等,而他們生產的電動圣誕玩具等禮品出口仍保持良好勢頭。“今年的圣誕禮品出口早在六七月份就開始了,到11月份之前就必須擺上對方的貨架上。圣誕玩具、禮品涉及的品種很多,據我所知,那些低附加值的小商品受市場沖擊萎縮最厲害,這與品牌、質量有關,也與金融危機引起的消費萎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