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標準確定目標和定位。
如何確定我區“兩型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定位,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是必須把握的。一是中央確定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目標要求。二是省、市總的目標定位。按照田承忠副省長在省政協十屆二次常委會議上的通報,武漢城市圈總的目標定位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把城市圈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四個基地”(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現代服務業)、一個中心(更大范圍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范區。按照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協十一屆十次常委會議上的通報,武漢市總的目標定位是,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中部地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全國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載體,科學發展、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城市,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范區。三是區情。黃陂緊鄰武漢中心城區,又是“1+8”的結合部,我們有中部得天獨厚的國際樞紐機場、鐵路編組站和即將興建的深水碼頭,這些是國家級和省、市級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我們還有不可多得的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為我們在高起點上謀劃“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區“兩型社會”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和省市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堅持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堅持統籌規劃、重點推進,堅持集約發展、保護生態,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或力爭到2020年,把黃陂建設成為武漢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具有中等發達城市水平的新型城區,成為武漢城市圈乃至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范區,基本實現“富裕黃陂、和諧黃陂、生態黃陂”的目標。
二、爭取設立“兩新”建設先行試驗區,并以其為載體推進我區“兩型社會”建設。
區委、區政府應盡早向省、市乃至向國家爭取把黃陂南部即漢口北部列為“武漢城市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建設先行試驗區”(簡稱“兩新”試驗區),作為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切入點”之一。黃陂南部地區實施“兩新”試驗區,一是具有先行先試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黃陂南部面積約440平方公里,緊鄰漢口鬧市,處在武漢城市圈核心區域。區域內已形成武漢天河機場、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及漢英、漢麻、漢孝、岱黃、機場高速、天興洲大橋延長線和南順長江碼頭等“鐵、水、公、空”多重疊加的交通樞紐;區域內匯集了我區幾個重點街道和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臺灣農民創業園、漢口北專業市場群、武漢臨空經濟區,資源和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二是具有先行先試的產業承載能力。黃陂南部地域廣闊,各項主導產業剛剛起步,資源損耗較小,發展空間和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目前正在推進的臨空產業、鐵路物流業、專業市場群、都市生態農業等方面的產業與“兩型”產業不謀而合。南部地區正在形成“一區”和“一軸兩翼”產業發展格局,“一區”即武漢臨空經濟區;一軸即以漢口北大道(巨龍大道)——楚天大道為主軸,沿主軸兩側聚集了300多家成長型企業。三是具有先行先試的新型城市化基礎。黃陂南部已列入武漢北部新城的規劃范圍。區域內的武漢臨空經濟區(航空城)和盤龍城遺址公園總規已通過專家評審,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屬省級開發區。南部區域內所轄4個街道均屬省、市重點鎮,其中,武湖街道是全省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鎮。同時,南部地區生態環境較好。
三、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突破口,增強我區核心競爭力。選準突破口,必須立足區情,發揮優勢,突出特色。
從黃陂的實際出發,可考慮在產業上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突破口,作為實踐我區“兩型社會”建設目標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因為我們具備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資源優勢,具備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條件。我們要確立服務業是興區富民重要舉措的理念,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大力發展以機場為載體的航空物流和保稅物流、以編組站為載體的鐵路物流、以專業市場群為載體的商貿物流、以南順長江碼頭為載體的港口物流、以公路交通為載體的公路物流等現代物流,打造強勢物流產業。通過現代物流業的關聯效應,吸引大量人流、資金流的集聚,帶動交通、貨運、倉儲、賓館餐飲、房地產、物業管理、會展、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行業的發展。同時,依托物流業、現代服務業的優勢,以商招商,大力引進相關的新型工業項目和生產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增強我區的核心競爭力。
四、以打造產業集群為著力點,努力構建“兩型”產業體系。
從我區目前的情況和趨勢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依托天河機場打造臨空產業集群;二是依托川龍大道打造高新技術、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三是依托漢口北大道打造專業市場集群;四是依托武湖生態農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五是依托農業板塊基地和重點龍頭企業打造特色種養殖產業集群;六是依托木蘭生態旅游區打造旅游景區集群。根據發展趨勢,還可以依托服裝龍頭企業、卓爾企業社區、盤龍汽車城、明珠星鐘表產業基地等,做大做強,引進集聚,形成相當經濟規模的產業集群。預計到2020年,臨空經濟區和漢口北大道經濟發展帶均可實現年千億元產值。
五、以發展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為抓手,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從黃陂區情出發,堅持著力構建獨具特色的四大生態經濟體系,即北部以木蘭生態旅游區為核心的山水生態體系,南部以濱江、濱河、濱湖為特色的濕地生態體系,以前川城區和南部城鎮群體為核心的城鎮生態體系,以東、西部高效農業示范區為核心的農業生態體系。同時,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推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①圍繞四大生態體系,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生態建設投入機制、生態區開發項目準入機制、破壞生態環境的處置機制,以及生態資源區域補償機制;②加大河、湖、庫等水域污染的治理力度,治理或關停其周邊無污水處理設施的賓館酒樓,在沿河沿湖沿庫周邊鋪設污水管道;③下決心治理整頓河沙、石礦的無序開采、廉價開采和破壞性開采,取締生態保護區域的開采;④逐步解決城鎮人居環境的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⑤加快編制我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循環經濟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協調工作機制;⑥扶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
六、以規劃為龍頭,努力構建具有黃陂“兩型”特色的城鎮體系。
一是優先建設好“兩城”,即武漢北部新城和前川城區(最終“兩城”會融為一體),使之成為承接武漢中心城區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承接武漢中心城區人口轉移和我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載體;
二是依托“五軸”建設好重點城鎮,即高標準建設、延伸機場高速——孝天路、盤龍——川龍大道(往祁家灣方向)、岱黃——黃土路、武夏路和老318國道,形成五個軸向的發展帶,高標準規劃建設與“五軸”發展帶相關的若干城鎮,并把“五軸”營造為綠色生態走廊;
三是在東部、西部、北部等區域各建一個或多個相當規模的中心城鎮;四是規劃建設好“口子鎮”等各具特色的城鎮;五是推進新農村建設,規劃建設好中心村。按照這個思路,集中力量,分層推進。
七、改革和完善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科學設置資源經營權。
加快推進國有集體林場、水庫、湖泊、塘堰等經營權的改革,達到穩定所有權、明確使用權、放活經營權。進一步加強城鄉建設用地管理,對不同區域的土地制定不同的開發強度、建設密度、單位投資標準等指標加以控制。同時修改完善不同區域、不同用途的地價標準,通過進一步規范工業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化配置,切實做到集約節約用地。大力培育資源經營權市場。在全區建立集中統一的資源經營權市場,定期、及時發布資源經營權出讓信息,通過“招、拍、掛”等方式公開出讓資源經營權和使用權,市場決定資源的價值和價格,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到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領域。建立資源環境價格激勵機制。逐步提高資源環境價格,抑制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對保護資源環境進行了投入或付出了代價的單位和地區,從資源環境補償專項基金中列支給予獎勵;通過價格調節,鼓勵單位和個人節約利用資源。建立資源環境約束機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開展生態環境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避免盲目開發、重復開發和過度開發。對礦產、土地等不可再生的資源開采和使用,要嚴格準入門檻。對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對浪費資源的行為,通過價格手段予以經濟制裁;對土地閑置滿1年不足2年的,征收土地閑置費;對拋荒2年以上者,由村集體收回其承包權。
八、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為先導,努力形成“兩型社會”建設的保障機制。
一是全面系統地清理不符合“兩型”發展的文件和規定,該修改完善的要修改完善,該廢止的要堅決廢止。
二是下放權力。區級權力該下放的一律下放,以優化區街(鄉鎮)兩級資源配置,擴大街鄉鎮管理權限。
三是進一步改革區對街鄉鎮財政分成體制,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節能減排等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建立監督制衡機制。
四是要以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重點,建立和完善耕地保護、土地供應調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許可等制度,探索土地開發利用節約集約的有效途徑。全面實施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擴大土地有償使用覆蓋面;創新征地補償安置制度,堅持先安置后拆遷,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等多種征地補償和安置模式試點;建立閑置土地整理機制,推進土地整理市場化。
五是推行農村宅基地和城鎮房地產開發方式的改革。在農村嚴格實行“一戶一基”制度,整合利用閑置的宅基地;推進村灣集并、遷村騰地,整合土地資源。在城鎮和集鎮,禁止建設單棟單院平房樓房,推行小區和連片開發。
六是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和資源產權有償取得、使用和轉讓制度,培育和規范資源產權市場,促進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節約能源資源,形成資源節約型的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
七是加快中介組織發展。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紐帶作用。
八是建立和完善我區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配套方案,大力開展“清地、清產、清稅”工作,整合資源、盤活資產,在不斷優化投資結構中提高融資能力;積極發展租賃公司、擔保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施農村金融改革試點,設立村鎮銀行。
九是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建立失地農民的保障機制,讓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力有序地向城市、集鎮轉移,讓失地農民有生存和創業的基本保障,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肖金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