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農批)與西峽縣合作的中國農批(西峽)豫鄂陜農商物流港項目簽約,該項目總用地約500畝,總投資12.6億元,建成后可形成年銷售額100億元的交易規模。
中國農批總經理張生表示:“這是中國農批在河南落地的第一個項目,項目建成后將納入中國農批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體系,成為保障農產品供給、調控農產品價格、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
對接豫鄂陜邊區保供應
西峽縣位于豫鄂陜三省交匯處,是西北地區通往華中、華南和沿海地區的咽喉地帶,作為縣級服務網點,西峽縣在豫鄂陜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
早在去年10月16日,西峽就與中國農批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并且將豫鄂陜農商物流港項目列入“十二五規劃”,在項目選址、土地指標爭取、配套道路建設、拆遷安置等方面進行了前期安排和籌劃,確保了該項目正式簽約后能夠快速實施,順利推進。
“我們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共同把該項目打造成為豫西南地區最大的集農產品批發、交易、集散為一體的商貿物流中心。”西峽縣副縣長孫國徽介紹。
據了解,中國農批是專門從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建設運營的專業公司,是由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
“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國農批全國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市場,項目主要以農資和農產品為主體業態特色,涵蓋建材、家居、小商品、日用百貨、農副產品、食品調料、五金機電等業態的綜合交易大市場,是集產品交易、物流倉儲、商業配套、商貿展示、商務辦公、生活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商貿物流園。”孫國徽表示。
農批市場需要“有形的手”
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方面能給居民提供供給保障,另一方面能夠平抑菜價,不僅承擔著保障城鎮居民“菜籃子”、“ 果盤子”和“米袋子”的重任,還發揮著農產品價格形成、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對全國17個省區市農產品市場的調查顯示,城市農貿市場91.7%的貨源以及生鮮超市62.4%的貨源來自批發市場。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目前大中城市消費的70%以上鮮活農產品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在2012年的中國農批市場年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充分強調了農批市場在農產品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然而,目前農批市場管理混亂、公益性缺失、交易設施落后等問題是通病,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政府用“有形的手”進行規范和完善。
在《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報告》中,詳細列舉了農批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盡合理,部分地區市場重復建設;行業多頭管理,互相推諉,責任不清;交易設施及交易手段落后;缺少農批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導致市場惡性競爭事件頻發等。
“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一點:政府介入不足,農批市場公益性缺失,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需要政府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配套基礎設施,發展配套物流業和倉儲業等,另一方面科學規劃,劃清政府職能,制定規范,提升農批市場的公益性。”河南省社科院有關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