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屢戰屢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再戰的機會。
從15歲外出闖天下到49歲為朋友打工,義烏市城西街道五星塘村的何希民走過了一條異常坎坷的創業之路。如今,年近半百的他身上還背負著70余萬元的債務,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再創業的機會,但49歲的他還能東山再起嗎?
15歲外出打工
何希民的老家五星塘村,位于義烏火車貨運站附近,在還沒修建站前大道以前,這里可以說是義烏的蠻荒之地。1975年,由于家窮讀不起書,初中畢業后,年僅15歲的何希民就跟著親戚去江西婺源打工。
“當時我們主要是做公路,剛去的時候,我給別人打工,打石頭、扛磚塊等重活累活都干過。”何希民說,“不過,到了第二年,我就自己承包了一段公路,當起了小包工頭。”上世紀80年代初,因農村需要農技方面的人才,村里就邀請何希民回村發展。年少的何希民由于在外賺了錢,也想回來風光一下,于是就回到村里,主要進行水稻、玉米等種植實驗,目
的是培育優良種子。何希民當時的身份、工作,有點像現在鄉鎮里的農技員,主要是為種植服務,不過那時候是以村為單位,每個村里都有幾個這樣的人。
回到村里的何希民仍是個比較會折騰的人。在村里,他在種植試驗之余,又當起了養殖專業戶,種過甘蔗,養過水鴨。何希民的鴨子養得好,成活率也比較高,但是他的運氣不佳,產蛋旺季碰上了鴨蛋價格暴跌。“以前,鴨蛋的價格都是比豬肉貴,就從那年起,鴨蛋價格跌得比豬肉低多了,而且從此再沒有比豬肉價格高過。”
搞養殖賺不到錢,何希民又轉向了做服裝加工。“我們剛做服裝加工的時候,因為沒有場地,衣料就直接放在地上裁剪,設備非常簡陋。”不過,那時候做生意只要勤勞肯吃苦就有錢賺。隨著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何希民的服裝加工作坊也發展成為義烏市仙發制衣有限公司。
創業路上連遭劫難
何希民的服裝生意越做越好,生產的衣服銷售到了全國各地,但是這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我是一直誠信做生意的,總覺得別人也和自己一樣。”1993年,何希民去紹興柯橋進布料,結果因輕信別人而掉進了陷阱。選好布料后,何希民按照雙方的合同約定,支付了50%的布料定金47萬元。一個多月后,何希民還沒收到對方的布料。等得著急了,何希民就再次跑到柯橋,卻發現那店面已經搬走了,問隔壁的人也不知去向。“當時,我是貪圖便宜,沒有在市場里面進貨,沒想到會遇上騙子。”這次受騙,使何希民的資金周轉陷入了困境,不久義烏市仙發制衣有限公司因無布料被迫停業。服裝公司的意外破產,讓何希民欠下了20余萬元債務。
五星塘村所在的東河工作片有很多人在各地開辦托運部,出了很多大老板,為了能早日歸還這20余萬元的債務,何希民決定遠走他鄉,也去開辦一個托運部。他來到廣州,從老鄉手里花17萬元轉包了一個托運部,主要經營廣州至重慶、廣州至成都的線路。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何希民接手托運部后的第一趟出車就遇到了割包賊,貨車在路上被人割了包,損失了好幾包貨物。雖然被偷的都是一些并不值錢的五金產品,但是由于客戶事先買了高額保險,何希民最后只好按保險額賠了客戶3.5萬元。何希民辦托運部的資金原本都是東湊西借來的,這一來更是捉襟見肘。1998年,由于資金困難,無法經營下去,何希民將托運部轉給了本村村民,自己跑到湖南常德,租了一個店面干起了老本行服裝生意,但是讓何希民想不到的是,在常德起早摸黑干了多年,結果2004年12月21日早上,一場大火把他的店面燒個精光,直接損失8萬多元。沒有本錢的何希民只好回到義烏,在朋友的一個飾品廠打工。
打工以后想再辦飾品廠
在飾品廠打工的幾年里,何希民做過技術設計、質量監督,現在是飾品廠廠長,但是僅靠打工的工資顯然是無法還清債務的。據何希民統計,本金加上利息,現在他共欠了70多萬元。就在4月7日,上溪法庭開庭審理了他的一起借貸官司。
“當時,我向對方借了5萬元,現在連本帶利有6萬多元了,對此我都是承認的,但是對方律師讓我說一個還款的準確時間,我真的說不出來。”何希民說,他覺得最對不住的人就是年邁的母親,因為這十幾年來母親沒過上一天安穩日子,家里常有人來上門要債。如果要還清債務,就必須自己再創業。
何希民認為,他東山再起的機會就是自己辦一個飾品廠。這幾年在飾品廠的打工經歷,讓何希民掌握了辦飾品廠所需的技術,也有了辦飾品廠需要的管理能力、貨源和客戶群。更重要的是,作為20多年的老朋友,曾經在他無處可去的時候伸出援手的飾品廠業主也很支持他,希望他能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辦好企業,讓家里的老母親也能過上幾年安穩生活。
“辦飾品廠投資少回報快,屬于技術類企業,現在我辦廠所需的條件大都已經具備,就是缺少場地。”何希民發現,五星塘村附近的村子都進行了舊村改造,可以用作廠房的出租房很多,但是租金也很高,而且都要求一次性付清;再加上現在政府嚴厲禁止辦“三合一”企業(廠房、倉庫、宿舍在同一幢樓),要租就得租兩幢房子,一幢做廠房,一幢做員工生活宿舍。可是以何希民現在的情況,就連租金都難以籌措到,更不用說辦廠了。很明顯,這條路行不通。
經過多方尋找,何希民發現,村里的生產隊倉庫面積有800多平方米,已經空置了20多年,經過修繕可以當廠房和宿舍。為此,何希民想向村里申請當做辦廠的場地。
記者看到,五星塘村的生產隊倉庫原來有3大間,都是泥墻木結構的老房子,中間的一間已經夷為平地,雜草遍地。不過,倉庫前面是一個水泥籃球場,兩邊都有水泥路通進來,確實是一個辦廠的好場所。據村干部說,要用這個倉庫的話,年租金起碼要3萬元,這是村里以前定下來的價格。對何希明來說,這也是難以承受的。
最后,何希民的誠意打動了村干部,針對何希民的要求和村里的實際情況,村干部讓何希民看看能否把村里空置的校舍利用起來辦廠。原來,這幾年來校舍空在那里,一些租住在村民家里的收廢品的人就把教室當成了堆廢品的場地,何希民可以把它清理出來,條件比生產隊倉庫還要好。
日前,何希民告訴記者,他已經清理出了4間教室和多間宿舍,現正在積極籌備辦廠所需的設備和資金。“我辦廠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活困境,償還他人債務,同時也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就業,可以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來料加工。”何希民說,如今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面前,許多曾經成功的商人、企業家像他一樣陷入了困境,需要大家拉一把、扶一把。他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他一定能東山再起,希望村民們能夠相信他,給他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