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義烏經濟的最大特色和優勢。義烏業已形成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10多個專業市場、30多條專業街相支撐,運輸、產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市場體系。自1982年在全國率先創辦小商品市場以來,經過五易其址、九次擴建,目前市場經營面積達260萬平方米,經營商位5萬余個,地產品接近40%,直接從業人員18余萬。2005年,市場成交額達388.9億元,同比增長了19.6%,其中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288.5億元,比去年增長了8.1%。成交額繼續蟬聯全國集貿市場榜首。
一、 義烏市場基本情況
勞動密集型的小商品生產與大市場的結合,是義烏市場發展的基點。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義烏市場始終體現了集散型和產地型并舉的流通格局,市場商品呈現小、全、廉的鮮明特征,匯集了41個行業1901個大類40余萬種商品。“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正成為義烏市場的代名詞。經過多年發展,義烏市場呈現出明顯的特點:
1、市場發展國際化。一是商品輸出趨向全球化。義烏市場商品已經出口到206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外向度達55%以上。義烏市場對外延伸對接功能不斷加強。與市場對接的國際小商品集散地已擴大至巴拿馬的科隆、阿聯酋的迪拜、智利等地,與義烏對接的境外小商品市場有柬埔寨的“中國商城”、俄羅斯的“海寧樓”、巴西“中華商城”、意大利的“中國城”、中東阿聯酋的“中國產品交易中心”、南非“中華門”等10多個。
二是外貿出口主體持續擴大。2005年,義烏市場有598家境外企業駐義商務代表處、8000多名外商常駐義烏采購小商品。港澳臺和境外外商在義烏市場經營的比例達到了0.12%。聯合國難民署采購中心、家樂福亞洲采購總部義烏辦事處等一批高端商業資源集聚義烏。隨著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日益增強,對外貿易形式得到不斷創新和豐富,出現了一些有義烏特色的外貿形態。如:一頭在義烏采貨,一頭在國外市場銷貨、供貨、結算一條龍的跨國外銷方式;國外商務機構與華僑代理商組成的外貿組織方式;培植虛擬品牌接軌國際商業買家的外貿方式等。
三是出口商品多元化。2005年,工藝品、飾品、花類、玩具、化妝品、文體用品、小五金等市場優勢行業繼續保持外貿出口主力軍的地位。自營出口額比重持續增加,其中化妝品、拉鏈、玩具、文化用品、飾品的自營出口額分別增長53.1%、49.48%、49%、43.3%、34.3%。2005年我市位于前十位的出口商品分別是服裝及附件、襪子、工藝品、毛毯、拉鏈、飾品、化妝品、廚具、鞋帽傘、文化用品,其中服裝、襪子、工藝品等行業的自營出口額占全市自營出口總額的70%左右。
四是出口國家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出口市場不斷優化,歐美市場出口快速增長,美國仍為我市第一出口大國。2005年列于我市出口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阿聯酋、俄羅斯、烏克蘭、西班牙、德國、韓國、日本、巴西、巴拿馬。
2、流通業態新型化。義烏市場組織形態已從傳統意義上的集貿市場發展成為現代化、商場化、國際化的新型專業市場;市場功能由單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匯集、價格形成、產品創新等方向拓展;市場交易方式由傳統的現金、現貨、現場交易為主轉向洽談訂單、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交易方式。義烏電子商務體系已經初具規模,建立了中國小商品數字城等10多家網站,擁有門戶網站550余個。寬帶網絡、電話直接接進國際商貿城商位,義烏市場經營戶已經擁有電腦10285臺,占經商戶總量的32.46%。8848、3721等一批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工具網站和新浪、阿里巴巴等知名網站已涉足義烏市場拓展業務。中國小商品數字城成為全球規模較大的小商品門戶網站之一。
3、行業發展特色化。新興行業層出不窮,成為未來潛在開發行業。隨著市場商品消費的多樣化,商品不斷分類細化,滋生新特色行業的能力加強,我市市場內飾品配件、圍巾、無縫內衣、線帶、皮帶、汽車用品等商品行業規模開始擴張,發展前景較好。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品脫穎而出,襪子、無縫內衣、飾品、塑料制品、塑膠地毯、筆類等商品占全國市場份額達到了30%以上。傳統行業的研發機制與能力增強、檔次不斷提高。新建研究開發中心72家,商品研發范圍涉及五金、文化用品、玩具等行業。我市市場經營戶已經與數十所國內知名院校建立了廣泛的小商品開發合作聯系。
4、市場管理規范化。市場開發和服務通過了ISO9001標準體系論證。工商、稅務、商檢、金融等職能部門提供全面的服務和政策管理,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作為改善經濟環境、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增強經濟競爭力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通過健全機制,完善監管網絡,致力打造“信用市場”,使市場在規范運行中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中國小商品城被國家質監總局授予全國唯一的“重質量、守信用”市場、浙江省唯一的五星級市場。
5、外貿促進體系進一步完善。及時修改完善和落實好外向型經濟扶持政策,對企業在擴大出口、出國參展、引進人才等方面給予相應的獎勵。建立外經貿、國稅、海關、檢驗檢疫、銀行等涉外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溝通協調,較好地解決了外貿出口中出現的出口退稅、外貿企業融資等諸多問題。市場外貿預警體系不斷健全。為應對技術貿易壁壘不斷升級等國際形勢,我局會同市場有關部門積極應對,及時預報預警,預測貿易走勢,提醒經營戶及早防范風險,把經營戶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6、國際物流業發展勢頭良好。我市構建了高效、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國際和國內物流相互配套,“內陸港”功能開始凸現。現有國內貨運經營單位600多家,全球20強海運集團已有8家在義設立辦事處。2005年海關義烏辦事處辦理出口標準集裝箱11.4萬只,增長15.6%。國際物流中心與寧波港合作實現了跨關區一站式通關,與上海港務局合作開通了國際集裝箱貨運專列,年貨運吞吐量達1500多萬噸,日均出口集裝箱1000余只,年出口標箱40多萬只。
二、義烏市場發展的效應
義烏市場以其品種齊、成本低、效率高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匯聚等優勢,成為廣大企業、客商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窗口和從事小商品貿易的首選之地,也強有力地帶動了周邊地區乃至更大區域范圍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義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實施“興商建市”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繁榮。義烏通過培育市場帶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1億元,同比增長15.1%。財政收入35.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86.2億元,貸款余額3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5%和16.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90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3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8%和11%。
2、促進了市場空間的拓展和新型業態的發展,構筑現代化的市場流通大網絡,推動了全國范圍內小商品市場的發展。義烏市場從傳統到現代,從國內互國外,從有形到無形,不斷拓展著市場空間,發展新型市場業態,確保了全國的領先地位。一是拓展了中西部的市場。近年來,我市通過先后在甘肅、四川、陜西、山西等地創辦分市場,設立了區域性配送中心,為引入新型的市場流通業態作出探索。二是開拓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進展。目前已有37家義烏企業經有關部門批準在境外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與一些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新的貿易關系。三是義烏商人把經商資本、經商才能、經商網絡帶到了各地,直接促進乃至原創性地引發了全國各地小商品市場和商品流通業的發展。
3、強有力地帶動了義烏本地及更大區域范圍內工業的發展。一是義烏市場的持續繁榮,為義烏工業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創造了銷售渠道、信息、人才等優勢,促使義烏工業獲得了空前的大發展。首先是市場以其暢通的流通渠道,引發了民營工業的迅速發展。目前我市共有各類工業企業2.5萬多家,個私工業占了98%以上。其次是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工業資本,促進工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并形成了針織襪業、飾品、工藝品、文化用品、拉鏈、毛紡、化妝品等16大優勢行業,其中飾品產量占全國的65%以上、襪業占35%以上、拉鏈占30%以上。我市先后被授予中國拉鏈產業基地、中國制筆工貿基地、中國化妝品產業基地、中國襪業名城和中國無縫針織服裝名城等稱號,涌現了“浪莎”、“夢娜”、“能達利”、“新光”等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二是把義烏的經濟腹地延伸到了全國各地,尤其是周邊地區和沿海地區利用義烏市場這一“窗口”,塊狀特色工業得到了跳躍式的發展。永康的五金、溫州的小百貨、海寧的皮革、杭嘉湖地區的絲綢被面、廣東、福建的潮流產品、上海的輕工產品、北方的傳統產品等各地的特色產品,在義烏市場上都有很強的競爭力,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
4、開拓了市場,擴大了內需,促進了出口。近年來,義烏小商品市場確立了“鞏固農村市場,開拓城市市場,拓展國際市場”的定位,為各類商品開辟了廣闊的銷售空間。可以說,義烏市場的繁榮發展,不僅極大地拓寬了全國日用消費品流通渠道,有效地滿足了廣大農村地區和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為擴大小商品出口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5、產生了強大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力。一是義烏市場成為各大廠商通向全國市場的橋梁和窗口,成為各大名牌企業爭相亮相的競技舞臺,吸引集聚了國內6000余家知名企業經銷商及特約經銷商,成為各類輕工業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的綠色通道。二是小商品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價格中心的功能逐步增強。各廠家為提高產品在義烏市場的占有率,不斷把最新式的產品投入義烏市場,每天都有數千個新產品亮相義烏市場。
6、依托市場優勢,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小商品博覽會,推動義烏會展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成為中國小商品(日用消費品)展示、信息交流和外貿出口的重要平臺,在會展業內的影響越來越大,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外商參展的數量越來越多,2005中國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實現展會成交額達80.98億元,其中出口成交額6.61億美元,1700家參展企業來自全國25個省(市、區),以及20余個國家地區,并有參會專業客商83363人,其中外商14269人。同時,中國小商品博覽會以其強大的產品展示、代理推介、投資洽談、信息交流等功能,有力推動義烏市場提高國際化程度,強化集聚輻射功能。加快商品升級換代,實施交易方式、營銷手段創新,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三、義烏市場發展的原因
回顧總結義烏市場發展的歷程,應該說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市場發展的主旋律,保持低成本競爭是市場發展的核心優勢,強化劃行歸市、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是市場發展的根本保證,外貿出口是市場發展的新增長點,數字智能化是提升市場檔次的重要手段。
(一)、機制優勢和文化優勢相結合形成先發優勢,同時堅持走有義烏特色的市場發展道路,是義烏市場成功的關鍵。
在制度變遷的大背景下,考察義烏市場萌芽、起步、發展、壯大的歷史軌跡后,可以說義烏市場的成功首先是現代浙商文化的成功。窮山惡水逼出的綿延數百年的“敲糖換雞毛”傳統,使義烏積淀了濃厚的商業文化底蘊,形成的“義利并舉、工商皆本”的觀念更是對傳統儒家文化的創新。這種獨特的文化基因,使得義烏能在計劃經濟年代的體制夾縫中,率先突圍而出,形成先發優勢,也是“義烏模式”難以被真正“克隆”的文化原因。
改革開放初,一批有朦朧市場經濟意識的農民自發形成了小商品市場。當時的義烏領導從實際出發,尊重、承認群眾的創新精神和行動,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突破舊體制束縛,大膽提出了“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果斷作出開放小商品市場的決策。80年代初又提出“興商建縣”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小商品市場在義烏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地位,從而也確立了市場體制引領義烏經濟的發展觀。90年代初,率先實行市場的管辦分離,讓市場來配置資源,政府轉而進行宏觀調控。可以說義烏市場所走每一步,都是朝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是對市場機制領先一步的張揚,和獨特商業文化的匯流,才最終形成了“華夏第一市”的先發優勢。
走義烏特色的市場發展道路,還體現在義烏市場定位準確,“不以善小而不為”。義烏市場發展的初期,即把商品銷售對象定位于我國農村的廣大農民和城鎮工薪階層,適應了改革開放之后廣大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迅速提高的需要。既填補了農村市場較大的商品集散中心的空白,又為當時剛起步的鄉鎮企業提供了少環節、低成本、高效率的銷售渠道,促進了市場的迅速崛起。勞動密集型的小商品生產與大市場相結合,是義烏市場發展的基點。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義烏市場始終體現出了以集散型為主,市場商品小、全、廉的鮮明特色。
(二)、遵循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市場配置與政策引導相結合,不斷提升市場內涵和檔次,是義烏市場成功的基礎。
市場經濟的法則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不應過多干預。多年來,在義烏市場起主導的,是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政府只進行宏觀調控,負責制定游戲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缺陷。每到義烏市場發展到關鍵的階段時,政府都適時對市場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引導市場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市場發展初期,政府即提出了“興商建市”的發展戰略,引導資源向商貿業集聚,傾全市之力促進了義烏市場的迅猛崛起。90年代中期,全國掀起辦市場熱潮,義烏市場的先發優勢有所削弱,針對義烏本地工業基礎薄弱的實際,市委、市政府在興商建市戰略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貿工聯動的發展戰略。經過多年的培育,逐步形成了服裝、針織、文具、飾品、彩印、拉鏈、工藝品、玩具等優勢產業,構筑起“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產業發展格局,有力地支撐了市場的發展和繁榮。近年來,義烏市場外貿呈井噴式發展,義烏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義烏市委、市政府敏銳地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確立了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的發展戰略,爭取成為國際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流通中心、展示中心,打造全球最大超市。這為義烏市場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三)、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市場管理和服務體系,保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是義烏市場長期快速發展的保證。
建立和完善了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服務體系。政府對市場的管理和服務,除了工商、稅務、質檢等執法部門對市場的管理外,還體現在善于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做好市場發展規劃、確定市場管理政策、因時而宜地進行市場布局調整。在政府規劃的引導下,義烏市場六易其址,九次搬遷,同時興建各類專業市場和專業街區,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同時,堅決實施“劃行歸市、集聚經營”的政策,發揮市場的集聚效應。20多年來,在政府的組織下,通過多次市場布局的調整,市場行業布局不斷規范化合理化。
建立和完善了市場主體自身的管理服務體系。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政策因素,政府部門及時退出市場主辦者的角色,從運動員變為裁判員,各市場由專門的業主進行市場的建設培育、經營開發、物業管理。業主十分注重市場硬件和配套建設,完善配套服務,不斷改善市場環境,逐步提高市場的檔次。
建立了發達的完善配套的服務體系。通過組織專業街、提供運輸、信息、餐飲、住宿、資金結算、外貿代理等形式,為市場提供服務,促進市場的運行和發展。
(四)、致力打造“學習型市場”,不斷提高市場主體的整體素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義烏市政府把創建學習型城市和推進“農民知識化”列為全市重點工作,通過學習型城市建設,形成突破思想障礙、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動力。數以萬計的市場經營者是市場的主體,加強經營者隊伍的學習和管理,提高整體素質對于市場發展至關重要。義烏市政府免費開辦了商務英語、外經貿知識、市場營銷等培訓班,義烏市場共有15000余人先后參加了免費培訓活動。市場業主也制訂了經營主體準入培訓制度,大力開展經營者誠信教育、道德教育,引導經營者禮貌待客,文明經商。
四、義烏市場發展趨勢及工作重點
義烏市場順應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特征更加明顯。義烏市委、市府面對國內外形勢,提出了 “新市場、新義烏、新視野、新發展”的發展目標。以“確保市場的長盛不衰為核心、以國際化和工業化為重點”,實現市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走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相統一集約發展之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市場發展量的擴張和質的新提高。在今后較長時間內,義烏市場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打造全球跨國采購平臺。按照“面向全球、優化結構、充實內涵”的要求,圍繞制造業產業鏈、市場消費產業鏈,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培育新興行業和與義烏主導產業密切相關的原輔料市場,完善商品市場體系。積極培育發展境外專業館和國內精品館,吸引國內外知名小商品制造企業到義烏直銷,大力引進國際采購商、連鎖超市、外貿機構來義烏采購商品,擴大義烏市場份額。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大力推廣商品流程自動化、計算機網絡交易系統,提升市場信息化水平,構筑智能化、國際化的現代商貿中心。
2、注重市場功能的創新。著力完善市場既具有批發,又兼有零售以及批零兼營的功能,在集散商品、形成價格、傳遞信息、服務產銷,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緩解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的同時,在交易、結算、儲運、加工、包裝、信息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開拓觀光、旅游、會展等功能。在加強市場交易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與之配套的各種服務設施的建設。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提升改造聯托運體系,建立發達的物流體系。
3、做大做強“義博會”和專業展會,加快推進市場與國際接軌。
加快制訂會展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會展業有序發展。全面開展“新市場—新義烏—新義博“的品牌宣傳推介,積極接軌廣交會,進一步提升義博會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依托市場優勢,大力培育發展具有小商品品特色的專業性展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廠商、貿易商、知名企業和引領國際新潮流的小商品參展參會,進一步拓展義烏市場的發展空間,強化市場的商品交易、產品展示、信息發布和代理推介等功能,提高義烏市場和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加強推介,營造良好環境。實施義博會總體形象策劃,開展深入持久的國內外宣傳活動,注重市內環境營造,加快完善服務設施。二是明確重點,有針對性地招展招商。繼續強化招展工作,重點邀請與我市經貿往來較多的美國、韓國、中東、香港、臺灣及工業發達的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知名企業到義博會參觀、考察、采購、訂購。三是接軌知名展會,提高展會招商效果。重點做好廣交會、廈門廈洽會、寧波投洽會等知名展會的招展招商。
4、積極擴大市場外貿。綜合利用出國參展補貼等各種政策手段,大力推動中小企業和獲權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和市場結構,在努力鞏固東亞、中東、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我國與東盟加強經貿合作的機遇,積極開拓東盟市場,進一步加強對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拓展工作。積極鼓勵企業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發展加工貿易。切實加強對現有保稅倉庫的監管。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加強與境外運輸、旅游等行業的聯系與合作,促進與貨物貿易比較緊密的國際運輸、國際結算、國際旅游等服務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建立健全應對技術襞壘、批傾銷和產業損害預警的工作機制,增強應對技術壁壘、反傾銷能力。
5、持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優化市場發展環境。
一是強化市場宏觀管理,努力降低商務成本。千方百計遏制要素價格上升過快的勢頭。對市場經營而言, 市場商位及相應房產的價格決定商務成本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些價格上升有其必然性,但如果上升過快甚至不正常上升,將會極大地削弱義烏市場的低成本、低價格競爭優勢。對此,將積極 研究政策措施,更多地運用改革辦法和經濟手段,優化市場資源配置,規范市場商位管理,遏制惡意炒作商位行為,致力在降低商務成本的同時,實現商者其位的目標。建立健全品牌商品的集約經營機制。加大品牌、名牌培育力度,加快市場引時名牌步伐,對引進名牌的經銷商和企業、國內外大型采購商,在商位安排、續租等方面給予予優先權,在商位租金收取上給予優惠。進一步加強信用市場建設。以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為重點,完善市場信用發布查詢系統,加強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治制度建設。建立境外客商信用檔案,引導市場經營戶規范貿易合同,提高防范意識。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狠抓各項市場經濟秩序專項整治,堅決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維護和提升市場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