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驟寒之前,紅木家具可稱得上連續“高燒不退”。一個例子也許可以佐證:2007年春節,一位福建商人欲將持有的一件海南黃花梨衣柜出售,開價300萬元,買主嫌貴,未能接受。到當年5月,賣家已將價格調整至600萬元,被另一買家斥為“搶錢”,生意同樣未成交。到2008年底,這衣柜終于售出,成交價近2000萬元。
驟寒之前是“高燒”
海南黃花梨是紅木中的“極品”,由于著名收藏家、業內泰斗王世襄力薦,加上原材料砍伐殆盡,其身價自上世紀90年代起超過小葉紫檀,一躍成為最貴的紅木,現今原材料市場價每噸已逾千萬元。“海南黃花梨原生林早就砍完了,現在有部分人工林,長了30年,還只有碗口粗細,當中能制作紅木家具的心材只有筷子粗細,成材至少需要一兩百年。因此,市場上的海南黃花梨,原材料也好,家具也好,價格只能隨賣家叫了。”上海木材總公司《中國木材》雜志特約編輯陳克儉告訴時代周報(微博)記者。
產于越南的越南黃花梨,目前撐起了黃花梨家具的主要市場。越南黃花梨次于海南黃花梨,與產于印度的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同屬高端紅木。越南黃花梨、小葉紫檀也日漸稀少,并且,由于相關國家采取一些限制木材出口的政策,頗有一木難求之勢。
陳克儉常年前往東南亞國家木材產地進貨,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越南黃花梨也越來越難買,他雖然在當地具有深廣人脈,每次也只能買到兩三百公斤。因此,中端紅木大紅酸枝,已成近幾年的市場主流,因原材料相對較多,價位也相對便宜,是為繼黃花梨之后又一“明星”。
“從去年初到去年10月,大紅酸枝已漲了兩倍左右。去年10月,越南產地采購報價,一般的家具料賣到每噸15萬元,好料賣到30萬元/噸。越南黃花梨也是漲幅驚人,年初的時候,20厘米寬、10厘米厚、2米以上的好料,每噸200萬元能買到,到10月,550萬元都買不到。年初買一個越黃的樹頭,每斤1000元能買到,10月份時3000元都買不到。小葉紫檀年初40多萬元就能買到一噸,10月時也已經賣到每噸100萬-150萬元,好的老紫檀,每噸更是要200萬元。”陳克儉告訴時代周報。
“原材料要講等級,要看木頭的長相、好壞、顏色,等級不一樣,價錢也不一樣。越南黃花梨等級好的、較稀缺的,去年10月要賣500萬-800萬元/噸。小葉紫檀的好料兩三百萬元一噸不稀奇,一般統貨也要100萬-150萬元/噸。大紅酸枝的頂級材料在每噸30萬-40萬元,一般能制作家具的料在每噸15萬元左右。現在原材料基本上還是保持去年10月的價格,沒什么大的變化。像大紅酸枝,盡管春節時一般的料下跌了一兩萬元/噸,這個月又反彈到了原來的價位。”上海易霖藝術品雕刻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施鶴兵表示。
十年漲勢
紅木的漲勢頗有淵源。事實上,隨著紅木家具日漸升溫,一波向上的行情已持續近十年之久。“上世紀90年代后期,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本來平穩的紅木價格開始下探,2000-2001年到達最低點,之后便緩慢上走,2003年開始明顯升溫,到了2006、2007年,開始成倍翻漲。有些材料,比如大紅酸枝,2006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2007年又在2006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施鶴兵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紅木價格也有所下行,跌幅一度高達50%,但當年底即開始反彈。“2009年又開始一路往上走,當年上漲了30%左右,原來賣7萬元一噸的料,2008年跌到4萬元左右,到2009年又回升到5萬元左右。在這一輪驟冷之前,價格比2007年又翻了一番。”施鶴兵稱。
業內人士稱,在上海,最有錢的紅木老板,并非家具生產商或經銷商,而是囤積大量原材料的木材商。前些年買進木材,隨著原材料價格不斷翻番,囤積者的身家也連上新臺階。
對于木材漲勢的一路高歌,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委員會秘書長姜恒夫認為,各原料產地國提高木材開發和使用門檻,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國內紅木原材料基本上完全依賴進口,產地國對砍伐進行控制,采購量變小,就導致經銷商提高價格。”
紅木家具原材料基本屬稀缺資源,有“百年成材”之說,由于之前的過度砍伐,有些傳統用材幾近絕跡。在此背景下,越南、緬甸等原材料出口國不斷加強政策限制,使材料出臺更加困難。前年,歐盟等一些國家還推出了森林認證政策,即家具進口國在進口家具時,必須保證該家具用材取得了森林認證綠色標簽。而只有沒有大量消耗森林資源,沒有對地球環境資源造成破壞的出口家具,才可以取得森林認證。對于沒有森林認證的家具,進口國家不可允許其進口。紅木家具用材,更是在嚴格限制之列。
“越南、老撾等國,廠家去那里一般買不到木頭,必須要有當地渠道。當地不允許原料出口,半成品可出口,有廠家到那里開配料車間,把木材鋸成板運出來,但這也必須通過當地人運作。而且,現在聯合國對東南亞國家砍伐原木有一定的指標,海關控制很嚴格,這些因素讓木材越來越緊缺。”施鶴兵表示。
幕后推手
近幾年,紅木家具行業過快擴張,導致用材消耗加大,也是紅木漲價的另一推手。紅木巨大的升值空間,吸引不少別的行業經營者,轉而入行,小作坊式的家具工廠與日俱增。盡管在此輪“寒流”中,一些小廠頹然倒下,但全國紅木生產廠家數量仍以萬計。建新廠就要買材料,大量消耗勢必抬升原材料價格。
“政府扶持的產業基地就有不少,如浙江東陽,江蘇蘇州、常熟,福建仙游等,紅木生產遍地開花。”施鶴兵稱。
姜恒夫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廣東福建與江浙一帶,已形成我國著名的紅木生產基地,且各有其區域特點。“福建仙游大多數企業以紅酸枝以上材質生產為主;廣東中山大涌鎮,是紅木家具生產專業鎮,材質應用較廣泛,款式也相對注重現代感;廣東江門臺山市大江鎮,高端材料應用較多。而浙江東陽大多數材質以花梨木為主。”
在陳克儉看來,上海雖然并未形成大規模的紅木生產基地,卻代表著家具生產的最高工藝水平。“同樣材質的家具,福建生產的只能賣到上海生產的一半價格。上海家具因創新程度較高,在款式上不墨守成規,工藝講究,往往開出天價也照樣有人買。”
廠家營銷手段的進步,也為紅木家具價格的提升推波助瀾。上海瑞歐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自2000年起主辦中國出口古典家具展覽會,當時為全國首個古典家具展會。當年,即有一百多廠家前來參展。“當時的廠家多為作坊式企業,營銷手段缺乏,把古典家具簡單地堆積在一起,顯得很沒‘身價’。”瑞歐總經理黃廣年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隨著展會辦到第十屆,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前來參展,廠商的營銷理念也有了很大提升。“同樣是一張椅子,有的經銷商在旁邊放兩件盆栽,打上頂燈,布置得很有意境,價格就會高出許多。廠家的營銷模式也開始轉變,在前三屆展會上,還有不少廠家會叫喊‘大減價’,現在這種自跌身價的做法沒了,相反會邀請顧客去廠家參觀,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具;并且,廠家也更重視售后服務了。種種做法也提升了家具的價格。”黃廣年稱。
“家具也要看會賣不會賣,有些會賣的經銷商,能把家具賣到出廠價的三倍。”中國家具網創始人姚梅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在種種價格推手背后,自然也隱藏著游資的身影。“炒作的人一直有,只是多與少的問題。2007年,木材商都在拼命搶貨源,有的地方甚至全民皆兵,像福建,只要有點錢的,都買木料放在家里。但2008年價格下跌時,很多炒作者木料在手上沒賣出去,栽進去的也不少。”施鶴兵介紹。
姜恒夫也稱,“并不是所有炒作者都賺了錢。2008年,有很多其他行業的人都來買木材,但紅木家具的生產周期較長,木材首先要干燥處理,生產技術要求又相對嚴格,資金壓在手里的時間太長,有些人就堅持不住了,木材降價賣掉的都有。”
據媒體報道,近一兩年來,由于房地產等投資渠道收窄,又有不少包括地產商在內的游資進入紅木行業,但這一輪炒作較為“耐心”。“我也聽說過這樣的小道消息,說溫州游資已進入紅木家具圈,買成品家具,如果成本再這么漲上去,過幾年拋出肯定獲利不少。此外,像紅木原材料這一塊,有其他行業的老板,錢沒有其他投向,買幾千萬元的木料存著,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家。”施鶴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