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商賈云集之地,多數老濟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在農耕經濟仍然主導“西部”的歲月里,小商販們以針頭線腦、粗衣陋食引來轔轔車聲、沸沸人聲,從此叫賣聲此起彼伏,再未停息。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應時而生,應勢而興。
1904年,如今的西市場商圈就劃辟為集市,成為周圍三鄉五里人們聚集的中心。1928年,仲宮商人劉晉卿與李明符看中這一帶鐵路貨運發達、人流旺盛的商機,在經一路和經二路之間購買土地,并聯絡商戶在此做生意,二人坐地收租。一些中小商家紛紛匯集在此開辦店鋪,設點擺攤;書曲藝人也接踵而來占地拉場,市場就在當年9月正式開業,因地處商埠區西段,故名西市場。從那時起,西市場便承續起濟南的百年商脈。
開埠通商帶來現代“瓦市”
成立之初的西市場北靠北大槐樹集,南臨繁華的經二路,這里既是魯西農民進城的要道,又是城鄉貿易的匯合點。為了適應進城農民的需要,飯館、酒館、馬車店、說書場、大戲院和卜卦算命攤等不斷匯集于此。濟南西部商界的佼佼者,“洪福來”百貨店、“志興成”布衣、“三盛永”廣貨店、“萬盛聚”貨棧等皆興于此。西市場周邊的“阜成信”棉花行、“泰豐園”飯店、“一間樓”百貨、“瑞蚨祥”綢布店、“宏濟堂”藥店等50多家商鋪也蜚聲省內外,以西市場為核心的西部繁華商圈從此定格于老濟南的生活中。
舊時濟南的市場不僅是大宗商品的交易場所,更是民俗文化的傳承之地,保留著宋代以來城市中的瓦市傳統。老舍先生在齊魯大學任教期間,常到市井聽吳氏兄弟的相聲,一般市民也會去聽聽五音戲,逛逛美食鋪,以飽眼福和口福。隨著商業的興起,人群的聚集,西市場一帶也充滿了“文藝范兒”。全市先后開辦的娛樂場所中,半數以上劇場、三分之一的影院、書場幾乎全部都設在商場市場內,以西市場、新市場、勸業場為最多,各有一二十處以上。西市場剛成立3年,便有了西新舞臺、玉生戲園、通樂戲院,文安、民樂、四合軒、三樂四個書曲茶園,以及若干無名的書曲席棚、地攤。
拉洋片的、玩兀嘟嘟的(類似小型木偶戲)、變戲法的、耍猴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賣人丹的、賣藥糖的……小商小販們不斷地涌入這個典型的平民市場。西市場中,小攤販業戶和大眾娛樂場所居多,可容納700多觀眾的戲園———西新舞臺,幾家簡陋的席棚戲園演出地方小戲,進西門有四五家書場,演出西河大鼓、山東琴書等。與西市場為鄰的老濟南憶起當年的情形,大大小小的書場、戲院多的是,三五分錢就能聽一段,晚上老老少少都出來玩到十來點鐘,各種曲藝演出場場爆滿、喝彩聲一片。大人樂意去聽書,小孩最喜歡擠在人堆里看耍猴的,穿著紅色小背心的小猴不停地跟觀眾行禮作揖,撅著紅屁股頂著個吃飯的大碗舞槍弄棒,或是躥上躥下地表演功夫,表演完了,小猴就端著銅鑼一邊點頭鞠躬一邊收錢,很有意思。
20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市場騰躍而起,也完全可以摧毀一個商界巨人。在20年的浮浮沉沉之中,飽經滄桑的西市場成為商業、服務業和娛樂業一應俱全的“大百貨”。土產雜品店、果品店、煙酒店、糖茶店、飯店、理發館、照相館、電影院、戲院、說書場、打拳摔跤場和占卦相面攤等店鋪五花八門,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陸商品雜陳、店鋪林立、帳篷遮天、攔路叫賣、繁華嘈雜的商場。
紅火背后是成長的煩惱
西市場格局被徹底打破,新的市場破土而出是在1948年以后。當時,以西市場為中心,東起緯十路,西至十二馬路,南起經二路,北到北大槐樹街,已成為濟南西部的商業中心,包括市場內外的商業、服務業、娛樂網點、農貿市場等。后來,在市場附近的小胡同自發產生了經營日用商品的攤販,且越聚越多,在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形成有一定經營規模,以小商品經營為主的全新西市場。經過4次較大規模的綜合改造之后,原有的180間平房變身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拔地而起,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成為江北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基地。
眼看著新市場等與西市場同期、同類的市場街區逐漸衰落,有的甚至消失殆盡,而西市場旺盛的人氣、繁榮的商脈卻一直延續下來,經久不衰。到2004年,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已成為建筑面積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大型批發市場。小商品、日用百貨、箱包皮具、文體用品等十幾個大類數萬個品種都能在這里覓得蹤影,濟南周邊200里范圍內的個體商販多尋富于此。伴隨市場知名度的提高和交易量的上漲,這里成為經商者創業的樂園,造就眾多百萬元的業戶,個人資產千萬元以上的有近50位。
西市場的商脈得以延續正是因為它占盡天時地利與人和。濟南開埠和津浦、膠濟鐵路相繼通車讓西市場成為人流和鐵路貨物的集散地,聯通了與外界的交流,帶來了商品貿易的興盛。開埠不到10年的1914年,就有人稱贊濟南商埠“津浦膠濟鐵路參錯,汽動鳴雷,揮汗成雨,燈輝不夜,道灑無塵,是以五方雜處,萬貨云集。經營伊始,發達如此,將來狀況如何其恢擴更當如何耶?”成立之初的西市場就擁有寬大的胸襟,平等地接納四方云集的客商,不管何方客商小販甚至三教九流都可以自由平等出入。西市場從來就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完全開放的大市場。但是對于西市場的商戶而言,絕不能跨過的一個“硬杠杠”就是誠實守信、踏實經營。
但在市場紅火的背后,西市場卻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進入21世紀后,西市場仍然停留在以“大棚式經營”為特征的第一代批發市場階段,經營條件十分落后。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寒氣逼人,不能滿足現代經營樹品牌、樹形象的要求。與城市的整體發展相比較,戴著“臟、亂、差”帽子的西市場,更顯得格格不入。由于年代久遠,市場消防設施很不完善,存在嚴重消防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險情,將難以避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這些都成為阻礙市場傳承繁榮、延續商脈的絆腳石。
拆除重建以傳承百年商脈
要徹底改變西市場的舊貌,唯一的辦法就是拆除重建。2004年,濟南市出臺城市規劃,融資30億元改造老商埠,建設西市場商貿區,將老商埠打造成為西部地理位置最優越、商貿服務業最集中、人氣商氣財氣最聚集、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規劃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老商埠的優勢和西市場的龍頭作用,全面推動該區域綜合改造,提升城市綜合功能,提高區位價值,完善市政設施,努力打造集娛樂、休閑、購物于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商貿群,加快形成輻射周邊的濟南西部商貿中心。
推倒重來需要十足的勇氣,但是作為老商埠的龍頭,西市場選擇了一馬當先。2004年9月,山東長城實業集團總公司著手對西市場進行改造重建。9月8日,在業戶租賃合同到期后,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開始拆遷。9月28日,歷經20天的拆遷工作順利完成,并于11月24日正式破土動工,重建工程全面展開。2006年9月29日,新建市場正式開業,西市場由此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新建的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以“傳承百年,造富計劃”為宗旨,以“商場式環境、科學化管理,完備的設施、完善的服務”為目標,緊密配合商貿區的整體布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中央空調、客貨電梯、手扶平梯、消防噴淋等一應俱全,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創造舒適的經營環境,提供高效的交易平臺,市場升級換代一步到位。
新建市場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總建筑面積為4萬平方米,充滿現代氣息的裝修風格,寬敞明亮的內部空間,通透開闊的店面視野,賦予商品最佳的展示效果。招商政策更優惠、更穩定,使客戶投資持續增值。批發、零售、辦公、展示……經營方式更靈活。市場經營商品40余大類,60000余品種,玩具、童車童床、文體用品、飾品、針紡織品、箱包皮具、塑料制品、家居用品、節慶用品、洗滌化妝用品、鐘表眼鏡、流行百貨、季節百貨、五金電器等一應俱全。《槐蔭區志》曾記載,明代前,自現南大槐樹東首向北穿中大槐樹東街、經二路、至北大槐樹西首,有一土石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長龍,故名盤龍莊。1573年前,因莊內多古槐改稱大槐樹莊。傳說由于西市場恰好建在龍頭處,而地下又埋有龍珠寶藏,盤龍吐珠化為福瑞的地氣滋養這片土地,所以此處成為古槐豐茂,商氣繁榮,人流旺盛的風水寶地。西市場的繁華早有定數,新建西市場小商
品批發市場將續接往日風采,豎起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