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義烏小商品指數發布了上一周的價格指數,比前周上漲了0.08個點。義烏市經濟發展局局長賈貴南告訴記者,由于國外經濟危機的影響,義烏小商品市場確實大單、長單少了,但小單、短單仍然有,以前歐美市場很難擠進去,現在反而為義烏小商品提供了進入的機會。“最危險的時間是去年下半年。能挺過來的企業基本都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在目前的形勢下,過于樂觀不現實,但也沒必要過于悲觀。”
上周,記者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采訪時發現,有不少聰明的義烏攤主,不僅未雨綢繆避免了經濟危機的沖擊,反而抓住這個機會,邁開了自己擴張的步伐,生意做得比以前更好了。
賣工藝品的陳濟金:
與工藝大師合作拓市場
福建人陳濟金,早在2000年就來到義烏,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樓租了個攤位賣小工藝品。那時候,賣得最火的是銷往歐洲、中東等地的小首飾盒、小擺件,平均每件商品售價只有一兩元錢,市場競爭還很激烈。“放眼市場,我賣的東西,大家也都在賣。”
陳濟金老家福建德化,瓷器很有名,有很多國家級、省級的工藝美術大師。為了增強自家小工藝品的市場競爭力,他漸漸與工藝大師們有了接觸,請他們幫忙設計一些新穎美觀的產品,在同行中間有了些優勢。但是,“不管怎么努力,出口一整車外貿小工藝品,仍然只能賺萬把塊錢。”
幾經努力,陳濟金覺得,自己的小工藝品在同行業里已經做到頂峰,出口量也很難突破。要想繼續發展,一定要轉型。幾年來與老家的工藝美術大師們接觸后,陳濟金敏銳地感覺到,大師們有很好的藝術功底,德化的瓷器在國內外也有較高的美譽度,但營銷不是他們的專長。“浙江這邊企業很集中,很多企業開張,也喜歡送一些工藝擺件祝賀。我為什么不在義烏為工藝美術大師們做銷售呢?”
想到了就去做,2007年,雖然小工藝品出口仍然很火,陳濟金投巨資,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四樓租下四個攤位,專門為德化的工藝美術大師們推銷他們制作的精品瓷器。這個想法,不僅得到了大師們的歡迎,還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攤位開張沒多久,金融風暴刮起來,出口市場萎縮很厲害,陳濟金在三樓做外貿生意的攤位訂單銳減。新開張的攤位,卻受到市場的追捧,單位團購、家庭裝飾、個人收藏,購物者紛至沓來。“三樓那個攤位,一件商品只賣一兩元錢。四樓這幾個攤位,最便宜的一個擺件也要賣一兩百元。最貴的藝術品,一件要賣30多萬元。以前賣一車東西只賺萬把塊,現在賣一件有可能賺幾萬塊。”陳濟金樂開了花。
去年下半年,眼看著中檔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旺,陳濟金又與老家的大師們商量,推出適合家庭裝飾需要的中檔擺件,價格從原來的兩三千元下降到600元左右,“以前,我的商品90%是一兩塊錢的出口小工藝品。現在,那些東西最多只占一半。”陳濟金說。
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義烏小商品出口集裝箱34218個標箱,同比增長5.6%;出口額為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4.57%——量縮價升,正為義烏小商品帶來新的機遇。
賣飾品的周曉陽:
抵押商鋪換貸款,抄底再發展
周曉陽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打拼了17年了。17年前,他在當年的老市場內,租了1平方米的攤位,賣義烏產的各種小百貨。在一分一厘的討價還價中,周曉陽慢慢地積累著,到去年,他已經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人氣最旺的一期擁有了兩個攤位,每個攤位9平方米。
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的旺鋪,9平方米的鋪面轉讓價格是相當昂貴的,少則一兩百萬,貴的炒到五百多萬,還一鋪難求。守著兩個“聚寶盆”,雖然每年也能帶來可觀的利潤,想繼續做大生意的周曉陽還是有些郁悶:價值幾百萬元的兩個攤位,轉讓了自己就沒生意做;不轉讓,這幾百萬就沉淀在這里無法實現更大的價值。
去年初,義烏商城集團聯合當地銀行,推出了一項商鋪使用權質押業務。也就是那個時候,受國外金融風暴影響,義烏很多外貿攤位生意下降,鋪位也不再那么搶手,進貨價格也有所下降。周曉陽就心動了:如果能盤活手上的兩個攤位,拿到錢再去趁低吸納新的鋪位、多囤點貨,不就能實現自己擴大經營的想法了么?
經銀行評估,周曉陽的兩個攤位價值400萬元。很快,周曉陽得到了260萬元貸款,如愿以償在市場四樓租下了新的攤位……
現在,周曉陽已經在國際商貿城一期擁有6個鋪位。除了一個攤位交給妻子打理,另5個鋪位,他聘請了5位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自己則全心全意考慮用富余的資金開發適合自己的新產品。
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趙文閣告訴記者,2008年,義烏的小攤主們利用他們的鋪位使用權,共獲得3461筆銀行貸款,累計金額18.71億元。“壓在那里是死錢,貸出來就是活錢,經濟就活了。”市場的攤主們這樣說。
做家居的周方偉:
外貿轉內銷,銷量增三成
走進周方偉的攤位,迎面是一個跟真人一般高的施特勞斯銅雕,而周圍環繞的,全是不足一米高的小銅雕。攤位里,更多的是中國人喜歡的鐘表、桌椅等擺件。“如果你三年前來,我這里基本全部是施特勞斯、貝多芬這樣的大銅雕,幾乎沒什么小擺件。這些小擺件,都是這兩年,我們根據中國家庭的愛好新開發的。”周方偉告訴記者。
三年前,真人大小的銅雕出口,在周方偉這個鋪面中,占50%左右的銷售額,一年要出口十幾個集裝箱。前年開始,外貿訂單大幅減少,只走了幾個柜。這些商品,以前都是廣州那邊的廠家生產的,前年開始,很多小廠家由于沒有訂單,也紛紛轉行了。
怎么辦?周方偉與同事們做了大量市場調研以后,發現義烏這個平臺除了外貿以外,內銷客人量也很大。“只要有量,就能做下去。”國內消費者的訂單量不大,于是,他們與廣州的廠家聯手,首先是轉變思路。以前,由于銅雕單價高,一般一類商品少于5000元的單子都沒法接。現在,客戶只要在他們鋪位挑選的商品總價達到5000元,每件商品不管要幾件都可以,由周方偉他們對不同客戶的訂單進行分類統計后,再向廠家統一下單。這樣一來,雖然由于材料價格、人力成本上升,商品的利潤下降了10~15%,銷量卻由于打開了國內市場,增長了30%左右。
內銷跟外銷的區別是,國內家庭消費者不太能接受真人大小的大銅雕,而更喜歡小型擺件,尤其是鐘表、家具類商品,他們又縮減外銷研發力量,而增加內銷研發投入。
雖然以前占一半銷量的大銅雕,現在只剩下20%的量,經過半年多努力,去年底開始,在很多同行訂單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周方偉鋪面的銷售額開始有了每個月7~8%的增長。
義烏很多攤主表示,外貿越來越難做,除了訂單少了,外商殺價也越來越厲害。“義烏的6萬多經營戶,船小好調頭,通過產品功能、生產工藝、包裝設計的改進,馬上轉過來適應內銷市場應該不難。”商城集團總裁助理趙文閣告訴記者,為了推動市場攤位向內銷轉型,去年,商城集團在全國8個大城市設立小商品實物展示廳和網上虛擬小商品展示廳,幫義烏商戶拓展國內市場。這樣,全國各地的采購商,不出家門就可以買到與義烏市場同質同價的商品。去年,僅通過這些點直接下單的量,已經達3000多萬元。 (張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