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對走基層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廣州中大站的采訪中,《中國貿易報》記者穿梭在海珠區這個被業界譽為千億商圈的經編面料專業市場,參觀了由廣州國際輕紡城、長江服裝輔料市
近日,在對“走基層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廣州中大站的采訪中,《中國貿易報》記者穿梭在海珠區這個被業界譽為“千億商圈”的經編面料專業市場,參觀了由廣州國際輕紡城、長江服裝輔料市場、長江布匹交易城等大型紡織專業市場組成的經編紡織面料產業功能區。隨處可見的物流網點、金融網點配套與市場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讓這個年交易額近300億元,占據全國經編面料銷量四成以上的“大集市”熱鬧非凡。
從跨界經營而來
別看如今這個“大集市”的規模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十幾年前,剛剛起步的經編面料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最初為該行業“牽頭”的企業多從跨界經營做起,當年的一次改變成就了現在經編面料市場的繁榮。
十多年前的某個下午,正在湖北經營面料生意的劉純星因為朋友的一個電話改變了主營方向。沒過幾天,這位在湖北面料市場闖蕩多年的商鋪老板開始低價清倉,隨后便帶著一家老小坐上了南下廣州的列車,直奔如今的廣州中大市場。隨后,劉純星在幾百元租下的商鋪門前掛上了劉邦布業的牌子,經營起了在當時還算新生事物的經編面料,且一干就是十幾年。如今,以前名不見經傳的經編面料市場轉變成了全國最大的經編面輔料集散中心,商業大樓拔地而起,經營商戶也由最初的十幾家發展到了幾千家。回想起當初的決定,劉純星的臉上掛滿了欣慰的笑容。他悄悄地告訴記者,現在的商鋪主要業務都讓兒子做。自己要和更多有想法的商鋪老板們成立經編商會,做更有價值的事。
和劉純星一樣有著跨界發展經歷的億達紡織董事長沈滿朝告訴記者,13年前經編面料嶄露頭角,年僅20多歲的他就放棄了女裝行業,轉向經編面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他的眼里,經編技術的革新將推動中國紡織進入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市場結構調整。如今,這個在廣州經編行業小有名氣的老板,以每年5000多個花色的產品研發和生產,佐證了自己當年轉行決斷的正確。
成長的煩惱
當然,生意場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以償。受近幾年國際經濟大環境影響,經編面料市場營銷規模和利潤也一度出現下滑。據中大市場商戶反映,去年的銷售額至少下降了10%。一些經營不善的商鋪老板開始為門市租金和店員的工資而發愁,少數商戶轉行和主動尋求業務升級。正如中國針織協會會長楊世濱在“走基層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廣州中大站的媒體見面會上所說,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要經得住大浪淘沙。經編行業將在市場調節中創造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
在對廣州中大市場的采訪中,記者發現,中國經編行業快速發展之后,新市場博弈中的問題也在顯現。在沈滿朝看來,雖然海珠區占據了華南紡織市場的核心地位,但受全球經濟因素以及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不斷升值等因素影響,該市場去年迎來了歷史上最為艱難的時期,中小紡織企業的各種問題更加突出,如:硬件配套不完善,行業資訊更新不及時,行業標準缺乏,融資難,缺少龍頭企業引領,企業自身資源整合能力差等。更為致命的是,少數店商為了牟利違規經營,損害了市場信譽,最終導致部分訂單流失。
新舉措、新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9月,我國經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為1109億元,同比增長14.35%,高于紡織行業整體水平;主營業務收入占針織全行業比例同比增長8.06%。這個紡織行業的利好,并沒有讓沈滿朝有絲毫松懈。對他而言,經編面料流通市場客觀存在的問題正在影響整個商圈的經營氛圍,迫切需要一個有向心力的行業組織來出面解決和化解。
據悉,由企業牽頭發起的廣州海珠經編商會目前已正式獲得當地民政部門批準成立。400多家龍頭企業迅速抱團,形成了政府指導、商家呼應的利益共同體。沈滿朝和劉純星分別作為商會會長、常務副會長,開始了13年前跨界經營之后的又一次人生轉折。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轉向,他們希望解決行業無序競爭、知識產權保
護缺失、流通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
相關鏈接
經編布是通過一種經編紡織工藝針織或編織而成的紡織面料。從紡織機經向(縱向)送入一股或幾股平行紗線,針織而成的稱為經編針織物,用成圈紗線形式的稱為經編編織物。
經編面料主要用于泳衣、內衣、運動裝類的生產制造,在時裝方面應用相對較少。隨著科技對經編產業的不斷推動,經編產品正朝著多樣化、高檔化、功能化方向發展,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同時,時裝風格的多樣化要求面料品種多樣化,又為經編面料在時裝中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極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