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6日起,漢正街全面“禁貨”。武漢丹娜文體用品有限公司老板范秀芳聽到這一消息時,跟當時很多商戶以往一樣,以為不過是“一陣風”,過幾天就沒事了。
讓范秀芳“意外”的是,在政府強力推進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20個批發市場走到歷史盡頭,更多市場也已啟動搬遷。目前,漢正街總共20041戶商戶中,七成已在漢口北購買或租賃商鋪用于經營,多數已開張營業。
隨著搬遷推進,擁有500年歷史的漢正街,將重振“天下第一街”輝煌的責任,鄭重移交到了漢口北。
一年之內,20個市場率先搬遷
漢正街綜合整治和搬遷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截至目前,漢正街已關閉20個市場,大部分商戶轉移到了漢口北等新興市場。而承接漢正街搬遷的漢口北市場,配套設施已日漸完備。
多年來,隨著武漢城市擴容和城市功能的升級,漢正街已越來越不適應發展需求——街道狹小,時常造成交通擁堵,也不利于配套物流發展。漢正街外遷多次被提上議程,但因涉及各方利益,均無果而終。
2011年1月17號,漢正街再發大火,奪走14人生命,讓武漢市委市政府最終下定“徹底搬遷漢正街”的決心。嚴峻的現實面前,政府、商戶都空前一致地意識到:漢正街已走到死胡同,除了外遷,別無他途。
自此,漢正街搬遷,從個別商戶的自發行為,一夜轉變為有組織的集體外遷。2月23日,榮盛皮革市場首批商戶整體搬入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標志著漢正街外遷工程正式啟動。截至目前,硚口區已經關閉長江食品廠、銀豐片、三特片、九如片、漢正街東片等改造區域的17家市場,涉及1723戶商戶。下一步,這個區還將關閉改造區域內的剩余7個市場。
自去年8月15日漢正街“禁貨”以來,漢正街地區3個長途客運站已全部關閉,交通秩序明顯改觀,市場關閉在加快速度,越來越多的商戶主動洽談搬遷事宜,并為漢正街整治獻計獻策。江漢區也根據市場現狀,選擇威凱地下童裝先期啟動市場關閉和整體搬遷,涉及市場面積5400平方米、商戶160戶,還將關閉經營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另兩個鞋業市場。
今年7月9日召開的漢正街整體改造搬遷工作會上,武漢市政府對搬遷改造進展給予肯定:成效明顯,開局良好。
穩步推進,漢正街鳳凰涅槃
范秀芳是孝感人,去年入駐漢口北前,在漢正街做了近20年的文體用品生意。她說:“‘整治’、‘改造’、‘復興’這些口號,在漢正街叫了很多年了,只有這次‘搬遷’是來真格的。”
2011年2月14日,在武漢市“兩會”期間,武漢市相關領導表示,漢正街的改造要排出時間表,限時完成改造,“必須痛下決心,對漢正街進行鳳凰涅槃般的改造”。
“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搬遷必須限期完成”,“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搬遷改造,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現在必須去做”。第一次,就漢正街的去向問題,武漢市政府發出了清晰明了的聲音。
很快,武漢市提出漢正街搬遷改造的“24字方針”,即“痛下決心、依法整治、整體搬遷、全面改造、轉型升級、限時完成”。在政府強力主導下,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搬遷、改造攻堅戰就此打響。
2011年8月15日,漢正街及周邊地區全面限制貨車通行,將漢正街綜合整治和搬遷改造工作拉入攻堅階段。通過交通管制等措施,有效減少了人流、貨流在漢正街“大進大出”的現狀,加速淘汰“現場、現貨、現金”的落后交易方式。
漢正街綜合整治和搬遷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漢正街搬遷改造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要堅定不移整體實施,將繼續堅定信心,加大力度,全面推進漢正街地區業態和居住環境轉型升級。
這位負責人表示,漢正街綜合整治已推進一年多,仍需要全市各方支持,為更好推動漢正街搬遷改造進程,將進一步加大搬遷改造工作的調度和協調力度,隨時隨地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效承接,漢口北成就中部最大商貿平臺
8月24日,在漢口北鞋業皮具城內,吳時通一邊盤庫存,一邊招呼著客人。“搬過來,一是看到了漢正街往漢口北遷移的歷史大勢,二是那邊的生意不好做了,不搬不行。”
像吳時通、范秀芳這樣從漢正街轉移過來的開業商戶,在漢口北已經有7800戶。僅僅一年多時間,借漢正街外遷東風,作為承接地的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營業面積已增加為“中部第一”,一個全新的現代化商貿平臺已悄然崛起。
2009年12月28日,漢口北正式開埠,小商品、鞋業、皮具箱包、兒童用品、酒店用品五大市場,共有3000余家商鋪開門迎客。從此,“漢口北”以商貿重鎮的姿態,在全國商界創下一個個奇跡。
一年后的10月28日,漢口北針棉制品城、日用品城開業,1500余間商鋪同期營業,浪莎、紅豆、三槍、皮爾·卡丹等千余品牌、5萬余品類商品匯聚漢口北,億元鉅惠迎客。新興市場初露崢嶸,強力輻射中部6省3.6億人口。
去年11月28日,全國最大的單體服裝城——漢口北品牌服裝城揭開蓋頭,首期經營面積達30萬方,吸引了2000余品牌商,其中,近千家“漢派”服裝生產企業整體遷入,不少外地知名批發商直接抱團進駐漢口北。
截至目前,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營業面積已達150萬平方米,海寧皮革城、酒店用品城等市場商戶營業額屢創新高,市場的良性運作又吸引了更多的漢正街商戶入駐。
卓爾控股漢口北集團執行總經理涂國喜介紹,目前,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已覆蓋大部分消費品品種,規模效應更加明顯,集市場交易、倉儲物流、電子交易、會議會展和客運貨運等功能于一體,已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批發平臺。
順勢而為,重塑武漢商貿輝煌
老街陸續搬遷,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搬了家,會不會丟了人氣、丟了生意?漢正街曾經的商脈,會否延續?
發端于明朝中葉的漢正街,是漢口作為商業重鎮的金字招牌。1979年,103位武漢人在此聚集,拉開了中國城市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大幕。依托現金、現場、現貨的“三現”模式,漢正街打造了“天下第一街”的招牌。
昔日有多風光,今天就有多落寂。曾經獨領風騷的漢正街,受老城區交通、物流、倉儲制約,近些年走上了下坡路,且難以逆轉。但是,由于徹底改造成本高,且擔心因此“拖垮”漢正街,進而影響武漢商貿業地位,使得2011年前漢正街搬遷改造工作久拖不決。
“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只有走出漢正街,漢正街才能做大做強”。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說,武漢作為商業重鎮,中心城區合理的業態布局應該是這樣的:中高檔的消費集中在武廣等大商場,時尚流行的消費可去江漢路,批發業態必須遷出中心城區,零售、批發功能分離——這也是義烏等成熟批發市場的通行模式。
葉青認為,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今后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引擎就是撬動內需推動中國發展模式轉變,形成流通領域的市場集群和大型貿易樞紐。依據武漢商貿歷史文化和中部交通樞紐地位,“武漢造”將通過漢口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卓爾控股副總裁崔錦峰表示,在重塑武漢商貿業的輝煌面前,漢口北深感責任重大,每一步都全力以赴,“我的目標是做一個武漢批發業升級的推動者,而不是賺錢走人的地產商”。
崔錦峰說,那個人們熟悉的漢正街要消失了,但她將在漢口北得到復興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