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會議討論通過《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主要任務、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構建全國骨干流通網絡,優化城市流通網絡布局,增加農村商業網點,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
(二)創新流通方式。推廣供應鏈管理,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打造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流通鏈條。
(三)提高保障能力。支持建設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質的流通設施,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強化市場運行分析和預測預警,提高迅速集散應急商品能力。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動物聯網等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建設流通領域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持流通企業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五)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大型流通企業,支持中小流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鼓勵流通品牌創新發展。
(六)規范市場秩序。加強關鍵商品流通準入管理,健全流通追溯體系,加強商品質量監督檢查。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建設商業誠信體系。
(七)深化改革開放。消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流通領域。提高流通產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支持流通企業“走出去”。
(八)切實降低流通環節費用。推進工商用電用水同價,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規范農產品流通領域收費行為,堅決取締違規和不合理收費。
(九)完善支持政策。科學編制商業網點規劃,加大流通業用地支持力度。在一定期限內免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將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有條件的鮮活農產品。落實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促進連鎖經營企業跨地區發展。積極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完善流通業稅制。
(十)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進入本地市場的規定。完善流通標準化體系。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科學規范的流通統計調查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
《意見》是打通經濟“血脈”
“此時出臺《意見》,可以降低流通成本,進而促進消費,對于下半年的穩增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宋則高興地說。
當前,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中國的出口和投資放緩,消費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而搞活流通能降低流通成本,促進消費潛力的釋放。
目前中國流通領域基本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流通網絡。但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流通”的傳統觀念,造成我國流通領域的發展依然滯后于國際水平。
中國商業聯合會的資料顯示,2005年以來中國物流總成本占當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居高不下,而西方發達國家同類指標是8%到10%,標準化、信息化水平差距明顯。
“社會創造的很大部分財富消耗在流通環節上,這給中國經濟造成沉重負擔,阻礙經濟轉型,同時還會推高物價水平,阻礙消費的釋放。”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說。
專家指出,造成流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流通領域組織化程度低,流通環節過多。針對這些問題,《意見》給出了解決方案: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創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化改革開放,切實降低流通環節費用。
免征稅是“真金白銀”保障
為了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意見》專門用一段闡述“完善支持政策”。明確提出在一定期限內免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
“由于農產品批發市場一般只有一兩層建筑,很難像大型商城那樣進行多層開發,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批發市場用地按商業或工業用地標準去執行,大大增加了市場經營成本,進而推高農產品價格。”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