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土以肥為魂。糧食生產在我省農業生產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我國又是農業大國,怎樣使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更大的收益已迫在眉睫,而良種、優肥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最好利器。
如今我省乃至全國所面臨的農資問題有:
農資賒銷成風
農民在購買農資時賒賬,等莊稼收獲以后再歸還欠款的情形在我省各地農村都相當普遍。
近日記者在我省部分農資市場上了解到,農戶賒購農資已成為一種習慣。有些農民由于資金緊張,而有些農民手中根本不缺錢卻還要賒欠,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農民怕購買的農資質量有問題,為了方便事后找經銷商,就采取賒賬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種情況也反映了農民對假冒偽劣農資的無奈,也是對自身維權困難的一種抗爭;另一方面當前農資市場競爭激烈,而農資的利潤也有限,為了保證自己家的店能開下去,客戶不流失,農資經銷商不得不給農民賒賬。
假冒偽劣層出不窮
目前,我省農資市場品種繁雜,不法分子為了獲得高額的收入,不注重商品本身的價值,大量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損害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在我省各地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在定西安定區,執法人員共查處各類案件12起,受理消費者投訴16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多萬元。在平涼市,執法人員查處品種未登記備案、經營檔案不健全等違法經營案件4起,查處農資違法案件6起,查扣過期蔬菜種子267袋,收繳不合格計量器具3臺(桿)。
農資市場經營主體駁雜
目前我省各地區農資銷售店、經銷商很多,經營的品種也繁雜多樣,銷售的化肥等農資產品就高達幾十種,導致農民選肥時無所適從。而且銷售網點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城區和鄉鎮兩級,村一級幾乎沒有銷售網點,農民購買十分不便,再加上農資市場的放開,獲得農資銷售委托書或經銷資格相對容易,且大多數是非專業人員,技術缺乏,素質偏低,影響了良種良法的宣傳和推廣,導致農資市場駁雜。
所以,要改變當前農資市場現狀,必須要顛覆以往的銷售理念,以現代銷售農資方式代替舊的傳統模式。
培育規范的農資專業市場
以滿足農業生產和農資經營戶的需要為目的,積極培育專業化農資市場,引導市場上零散的農資經營戶進入市場集中經營,同時鼓勵支持農資生產企業進市駐點經營,形成農資市場的規模化經營,改變農資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行為無序化、經營秩序不規范的局面。
嚴把農資經營主體資格
依據《行政許可法》等有關規定,按照“誰發證、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農業、工商、質檢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全面加強對農資經營主體資格的檢查,對合法的經營主體,建立農資經營戶誠信臺賬,進行動態管理;對無證、無照不具備農資經營資格條件的,堅決予以取締;對需要限期整改的農資經營戶,在整改到位前,暫時取消其經營資格。同時對新申請的經營戶,要完善前置條件,嚴把市場準入關,從源頭上治理和規范農資經營行為。
完善現代農資流通網絡
要完善現代農資流通網絡,必須積極發展多樣化、網格化的農資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按照現代生產方式要求,發展商品連鎖經營,重新布局農資銷售網絡,形成輻射全省高效、統一、便捷的農資流通網絡,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銷售成本,平抑農資價格,凈化農資消費環境。鼓勵農資經營戶聯合農技服務人員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建立技術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遏止制售假冒農資產品坑農害農現象的發生。
加大農資法制宣傳教育力度
各級政府部門要結合實際,充分利用新聞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傳方式,緊緊圍繞增強農民法律意識和解決農民實際問題,廣泛宣傳農資科普知識和法律法規,切實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定期組織農資經營戶和從業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農資知識培訓等,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和為農服務意識,為打造健康、規范的農資市場提供堅實的基礎。
可以預見未來農資市場的發展中,農資經銷商必須顛覆以往的傳統經營,凝聚現有資源,進行網格化銷售,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新的事物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