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從根本上解決推進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建立企業發展的理性化,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民營企業無法繞過的問題。民營企業的規范化是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能否非常好的渡過二次創業,邁上新的臺階,對企業是非常有意義的。義烏民營企業依托小商品市場發展迅猛,但在新的形勢下,也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困境,需要通過規范來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義烏民營企業要苦練內功,積極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知識管理,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本為助推力,建立學習型組織,務實高效,積極穩妥地推進規范進程。義烏政府要發揮關鍵性的主導作用,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指導規范民營企業的實踐,典型引導,重點扶持,重視調研,加強監督,治理環境,培育和規范審計、經濟鑒證中介機構,加大檢查力度,培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做規范,促進區域民營經濟又好又快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依托小商品市場,義烏民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義烏民營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都急劇膨脹,一個個產業集群形成規模,一批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民營企業的發展取得可喜成績。然而,在新的形勢下,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義烏民營企業也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較有影響的企業瀕臨倒閉或陷入困境。一些支柱產業內的企業數目劇減。我們的民營企業為什么會出現一些問題?應該何去何從?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嚴重的考驗。
一、義烏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以來,義烏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1、企業大而不強,轉型升級乏力。在一份某省委副書記對義烏的調研報告中指出,“當前義烏民營企業發展明顯受到產業鏈提升與城市升級的深層約束,其結果只是做大市場規模而不是做強產業競爭力。”義烏很多民營企業明顯感覺到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人才短缺、資金短缺和管理模式落后的瓶頸。義烏有些民營企業追求改制上市,但片面追求上市效果,而不愿意嚴格按照上市要求去規范企業運作,急功近利,風聲大,雨點小;決心多,行動少。技術先進性仍然是義烏民營企業的軟肋,雖然每年專利申報量非常高,但質的方面卻不令人滿意。高科技的產品、企業為數不多。民營企業間的聯合重組進展較慢,大陳襯衫業的聯合僅僅完成了資本的聯合,而實質性的產業整合尚未完成。無縫內衣業的聯合雖早已見諸于報端,卻進展緩慢。而更多有影響力的產業,如襪業、拉鏈業等尚未聞有聯合之聲。
2、企業短期內超常規發展,面對金融危機,治理不足的缺點彰顯,個別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2002年前后,是義烏企業的擴張期,但主要往上游擴張。而且做實業步調很謹慎,并非銀行授信它就敢貸。2005年,民間金融開始勃興,一些大的企業擴張,成立集團、控股集團,涉足本地和外地的房地產。”根據對義烏民營企業集團的調查發現,它們大多僅僅經過短短幾年的超常規發展,急劇增長其民營資本,并由單一小規模作坊式企業迅速轉身為“股份化”、“產業化”、“集團化”、“國際化”企業。但實質上卻仍然按照作坊模式在運作,一些很有影響的企業集團都是丈夫任董事長、妻子任總經理,或者哥哥任董事長、弟弟任總經理,夫妻店、兄弟店的影子還很濃。這些企業超常規發展過程中,在國內國際寬松的經濟運行環境下,企業主信心益加膨脹,部分本來在主業中做得很好的企業主把資金轉移出來,投向房地產、股票、高利貸等高風險行業,又利用靈活有余的機制,組成企業間的聯保鏈條,過度融資,而對隱含的稅務風險、融資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等麻木無知。在2008年的形勢下,這些隱性危險集體爆發,令企業主應接不暇,其治理不足的缺點立即顯身出來,嚴重些就轉化為致命缺點。
3、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較弱。義烏民營企業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強勢品牌少,中低檔的勞動密集產品比重過高,高新技術產品不多,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雖然市場貿易額逐年上升,但絕大多數商品的質量競爭力較弱,依靠價格競爭力取勝的傳統格局仍然沒有根本改變。科技對制造業的支撐亟需強化。全市高技術產業產值不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全市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到0.4%,而國際企業界普遍認為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5%以上,企業才有競爭力,占2%僅夠維持;而不足1%的企業則難以生存。義烏的產業群很大程度上是屬于技術復雜性較低、橫向分工為主的集群,在市場的起步階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前市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弱化,產品差異化競爭日趨明顯,這種低成本競爭的慣性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產業的提升。去年義烏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43%,而江陰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比達80%。
4、人才匱乏,且流動頻繁。人才總量較少,高層次、具有全國、全球戰略眼光的人才尤其缺乏。近三年,義烏市GDP年均增長率為15%,而人才總量年均增長率僅6%,其中流向民營企業的人才更少。根據調查,義烏民營企業的人才流動非常頻繁,能夠在同一企業(或企業集團)工作滿3年的不足30%。人才匱乏和頻繁流動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管理規范,使得其管理總在低水平徘徊。
二、影響義烏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因素分析
上述這些問題中,既有自身經營管理中的不足,也有企業外部環境限制困擾,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存在這些問題的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企業組織制度建設不規范,家、企不分。企業主把全部經歷和身家都投入了企業,同時也有意和無意中把企業視為自己可以毫無拘束地任意行事的組織,影響到企業的獨立運行。沒有設立董事會、監事會、經理,或者這些機構形同虛設,“一言堂”為企業初期發展貢獻了效率的同時,也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設置了掣肘。我們發現,義烏的大多數民營企業仍未走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內部制衡多憑借血緣與親情,沒有科學的監督機制,特別是對企業主的行為沒有制約,其企業經營的透明度不高,生產、管理、財務等數據信息可靠性較差,企業憑借個人的經驗判斷或某些相對優勢倉促擴大生產規模,或實施多元化戰略。家長式管理與知識經濟下企業必須實施科學管理的要求相矛盾。凡事僅憑個人主觀臆斷,缺乏來自內、外有效的監督、反饋和制約的決策,在企業主個人的文化素質較為有限的背景下,其正確性、準確性大打折扣。
張政建事件暴露出家、企合一管理模式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它導致由于企業主的個人原因而導致整個企業甚至企業集團的瞬間覆滅。企業主行為的過分自由,導致企業主會因為某個事業的發展而掏空整個企業甚至整個集團,還會發生企業主掏空國內產業,攜款外逃的事件,給地方政府和銀行、相關債權人留下一大堆后遺癥,并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
2、經營欠規范,監管不到位。義烏民營企業的發展和義烏市場密不可分,相當多企業主來源于義烏市場的經營戶,并在義烏政府“引商入工,工貿聯動”政策激勵下不斷壯大的,但同時與市場的關系異常密切。政府培育市場“放水養魚”的政策同樣適用到了對民營企業的監管方面,沒有及時糾正民營企業帳、制不健全、納稅、公司治理欠規范等方面的行為。審計、鑒證等中介機構亦往往為了自身利益容忍企業不規范的存在。相當多義烏企業主把原來從事市場經營的一套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嫁接到對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上來,沒有形成系統、全面和專業的決策和管理制度,納稅意識淡薄,財務意識的薄弱。一部分企業陷入稅務糾紛難以自拔;一部分企業利用不規范所帶來的成本節約壓價競爭,既阻止了傳統價格競爭力取勝格局的根本改變,又降低了自身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影響到對自身主業發展的信心。
3、企業主自身素質存在局限。面對危機,我們通過比較發現,有兩種民營企業發展的軌跡竟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雖然從整體規模上看,民企仍然表現出“弱、小、散”,但以溫州為代表的原生態民營企業在近年的不斷演進與較量中,漸漸喪失了其相對于以杭州、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轉型性民營企業的在原有體制和產權的先發優勢。轉型性民企,顧名思義,是以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轉制而來。原生態民營企業和轉型性民營企業之間最關鍵的區別在于其企業主及企業整體人力資源方面的差異。義烏民營企業類似于溫州的原生態民營企業,其企業主多為社會邊緣人士,先天性知識層次并不高,很多民營企業主是靠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些機會而發跡起來,素質并未同時提高;由于民營企業主自身知識層次不高,其對知識人才的識別能力往往較弱,難以辨別人才的層次性,致使高層次人才的優勢難以發揮,而低層次人才的劣勢又難以發現,其直接后果是民營企業整體人力資源薄弱、員工文化程度、水平參差不齊。而民營企業主受其經歷的歷史背景局限,具有明顯強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業的直接掌控企業資源的欲望。隨著公司的業務量擴大、組織機構擴充、公司人員增加、資金流量增大,企業主自身素質的先天不足問題也就暴露出來。一是缺乏向現代企業家過渡的文化底蘊,導致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資本積累機制有余而資本集中機制不足的問題;二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文化思維定勢使得許多小資本不愿聯合成為大資本去發展大企業;三是民營企業主在整體上還沒有形成真正擺脫諸如缺乏實業精神、投機性、無序性、唯眼前利益是圖等等世俗化文化束縛,制約了企業主的理性決策。
三、規范,是義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樓忠福認為,“民營企業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即體制、機制問題,正因為所有權太明晰了,自主權太大了,制約不夠”,即規范不夠,所以化解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危機,移去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其出路和對策就在于規范。規范,是義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而規范的力量至少需要來源于政府和民營企業自身兩個方面。
(一)義烏民營企業要苦練內功,積極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知識管理,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本為助推力,建立學習型組織,務實高效,通過強化和規范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1、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主,需要轉變觀念。
需要調整“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文化思維定勢,主動尋求聯合小資本成為大資本去發展大企業,把資本積累機制轉化為資本集中機制。民營企業主需要擺脫投機、無序、唯眼前利益是圖等世俗化文化的影響,保持創業激情,形成理性決策機制。
雖然,企業的規范需要成本,甚至是巨額成本。但是這些成本不僅僅是企業的成本,更是企業獲得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個企業要想取得長期健康的發展,擁有持久的未來,必須進行管理的規范,建立“企業的理性”。當市場機會和市場需求逐步步入信息趨于對稱和穩步發展的時期,市場壓力、成本制約、資源緊張將迫使民營企業必須轉變企業的增長方式和發展質量。規范化是企業運作的有效載體,企業所有的運作都必須依賴于這個載體。基于個人經驗或管理能力的運作盡管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但同時會成倍增加企業的運營風險。在創業初期,民營企業主大多靠膽識和勤奮起家。而市場經濟是規則經濟,一家民營企業的管理、企業主的思想能否跟得上形勢的發展,將決定這家企業在市場上能走多遠。
2、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的組織結構規范。
現代企業制度是一種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以法人財產權為基礎,以有限責任為核心,以公司制為基本形式,規范企業各方面基本經濟關系的制度體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近年以來,雖然義烏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企業規模小、綜合競爭力弱、融資渠道不暢、發展資金不足、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問題。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傳統的家族經營模式已經嚴重制約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要轉型升級,必須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實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決策監督機制,實現企業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充分聚合股東們的聰明才智,發揮董事會、股東會的集體決策作用,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管,減少決策失誤,有效規避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勞動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業內部監督機制,整合人力、財力、物力資本,真正實現民營企業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是民營企業吸納人才的需要。
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要突破單一產權結構和業主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規范的公司制。雖然義烏幾乎所民營企業都是有限責任公司,但由父子、兄弟、夫妻等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究其實質仍然屬于業主制,這種模式下,勢必形成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的組織架構形同虛設,實質上的控制人一人說了算。通過實質上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合理的產權結構,有利于迅速形成規模優勢。規范的公司制有利于資產和企業的流動與重組,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需要。遠見卓識的企業主,在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應大膽的進行公司制改革,走規范的股份化、集團化、產業化之路。二要突破家族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健全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等組織結構,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執行機構間,既相互獨立、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又互相協調、形成合力。
3、實施知識管理,推行規范化管理的標準化和數據化。
知識管理是要把人力資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術、市場分析乃至企業的經營戰略等協調統一起來,共同為企業的發展服務,從而產生整體大于局部之和的經營效果。石油巨頭德士古集團(Texaco)采用的信息系統可以使分散在150個國家的18,000位企業員工共享信息與知識。盡管這樣龐大的信息庫是眾多企業夢寐以求的,但是其意義并不在于規模,而在于它使人員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尤其是他們可以交流經驗,相互排憂解難。知識共享使企業的運作更加快速高效。民營企業應重視知識與信息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養能進行知識管理的人才,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注重信息的收集,并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處理,用來審視過去、把握現在、預測未來,使管理更有效,決策更科學。為實施知識管理,需要采用ERP先進信息管理體系改善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信息,借助ASP信息化模式收集外部信息;推行IS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促進民營企業規范持續發展。不能夠片面地將規范化理解為單純制度化,而又將制度化理解為文件化。規范化管理的核心是標準化和數據化,要將各種工作標準制定出來,要將工作結果、工作內容、完成工作時間、工作程序等等進行標準化。以數據化為核心,從工作的分拆開始,從工廠的各個環節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開始,經過長時間的統計,制成工作的標準和要求。要防止企業因規范化而走向官僚化,防患“大企業病”。義烏一些企業也是人才濟濟,規范一大堆,但人們為了規范而規范,失去并忘記規范的真正目的,這就患上了“大企業病”,使得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擱淺,影響了企業主推行規范化的良苦用心。ERP系統的成功應用對公司整合資源、提高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必須充分作好思想上的認識和準備,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信息化建設,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簡單的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的建設。IS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總結了當代世界質量管理領域的成功經驗,應用先進的管理理論,以簡單明確的標準形式推薦實用的管理方法模式,推行IS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能夠使民營企業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活動與國際社會統一,有利于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以提高產品質量并實現質量目標;有利于增進國際貿易與國際交流,消除技術壁壘;有利于組織持續改進,以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增強其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4、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本為助推力。
2007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在當時較有影響力的企業轟然倒塌,如寶興汽車,金烏集團,東方萬博,天潤文具等。這些企業倒塌的原因多系民間高利貸誘發,也有受其他公司拖累,但舍棄主業、盲目擴張、亂投資(投機)無疑是最深層次的原因。這些企業“主業都做得很好,而且一直在盈利,而且銀行貸款是夠用的,也不需要借高利貸。”“浙江嬌麗襪業制衣有限公司是金烏起步的本業,主攻歐美市場。2007年,嬌麗襪業銷售額超過1億元,列該鎮(指大陳鎮)單個企業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在原材料上漲5%、勞動力成本上漲12%的情況下,嬌麗的利潤依然能維持在12%以上。”華立集團、復星集團、遠大集團等做得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在總結民營企業盛衰經驗教訓時,都強調集中在產業、主業上做大做強是民營企業保持持續發展的根本。在股權多元化、促進管理機制提升的同時,立足業務專業化,加強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需要適時適機、充分借助資本市場,進行適當的資本市場運作、兼并、收購,以抓住跨越式發展的契機。
5、建立學習型組織。
義烏民營企業主需要彌補知識層次不高的不足,擺脫一次創業時靠敢闖敢拼而取得成功的感性思維慣性,切切實實地全面提高自身知識層次和其他綜合素質,增強人才識別能力,建立終生學習機制。義烏企業家需要完完全全地完成由商人向企業家的轉變,對民營企業的戰略選擇不僅是在“事”上謀篇布局,更要在“人”上做長遠規劃,將企業建成學習型組織,對員工以終生教育為目標,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技術繼續培訓,推行員工職業生涯管理,實現人才的持續發展。更多地為員工的個人發展提供機會,努力提高員工受雇的能力,而不是努力保證員工雇用。在建立學習型組織時需要避免陷入兩個誤區,一是單純地以為到一些機構交些錢取得些證書就得到了提高;二是把“學習”界定為個人(或組織成員)的學習,僅僅是加強了政治思想學習、業務學習、甚至組織紀律、規章制度的學習等等。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組織學習、系統學習、系統思考的過程,其學習目標在于在民營企業內企業家和員工通過共同學習、溝通和思考來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體和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實現使系統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建設學習型組織需要持之以恒,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義烏民營企業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當地就近聘請一些知識、素養層次比較高的人員經常性地、長期性地深入和廣泛地和企業家、員工在一起交流、學習、溝通,不斷調整和完善企業的各項制度,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層次和水平,帶動企業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二)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培育民營企業做強做規范,促進區域民營經濟又好又快健康發展。
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的要求,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轉型提升階段,要求我國的民營企業能夠與國際接軌,即能夠跟得上國際社會對企業的規范化要求。但規范管理、經濟轉型提升會意味著原材料、能源、環保、勞動力等生產性成本的大幅增長和信息、稅收、行政管理等管理成本的大幅攀升,在短期內可能影響到義烏民營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這將會相當程度上制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主動規范的自覺性,除非有外力的推動。這個外力最可能就是來源于政府。義烏政府需要應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指導規范民營企業的實踐,增強認識,調整理念,加強對民營企業規范的引導、指導和扶持,加強監督與檢查,從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硬軟環境上予以重點把握。
1、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指導規范民營企業的實踐,增強認識,轉變理念。
談到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支持,總有人以“先發展后規范”一言以蔽之,即不要去苛求民營經濟在運轉機制、涉足領域等方面的不規范,應給足其開拓創新的空間。但在民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層次時,繼續執行“先發展后規范”的理念將容易演變為對民營企業的過度保護和放任自流,甚至是對所謂市場“潛規則”的默許。規范和限制并不能混為一談,規范目的是要將民營企業推上健康的發展軌道,而不是將其打入另冊,人為地設置障礙,并不會阻礙民營企業的發展。可以設想,如果義烏政府能夠及時提醒和應用法律手段嚴格規范,民營企業做假賬、虛假注冊、盲目擴張、偷稅漏稅、民營企業家任意挪用民營企業資金涉入房地產業、高利貸領域、民營企業家利用民營企業擔保從民間借入資金到澳門揮霍等問題就可能大為減少,一度耀眼的明星企業仿佛一夜間轟然倒塌的事件就可能不會出現。改革開放不到30年的時間,義烏由一個資源貧乏的內陸農業小縣,一躍發展成為國際性商貿城市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小商品城的快速發展吸引了政府過多的注意力,“政府不介入微觀經濟,只是牢牢掌握住市場和物流場站等基礎性資源,和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在相當程度上分散了政府對規范民營企業的注意力。但“義烏發展經驗”“興商建市、產業聯動、城鄉統籌、和諧發展、豐厚底蘊、黨政有為”六條中“黨政有為”是根本保障。在規范民營企業方面,仍然需要政府繼續發揮“黨政有為”的優勢,發揮主導作用。
2、典型引導,重點扶持,重視調研,把民營企業的規范化工作作為一項制度性工作。
民營企業的規范工作需要政府積極推進和典型引導。義烏民營企業中現已有幾十戶企業列入了上市培育對象,他們多為大企業(集團)、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他們的規范有利于帶動整個區域、整個行業的行為。這些企往往和政府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政府在各項資源的分配上也更容易向這些企業傾斜,從而這些企業也更容易貫徹執行政府的各項政策和意圖。這些企業需要通過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體制創新,加快上市進程。把這些企業確立為規范化管理的示范企業,以典型引導,將有利于推動整體民營企業的規范工作。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根本,需要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人才難引進、難留住的矛盾,尋找更加切實可行的人才方略。有恒產者,有恒心。可以考慮由義烏市政府建立人才庫,通過國有企事業單位儲備人才,并把民營企業中的人才統一吸納到人才庫中,為引進人才營造良好的安居樂業氛圍,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激勵他們積聚恒產,堅定其在義烏發展永恒事業的信心。再把這些人才派駐到典型民營企業,使他們在“輕裝”的狀態下專心致志地為民營企業的事業發展貢獻全部力量。也可以借鑒鄰近的江蘇省的做法,發揮政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人才資源優勢,向民營企業派駐高級經理人員,彌補他們人才的不足,幫助他們籌劃和實施規范管理。
義烏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暴露出義烏對民營企業的調查研究不夠,以至于對潛伏的危機及其危害程度敏感度不夠,在危機顯露時,疲于應付。專業從事義烏問題研究的機構和人員都很少,力量薄弱,且比較分散,缺少整合,義烏政府需要發揮政府主導優勢,充分整合義烏本地的研究力量,提高研究效率和效益,重點研究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做規范的理論和實踐,為推動民營企業規范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典型。
為了把民營企業的規范工作抓到實處,政府應把民營企業的規范工作納入政府對各鎮、街、委的工作目標考核,建立規范進度通報制度,開展民營企業大講堂,定期不定期的組織理論學者和典型企業從理論到實踐宣傳民營企業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組織民營企業分層次到規范成功的典型民營企業參觀學習,使得規范民營企業的工作成為一項制度性工作和日常工作。
3、加強監督,治理環境,培育和規范審計、經濟鑒證中介機構,加大檢查力度。
加強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監督,是增強政府調控能力,提高政府工作績效,保障政府更好地落實調控政策的有效手段。應對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期間,政府對于民營企業在政策、資金、要素資源等各方面都給予了積極的扶持。給予民營企業扶持的同時,政府更應通過監督檢查企業按章建賬、建制、納稅、運營等狀況,要求企業定期報送真實、全面、詳細的信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的要求治理企業,以保證民營企業確實把所扶持的政策、資金、要素資源等用在明處,用得恰當。需謹防民營企業嬰兒化(覺得自己什么都要地方政府的扶持呵護)和“姨太太化”(環境一變化,就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兩個極端。一些企業一遇到危機就開口向政府要土地、要資金、要扶持政策,卻又不按照接受土地、資金、政策時所做的承諾那樣提高土地的投資密度和畝產效益、合理使用資金,而是仍然故我地任意作為。如果不能夠實施對民營企業的有效監督,勢必會降低政府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影響政府的工作績效,抵消政府調控政策的效果。定期和不定期地監督檢查民營企業規范運作的情況,還有助于及時糾正民營企業家企不分的行為,把隱性風險降到最低。
會計、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經濟鑒證中介機構,專業性強,權威性高,是政府和民營企業間進行良好溝通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政府監督力量的不足。民營企業的規范離不開高層次中介機構、高層次中介服務人才的配套服務。中介服務機構及時有效的服務將有利于企業決策更加科學,發展更富計劃性,競爭更加理智,行為更加理性,協助企業系統有效地解決公司治理、架構整合、品牌運作、稅收籌劃、財務核算、上市策劃以及資金安排等一系列問題,使民營企業在規范過程中少走彎路,降低成本,加快規范進程。而目前義烏經濟鑒證中介機構數量上不足,服務能力上有待提高,其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也有待規范。
當然,打擊不規范的行為和治理不規范的企業從另一側面有助于民營企業的規范運作。
誠然,義烏民營企業通過規范運作,究竟會有多少能夠成長為又大又強又規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并不會依據政府的意志,而是要看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但是,政府的作用無疑是不可替代的。
四、結語
從根本上解決推進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建立企業發展的理性化,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民營企業無法繞過的問題。民營企業的規范化是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能否非常好的渡過二次創業,邁上新的臺階,對企業是非常有意義的。誠然,在當今時代,有太多不規范的誘惑,而且短期的不規范往往會得到額外的利益。但是為了長遠的發展,民營企業必須進行規范,這樣才能得到更持續更多的發展。規范最大的回報將是,不規范可能會一時的得到,但是他們更可能會死去,而規范的民營企業將會活下去,并在未來的過程中占據更多的機會,得到持續、穩健的發展。民營企業間的重組整合將由于其自身的規范性而輕而易舉。可喜的是義烏很多民營企業已經深深地認識到規范對于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永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把認識轉化為行動,我們將迎來義烏民營企業發展的有一個春天。
作者簡介:
孫祥和,男,1970年9月生,江蘇省東臺市人。1992年6月于中央財經大學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05年6月于遼寧大學取得法律碩士學位,2007年6月于遼寧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制度經濟學,制度經濟史學。現任職于浙江省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義烏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顧問,中國(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他本科畢業以后回到基層從事注冊會計師工作。這是一項很具體、很瑣碎的工作,但是他沒有把眼光局限于微觀層次,他勤于思考,善于把從實踐中摸索、探索、總結出來的知識上升到理論高度。他平時工作和學習都比較繁忙,先后取得了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律師、注冊會計師證券期貨審計資格等執業資質,并擔任國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部門負責人以上職務。然而,他仍然熱衷于學術上的建樹。2001年“論評估證據”(中國資產評估2001年10期)一文帶動了國內評估理論的蓬勃發展。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之后,作者重回校園。在攻讀法律碩士期間,與導師合作的“交通事故中多人侵權責任的法理分析——兼評‘不幸總是落在被擊中者的頭上’” 一文(《法學》2004年第1期)中的創新之處被列入“2004年民商法學學術研究回顧”的典型篇目。
豐富的學業經歷和社會生活閱歷塑就了孫祥和在經濟學、法學和史學等方面學科交融研究的優勢,《美國私有財產權憲法保護法律變遷——建國后至新政》一書融入了經濟學、法學和歷史學等多門學科的理論與資料,對歷史的法經濟學研究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對義烏這座城市產生了濃厚興趣,致使他落根與義烏,并決心潛心研究義烏市場與義烏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目前研究領域正在鋪開,在較短的時間內,已經在義烏市場發展趨勢、義烏商人的發展模式、義烏經濟轉型升級、義烏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信守“學以致用”的理念,不愿做書齋中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