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營特點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歷程中,從馬路市場到現代化的國際商貿城,其銷售、展示的商品始終是小商品。義烏小商品市場規模越辦越大,商品輻射面遍及全國乃至世界212個國家和地區,市場成交額連續15年位居全國集貿市場的首位,市場持續繁榮,其主要原因是:義烏市場始終體現了小、全、廉、快的特色,始終定位在特色明顯、專業性強、需求量大和產業依托強的小商品上。
小而全。這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第一個顯著特點。市場開放之初,經營的大多是小百貨、小五金、小塑料、小玩具、小針織、小飾品、針頭線腦、紐扣鞋類等很不起眼的小商品。有相當部分是國合商業不經營的,彌補了國營、集體商業的不足。據調查,1982年12月小商品市場經營的2100多種小商品,國營商業、供銷社、合作商店經營的不到40%,如紐扣類,小商品市場有200多個品種,縣百貨公司門市部僅31種;綢帶、發扣的品種多,國合商業大多不經營。據1993年統計,小商品市場分為小百貨、服裝、針織三個大區,共8000多個品種。小百貨區內,在劃行歸市時分為15個大類,每大類又分為幾十個小類,每小類有各色品種,每種品種又有各式規格。由于品種齊全,客商到義烏市場進貨,在市場上轉一圈就能采購到所需商品。隨著市場硬件設施的提升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仍始終圍繞日用工業品和手工小商品的經營,全市發展的優勢產業,如紡織、服裝、工藝品、印刷、紙制品、金屬制品、塑料制品等也是小商品。2003年12月,經有關部門歷時3個多月調查統計,在小商品城銷售的商品共有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商品。至2005年,在中國小商品城銷售的商品品種共有41個行業、1900余個大類、40余萬種商品,占聯合國貿發組織公布的全球50萬種商品品種總量的4/5多。各專業市場商品品種齊全,抓住批發生意這個環節做全國小商人和中小企業的窗口,迅速成為全國小商品的展示中心,成為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覽會。
作為經營小商品的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尤為突出。經營小商品可以是小規模的,單門獨戶也可從事經營,營業資金可大可小,資本不多也可參與經營,這就決定了經營主體的廣泛性和分散性。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隨時可以進入市場經營,市場經營主體有廣大的后備軍。小商品制作簡單,容易上馬生產,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一些國有企業、二輕企業可以為小商品市場提供充足貨源。義烏小商品市場規模大、攤位多、經營同類商品的同行多,同行業間競爭激烈,沒有人能夠壟斷市場。而且市場管理部門還有意識地促使市場競爭,采取了“劃行歸市、商品分類”的辦法,使同類商品相對地集中在同一地塊內。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劃行歸市進一步促進了公平競爭,促進經營者提高經營能力,在質量上價格上不敢馬虎,市場經營者不會漫天開價,談價格就是易于成交的“實質性”價格。這是義烏小商品市場與外地同類市場的明顯區別。
薄利多銷。義烏小商品市場雖為攤販形式,但大多批發銷售,經營者一般直接從生產廠家批量進貨,無中間環節,大多數小商品的進銷差價,往往按分、厘計算,因批量大,獲利則豐。據1982年底調查,市場小商品價格低于國營商店。如紐扣,一般低于國營商店10-20%,有的達50%。電光男制服扣,國營商店每粒九分五厘,市場每粒三分。小五金、小玩具的差價更大。1991年初調查,武義出產的襪子每雙進價0.96元,批發價1.00元,每雙毛利0.04元;兒童剪刀每把進貨0.65元,批發價0.67元,每把毛利0.02元,本地產的塑料袋提手,生產成本每只0.075元,批發價僅0.08元。市場經營者十分注重運用批量差價、季節差價、當面議價、靈活作價。以此吸引八方商人。由于義烏小商品市場貨源充足,流通環節少,其商品價格比其他同類批發市場低廉,比國合商店售價更是低得多,使義烏市場始終保持低價競爭的優勢地位。同時,更多的經營戶從家庭作坊式工廠起步,創辦現代化工廠,進一步降低成本,以質優價廉取勝。1991年以服裝、塑料加工行業居多,約有2700多經營戶亦商亦工,大多數產品在小商品市場銷售。玩具攤主方壕鏞,原從慈溪進玩具手風琴,每只進價0.95元,市場銷價1.00元;1990年12月,投資6萬元,自行生產,每只成本在0.85元以下,銷售價0.95元,1991年1月中旬就銷出3萬只。至2005年,全市有2.5萬家工業企業,20多萬名經商辦廠能人,20多個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襪業、針織內衣、玩具、工藝品、化妝品、飾品、拉鏈等優勢產業的產銷量均占全國30%以上;同時期,全國眾多企業紛紛在義烏設立總經銷、總代理。據統計,2005年底,全國工商企業在中國小商品城的銷售代理商達6000多家。促進分工愈細,信息度愈靈,開放度愈高,流通成本進一步降低,使各個環節的經營者都有錢可賺。
以快取勝。捕捉商品信息快,更新花色品種快,商品流轉快,資金周轉快。一般經營戶多從各地市場進貨,后迅速轉為直接從生產廠家進貨,即越過批發(商)環節,以縮短周轉期。如80年代末,服裝攤主劉香云經營方巾,先從上海城隍廟市場進貨,后得知產地是嘉興一家村辦工廠,即改從工廠進貨。由于快進快出,減少了經營風險。如80年代末,服裝攤主陶錫海,從常熟進貨,常常于上午運貨到義烏,晚上再返回常熟,2個月內售出12萬條裙子,每條利潤0.05元,共賺6000元。義烏商人善于長途販運,人數眾多,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經營戶可根據市場變動,迅速組織加工,隨時上市供應,使產品適銷對路;市場經營戶還善于創新,可根據客商對產品品種的要求,做訂單生意,在最短時間內交貨,在廣大客商中樹立良好的信譽。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提高,商城集團致力于構筑數字網站,利用交易平臺、搜索引擎、支付中介、配送中心、配套服務等信息化功能,為義烏商人提供快捷、有效的小商品信息中介服務,市場經營戶更多的運用電子商務形式,開拓經營和管理新的領域。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經營戶完全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他們從非獨立的農業勞動力,轉變到責權利集于一身的“老板”。在市場機制的杠桿作用下,供求關系的變化,商品價格的漲落,利潤的高低,無不關系到切身利益,充滿風險的經營活動,迫使他們精通經營之道。在經營中,他們注重市場信息,靈敏應付市場變化,快速進貨、及時出貨;在買賣中雙方當面議價,現金付款,使貨流、資金流相向快速運作。
運銷區域
中國小商品城運銷區域的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為本地貨郎擔服務和周邊地區消費者服務為主的區域性市場。在市場開放前特別是開放初期,主要是為貨郎擔和販銷者服務,并通過他們把小商品銷往周邊地區。后來逐步打開銷路,小商品的去向:憑借上萬人的貨郎擔和上千人的個體商販隊伍,把小商品銷往南至海南,西至拉薩,北至黑龍江,相當大的數量銷往青藏、云貴高原。(金華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1982年12月編發《關于開放義烏縣稠城鎮小商品市場的情況》)。第二代小商品市場,商品種類達2740余種,流通范圍大步跨出義烏縣和周邊市、縣,并向外省市輻射。第二代市場以其品種多、價格低、服務好、托運便捷等優勢很快提高了市場知名度,開始吸引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更多的客商。
第二階段,第三代小商品市場快速發展至90年代末期,商品流通范圍擴展至全國。截止1997年底,采取各種形式進駐中國小商品城的國有、集體和混合所有制的大中型企業達3000多家;市場內有2500多家商貿企業(公司),取得了國內外名廠大店在義烏乃至浙江省、華東地區的總經銷、總代理資格,與26個省、市、自治區1500多家工商企業建立購銷關系;中國小商品城在北京、新疆、陜西、甘肅、四川等省市辦分市場或小商品配送中心,使義烏市場在國內的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市場上本地產品比重降到30%,售出的商品90%以上銷往外地,流向遍及全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及其輻射的廣大農村,確立了義烏作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的地位。
據市工商局個體私營管理科統計,1990年底止,義烏人出省經商的有4550戶,7582人,在各地設立銷售點,逐步形成小商品販銷網絡。西到烏魯木齊、拉薩,北至哈爾濱、呼和浩特,南至昆明、廣州,一般相對集中,少則幾十人,多至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如個體勞協于1990年底初步統計,武漢漢正街150人,長春黑水路市場約400人,常熟招商市場約300人,淮陰小商品市場約300人,山東德州約700~800人,成都荷花池市場約200人,昆明螺螄灣市場約200人,烏魯木齊新華飯店等4家飯店(招待所)固定經營者600~700人,湖南常德約600人,等等。由于出省經商的義烏人多,相對集中的地方形成了“義烏街”、“義烏路”或“義烏商業廳”。這些義烏人在外地經銷小商品,多從義烏發貨。大批在外地經商的義烏人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觸角和神經,各地的“義烏街”、“義烏路”實際上是義烏市場的派生市場,又把全國各地的市場需求信息及時迅速地反饋到義烏母市場上來,構成了獨特的商品信息網絡。
西藏拉薩。1984年,一些義烏商販在拉薩北京中路一帶擺地攤。20世紀90年代初,拉薩小商品市場漸成規模,義烏商販有100多戶。受交通因素和氣候環境制約,運貨進藏途中先在蘭州組貨、拼車,再穿越青藏高原到達拉薩。隨著入藏商人的增多和貨流的擴大,義烏至拉薩的貨運逐步正常化,義烏商品源源不斷輸入西藏。
西安康復路市場。市場3000余個攤位,義烏人占了近三分之一。市場內“浪莎”、“夢娜”、“新光”等義烏品牌商品比比皆是。其中京祥商城開張不久,就成為義烏貨銷售的主陣地。主要經銷襯衫,“能達利”、“凱歌”、“遠東”、“利加利”等義烏品牌成為銷量最大的商品。義烏至西安的火車貨運專列開通后,卸貨點增加五至六個。此外,每天都有數十輛貨車滿載貨物運抵西安。
長沙市高橋市場,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據統計,在高橋市場內,小百貨類60%的商品來自義烏市場,針織類產品占70%,文體玩具產品占80%。
義烏品牌襪集聚沈陽。在沈陽五愛市場襪子精品區,集聚眾多全國知名的襪子產品,有70%來自義烏,其中“夢娜”、“浪莎”、“寶娜斯”等品牌成為主打產品。義烏襪子品牌已打入沈陽市10余家知名的大中型超市、大商場(包括樂購、沃爾瑪、家樂福、華聯等),形成了一個終端銷售網。
第三階段,商品輸出全球化的國際性市場。中國小商品城國際化的發展也經歷了三個時期:
90年代初期以邊貿為特征的萌芽期。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邊貿生意已為眾多義烏商人所矚目。1993年調查,通過中俄邊境的黑河地區,義烏市場的小商品每天少則1車多則3車的貨物運往俄羅斯。在新疆的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和獨山子區,是通向獨聯體和西亞的商業通道,義烏商人立足其間開展小商品貿易。中尼、中緬、中越邊境,也不斷有義烏商人設立邊貿公司,做外國人的生意。邊貿市場的興起,使義烏小商品開始走出國門。
90年代中期后轉型接軌期。在國家大力鼓勵擴大出口的宏觀形勢推動下,中國小商品城商品物美價廉和品種豐富等可比優勢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凸現,外商來內地采購組貨出口貿易活動劇增。至1999年,來市場從事直接外貿出口的國外采購商很快增多,原先從廣州、上海等地采購商品的外商(以韓國為主)紛紛進駐義烏,外貿企業迅速增多,小商品外貿出口額增幅連年翻番。1999年,出口到82個國家和地區。外貿出口占小商品市場成交額的15%左右,2000年市場外向度明顯提高,市場外貿出口額達到50余億元,占市場總成交額的25%。
2001年以后全面發展期。2001年,中國小商品城外貿交貨值約15億美元,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4%。市場外向度在50%以上,出口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據對市場經營戶抽樣調查,外貿生意已覆蓋市場內所有各大類商品和行業,有90%的市場經營戶發生外貿供貨業務。使經營主體、貿易方式、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明顯。
2002年后,入境(義烏市)的國外客商每年以30%以上比例遞增,2005年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名外商常駐義烏采購小商品。2002年,小商品出口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60多個。2003年,有179個國家和地區近5萬名外商來義采購小商品。市場小商品銷售到188個國家和地區,從義烏出口的標準集裝箱全年達到32萬只標箱,年出口小商品已達17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額7.3億美元。小商品出口國家和地區結構發生變化,除中東、韓國及港澳臺等傳統市場外,出口市場重心逐步轉向歐美、韓日等發達國家。據海關統計,義烏小商品出品國排名順序依次為美國、阿聯酋、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日本等。2003年出口俄羅斯約1.5萬個標箱,2005年1~10月達到2萬余個標箱,出口額8060萬美元,出口量占同期外貿出口總額的1/10左右。美國成為義烏小商品第一出口國,2002年出口美國交貨額達10億美元。(劉俊義)
2007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