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工業”,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理應是文化貿易大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的文化產品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從2002年的39.3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145.3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2.7倍且持續保持貿易順差。
受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普遍放緩,全球貿易市場需求疲軟,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速出現了大幅下滑,而文化產品貿易卻逆勢增長,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據海關信息網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文化產品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文化產品貿易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文化產品貿易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進出口總額達到16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6.9%,其中,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為15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6.8%,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93.5%;進口總額為1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7.8%。實現貿易順差14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擴大了66.7%。前9個月,除2月受春節因素影響,進出口規模有所下滑外,其余8個月份同比均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9月份進出口總額加速攀升至27.1億美元,創單月進出口規模歷史新高,同比增長了81.2%。
二、視覺藝術品出口占比較高,凸顯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結構的不均衡
視覺藝術品作為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是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的主要品種,出口額為103.8億美元,占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62.3%。而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核心文化產品如視聽媒介、印刷品等所占比重較小且均以加工貿易為主要生產方式,說明了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結構的不均衡。
三、文化產品貿易市場集中度較高,可開發市場空間較大
我國文化產品的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歐盟和東盟,三者進出口總額合計占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總額的57.4%。其中,我國出口文化產品27%流向美國,23%流向歐盟。而我國文化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于臺灣、歐盟、美國和日本,四者進口總額合計占我國文化產品進口總額的66.6%。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文化產品的進出口區域均較為集中,且主要針對發達國家,因此我國文化產品可開發市場空間較大,可逐步向新興經濟體等發展中國家延伸。
四、私營企業是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的主力軍,經營企業結構過于單薄
2012年前三季度,私營企業進出口文化產品總額為9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4.5%,占同期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59.1%,其次為外商投資企業,貿易總額為53.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4%,占同期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32.1%。由此可見,私營企業已超過外資企業,成為了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的主力軍。但是多數文化產品私營企業依靠以量取勝,從事文化產品的簡單加工,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集團化、戰略性的發展規劃,因此很難保證文化產品貿易結構的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五、我國文化貿易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省市,廣東領先優勢明顯
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前五大省市為廣東、浙江、重慶、福建和江蘇,上述五省貿易額合計為98.6億美元,占同期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59.2%。其中,廣東省領先優勢明顯,為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最大省份,其進出口總額為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3%,占同期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近三分之一。而增速最快的為重慶,高達621%,福建省增速則出現了小幅的下降。
結合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的特點,對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進行SWOT分析可以發現:
一、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的優勢突出
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這是我國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貿易發展堅實基礎。二是擁有寬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消費市場巨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必將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三是有著強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國家相繼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綱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明確了文化產業的指導思想、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行業和保障措施,對“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指導意義,說明文化產業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的劣勢明顯
一是我國文化產品出口額占比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2012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僅占我國貿易總額的0.6%,而出口僅占我國出口總額0.2%。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情況來看,近年來美國文化產品出口規模已超越航天工業,躍居其出口貿易的首位;而韓國的文化產品出口貿易額早在2004年就與其汽車的出口額相當,日本的動漫及周邊產品出口也已成為日本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并占領絕大部分的世界動漫市場。說明我國文化產品貿易,尤其是文化產品出口份額亟待提高,發展潛力巨大。
二是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結構不均衡,缺少國際競爭力。我國的文化貿易產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以文化內容、文化服務為主的影視媒介、音樂媒介、出版物及版權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核心產品所占比重較小,國際競爭力非常弱。要提升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改變靠低價格、拼數量的發展局面,必須從調整文化貿易的產品結構入手。
三、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機會巨大
近年來,全球文化市場規模以兩倍于全球GDP增長率的速度迅速成長,文化產業和文化貿易在整體經濟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并有超過傳統產業趨勢。隨著全球經濟放緩,世界資源和能源的日趨緊張,傳統貿易發展嚴重受阻,具有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環保節能等特點的文化產業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文化產品將成為貿易快速發展的亮點。這對正在大力發展文化強國戰略的中國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發展契機。
四、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面臨的威脅顯著
目前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占43%,歐盟占34%,日本約占10%,韓國占5%,而中國僅占不到4%,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較低,這與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很不相稱。文化產品國際占有率低與我國文化產品國際營銷不足、缺乏品牌推廣有很大關系,也是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發展的最大威脅。
我國文化產品的貿易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貿易結構不平衡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影響了我國文化產品在國際文化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因此,應從調整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的結構入手,抓住國際文化產業發展的契機,充分利用國家對文化產業大力扶持的政策資源,加強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與創新,加強重點市場的維護和潛在市場的開發,加強品牌的樹立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文化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整體實力和金融支持力度,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文化產品貿易必將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