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國制造業比較優勢逐漸弱化成為不爭的事實。創意產業因知識密集、附加值高、整合性強,可以使制造業獲得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生命力,開始成為國內許多地區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在柯北新城,有這樣一位紡織企業老總,他正見證著輕紡城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轉型,還親手搭建起一個“智造中心”——中國輕紡城創意園。他正是原浙江寶龍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中國輕紡城創意園開發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謝文建。
尋夢
謝文建和輕紡城的緣分,還得追溯到8年前。
當時的紹興縣,“恨布不成衣”,為了延長產業鏈,把柯北這一帶打造成知名服裝品牌的生產基地,政府部門赴福建等地招商。謝文建所在的“七匹狼”公司,當時正醞釀上市,為了擴大規模,實現長足發展,公司需要在全國各地尋求合適的服裝加工生產基地。考慮到紹興縣是國內知名的紡織基地,有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專業市場,而且政府部門又熱情備至。謝文建立即與公司商定:赴柯橋建一個服裝生產企業,為公司配套。
所有的原料就地可取,所有的訂單都是現成的,只需要一幫工人,在車間內不斷地生產就行——這樣的創業故事,聽起來應該已經是水到渠成。
理想很美麗,現實卻很殘酷。2004年確定計劃的時候,紹興地區縫紉女工的工資約是800元,到了2009年浙江寶龍服飾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時,員工工資卻漲到了2500元。公司一期工程原計劃招300名員工,但卻只招到了100名。“七匹狼”公司發現“寶龍服飾”達不到預期的生產能力,不得不作出調整,轉移訂單。
突圍
一件襯衣的加工費如果是10元,人工費用要6元,制作輔料要1元多,算到老板手上的利潤不到3元,再除掉包裝、運輸、機器折舊、企業管理等費用,一件看似利潤達到10元的服裝,最后真正到企業經營者手上的純利也就1元多,有時連這個數也拿不到。
2010年,柯北多家服裝生產企業進行了轉移。這對寶龍服飾來說,既是一種警示,也是一種考驗。公司要生存,要發展,怎么辦?這樣的日子,讓謝文建感到了糾結。“產品附加值低,外圍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公司經營壓力就非常大,關鍵問題就在于自主品牌設計的缺失。”謝文建說。
市場不相信眼淚。謝文建在尋求突圍。當時,“七匹狼”在上海建立了設計中心;再聯想到兩年前紹興縣提出的國際性紡織創意中心這一戰略目標——“設計”、“創意”,謝文建心生一計:制造只是接訂單,設計才能賺大錢!要及早轉型。
創意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輕紡城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地,有許多現成的優勢和資源。現狀是,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主輔分離,把研發和設計從原來的紡織企業中剝離出來,設計正在成為一項獨立的產業。而很多大城市,舊廠房搖身一變成為創意基地,該地塊起死回生不說,還形成一個不斷增值的創意產業鏈,迸發出巨大的經濟能量。
建設一個創意園,為像自己這樣有需求的企業搭建一個發展創意產業的平臺,推動我縣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在縣委縣政府引導之下,“寶龍服飾”和同位于柯北的“瑞雪國際”聯合提出了這個大膽的“創意”。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把創意園規劃建設作為我縣發展創意產業的重要平臺,設置合理的條件、要求,鼓勵企業招商引資,成為發展創意產業的新穎主體,開創產業孵化器投資主體多元化之路。
謝文建深受鼓舞。“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收回投資,而是要培育孵化一個產業,讓入駐園區的企業都能在這個新興產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進而讓設計來服務市場、服務產業,實現共贏。”謝文建告訴記者,園區計劃共投資10億元,招駐300家創意企業,目前,已有70多家創意類企業意向入駐創意園,這些企業中大多數是紡織類創意企業,還有文化影視類的,也有金融服務類的。